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情景默写、混合默写(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33517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情景默写、混合默写(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情景默写、混合默写(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情景默写、混合默写(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情景默写、混合默写(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情景默写、混合默写(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情景默写、混合默写(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情景默写、混合默写(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情景默写、混合默写一、情景默写1(2022春广东佛山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知止不殆”的典故告诫唐太宗不要大兴土木的句子是“_”;用“慎终如始”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做事不要松懈懒惰的句子是“_”。(2)阿房宫赋中以对比和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参差交错的瓦缝“_”,纵横交错的栏杆“_”。(3)“滔滔江海一扁舟”,“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_,_”。2(2022春广东汕头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尔

2、何如?”对曰:“_,_。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2)师说开篇直言“_”后层层推论而得出无论高低贵贱、年长岁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_”的观点。(3)扁舟作为意象,常被古代文人写入自己的作品,如:_,_。3(2022春广东珠海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与“_”相对,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极具立体感。(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是“_,_”。(3)六国论中,作者发表感叹,总结经验,指出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

3、设想如果六国诸侯能“_,_”,齐心合力,秦国便无法吞并