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336321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阿英是继胡适和鲁迅之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有计划、有系统地研究近代文学。阿英是在近代文学研究的拓荒期用力最勤、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一位著名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专家。赢得了近代文学研究界极大的尊敬。一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资料的整理与出版;二是编写书目;三是研究论著。下面依此顺序略加叙述。(一)编辑与出版中国近代文学资料。近代文学的下限距离今天还不足一个世纪,但由于学界对这段文学研究的忽视,近代文学研究资料的缺乏已成为研究中最大的困难。近代文学研究资料有三大特点:量大、分散,且多未整理,这点和古代文学资料的固有基础和生存状态不同。

2、古代文学由于研究历史长,关注的人多,资料积累比较丰富,总集、全集、别集都有出版,也较容易找到。近代的情况则大不相同,许多作家的文集从未出版过,即使已经刊刻的,有些今天也已很难看到,而大量的小说、戏曲、诗歌、翻译文学的文本又散布在数百种报刊杂志上,查找、搜集、整理的难度是很大的。为解决此困难,阿英先后编辑了近代反侵略文学集和晚清文学丛钞两套丛书。前者包括鸦片战争文学集、中法战争文学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庚子事变文学集、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和已整理未刊行的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补编,后者包括小说戏曲研究卷、说唱文学卷、小说四卷、传奇杂剧卷、域外文学译文卷、俄罗斯文学译文卷,此外尚有已编好未出版的文学论

3、卷、诗词卷、散文与杂文卷,全部丛钞共12卷,500多万字。加上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阿英编辑近代文学作品约800万字。(二)编写近代文学书目。阿英也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他编写的书目,很大一部分是据自己的藏书完成的。这样编出的书目和一般的参考、综合前人的书目或著作而编的书目大不相同。这样的书目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因材料大多有实物目验,保证了书目的可靠与准确;二是有藏书参照,在甄别、分类和记载版本情况方面会避免很多想当然的错误。比如成书于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正式出版的晚清戏曲小说目是研究近代小说和戏曲的必备参考书。该书收晚清戏剧161种,晚清小说1070种(创作小说462种、翻译小说608种)

4、,1957年又出增补本,收创作小说478种,翻译小说629种,计1107种,较前增补37种。这个书目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对于一般近代文学研究者具有引路人的作用,许多研究近代小说和戏剧的人都是据此书来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工作的,其历史贡献不可抹煞。当然,从今天看,这个书目有很大的局限。第一,书目标明“晚清”,作者所搜集文学作品的时限是光绪元年(1875)至辛亥革命(1911)。这就无法涵盖整个近代(1840-1919),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过去学界有个错觉,以为近代小说的繁荣主要是在晚清时期,民国之后无成绩可言。从现有能搜集到的材料看,这是不正确的。1912年后,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较之1911年前

5、均成上升趋势,其数量明显增多。1907年,1908年是晚清小说数量最多的两年,而1915年的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均是以上两年的六倍和两倍,据日本樽本照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统计,1907年、1908年创作小说分别是191、251种,翻译小说分别是197、151种,而1915年创作小说为1549种,翻译小说344种。第二,晚清戏曲小说目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樽本照雄编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比较,前者漏收的作品很多。不说后者总收入量较前者多了近10倍,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创作小说7466种,翻译小说2545种,共10011种;即使就二者对应的晚清部分来说,后书所收也接近前书的三倍。第三,阿英的晚清戏

6、曲小说目在搜集作品时,对发表在近代报刊上的小说有所忽略,这并不是说阿英不知道近代报刊上载有大量的小说(包括创作小说与翻译小说),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近代小说的主要传媒是报刊这一新的理念。在评论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时,我指出晚清戏曲小说目的几点局限,旨在说明学术的发展对前贤的超越,决无苛责该书目之意。阿英还编辑过晚清文艺报刊述略,这是阿英编著的另一本书目性质的著作。全书包括晚清文学期刊述略、晚清小报录和辛亥革命书征三种。前二种是研究近代文艺报刊的重要参考书,后者是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政治、思想、文化、(包括文学)的重要书目,都很有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晚清文艺期刊述略介绍了近代主要的文学期刊24种,

7、在这24种文学期刊中,既有号称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的新小说(1902)、绣像小说(1903)、月月小说(1906)和小说林(1907),也有一般人不常见的小说杂志如小说世界(1907)、竞立社小说月报(1907)、新小说丛(1907)、扬子江小说报(1909),还介绍了近代最早的三种文学期刊瀛寰琐记(1872)、四溟琐记(1875)和寰宇琐记(1876),以及一种私人创办的最早的小说刊物海上奇书(1892)。前三种均系申报的副刊,三种副刊接踵而生,从1872年起前后相继5年,共出版52期,后一种是韩子云创办的以刊登个人创作为目的的第一份专门的小说期刊。阿英的晚清文学期刊述略虽然搜集的文学期刊并不全

8、(据祝均宙、黄培玮辑录的中国近代文学报刊概览,近代有文艺杂志133种);但对研究近代文学期刊,以及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晚清小报录收近代小报26种,并详细介绍其出版概况、内容及其特点,此文和上面晚清文学期刊述略一样均是国内最早专门介绍文学期刊和小报的文字,极具参考价值。建国后许多有关研究近代报刊的文章和书目,大多是依据阿英所提供的这两种材料而增补编辑的。此外,阿英所编的书目尚有:近代国难史籍录、中英鸦片战争书录、太平天国书录、甲午中日战争书录、庚子八国联军战争书录、清末小说杂志略、国难小说丛话等。这些书目,有些虽然不是全文学的,但其中不少是属于文学或与文学有关的。因此,它们对于

9、从事近代文学研究的人省了许多探求资料的功夫,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三)近代文学研究论著。阿英研究近代文学的论著很多,论述内容也很广泛,其主要的研究客体大体包括在以下三种著作中:一是晚清小说史;二是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闲谈四种(包括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小说四谈);三是1981年三联书店出版的阿英文集。晚清小说史是阿英关于研究晚清小说的一部专著。该书写于上世纪30年代,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后经修改,195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重印了这个本子。该书共十四章,第一章:晚清小说的繁荣,对晚清小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晚清小说繁荣的原因,以及小说

10、报刊、小说理论、小说内容及形式的特点等等方面作了钩玄提要的论述。第十三章,论述清末小说的末流,第十四章讲翻译小说。其中第二章至第十二章,作者以小说题材进行分类论述,旨在说明晚清小说内容的丰富、反映社会面的广阔,以及与近代现实生活的关系。全书涉及的晚清小说200余部,对其中的50余部作品进行了阐释和评论。纲目清晰,论述简明,在对晚清小说缺乏了解与研究的情况下,阿英晚清小说史的出版,尤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成为学习和研究近代小说的人的必备参考书。在国内外学术界均有相当的影响。1939年德国汉堡亚洲周报选择第一、第二章,题名中国晚清小说史,1979年又有日译本问世。此外,阿英在小说闲谈中还论

11、述稀见的近代小说20余种,或介绍其梗概,或评述其思想、艺术特点,或钩沉史实,对研究近代小说亦有帮助。二阿英其他方面的近代文学研究,就其主要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一)关于近代小说理论的研究。阿英十分重视近代小说理论,他在晚清小说史第一章已简略叙述了近代小说理论的概况。后来他又写了小说丛话论略和吴趼人的小说论两篇文章,专门评述近代小说理论。小说丛话论略主要评述新小说上“小说丛话”专栏内所发表的关于小说的短论。阿英在文中首先肯定了梁启超关于小说的一系列理论。阿英认为梁氏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对小说地位的肯定是正确的,特别指出梁氏所说的“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又谓

12、小说“决非以古语之文体而能工”,均是为肯定小说通俗化的文学地位提供理论根据。阿英认为,这些均系梁氏的“卓见”。阿英又认为还有一篇文章对梁氏颇有影响,那就是严复和夏曾佑合著的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这是我国自有小说以来“以新观点论小说”的第一篇长文。梁启超自己就说过:“天津国闻报初出时有一雄文,曰本馆附印小说缘起,殆万余言,余当时狂爱之。”阿英还评述了狄平子(葆贤)、侠人、定一、周桂笙等人的小说理论。阿英还论述了吴趼人的小说理论对其创作的影响。吴趼人是近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九命奇冤很受读者的欢迎。同时他还是一位擅长写历史小说的作家。吴趼人不仅创作历史小说,还有这方面的理论。

13、阿英特别看中吴趼人对历史小说所发表的意见。阿英指出吴趼人有关历史小说的理论主要有两点:第一,历史小说比历史典籍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小说可补正史的不足。吴趼人在历史小说总序中说:“典册(指正史)很难于使人注意,因端绪复杂,文字深邃,卷帙浩繁。要使这些高文典册的内容,普遍深入于群众,只有用演义的体裁。盖只有小说家言,兴味浓厚,可以引人入胜,可以补教科之不及,可以使小说附正史以驰,正史借小说为导。”历史小说由于采用演义体,可增加历史本身的兴趣,引人入胜,以补正史的不足。第二,吴趼人反对写历史小说蹈虚附会,歪曲历史。他说,旧历史小说往往有此缺陷。吾尝默计之,自春秋列国,以迄英烈传、铁冠图,除列国外,

14、其附会者当居百分之九九。甚至借一古人之姓名,以为一书之主脑,除此主脑姓名之外,无一非附会者。如征东传之写薛仁贵,万花楼之写狄青是也。至如封神榜之以神怪之谈,而借历史为依附者,更无论矣。阿英又批评吴趼人的历史小说东西汉演义“失于简略,殊乏意味,而复不能免蹈虚附会之谈”。东西晋演义“不成片段,不合体裁,文人学士见之,则曰有正史在,吾何必阅此;略识之无者见之,则曰吾不解此也。是有小说如无小说也”。(二)关于弹词的研究。首先,阿英肯定了弹词的文学地位。他说:“弹词一类的书,难入知识分子的眼。实则,弹词影响的广大,其所具艺术性,是并不亚于所谓大文学。其细腻雅韵,实臻大文学所不能达到的境地,而传播的广远,

15、尤非大文学所能望其项背。”阿英所说的“大文学”,即略同于今天所说的雅文学。俗文学和雅文学本是文学的两翼,并无高低之分。阿英又说:“在高人雅士看来,弹词虽卑不足道,算不得文章,实则弹词在艺术方面,也自有其独特成就的。最主要的是其特有的音乐性和描写细腻,弹唱起来,或柔语如珠,绵绵不绝,或雄浑浩荡,有若奔流,绘影绘声,竭尽委婉曲折之妙。”阿英反复肯定弹词的文学价值,认为俗文学并不低于雅文学,这种观点是具有进步意义的。重视俗文学研究是20世纪以来学术研究的新走向,它拓展了文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文学研究的内容。现代学者中有不少人(如郑振铎、赵景深、钟敬文、关德栋)十分重视俗文学的研究,阿英就是其中之一。在阿英的学术研究中对于弹词、大鼓书、梨花大鼓、民歌、时调、拍板歌等,均有专文研究。他敢于肯定通俗文学的价值和文学地位,称赞其思想和艺术成就并评说其影响,对于转变学界轻视俗文学研究的传统观念、推动俗文学研究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次,对于近代几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弹词的评论。对于近代男性写的弹词,阿英尤重视李伯元的庚子国变弹词。他认为庚子国变弹词“代表了旧的弹词最高的发展,是突破了英雄美人、佳人才子一般固定的老套,走向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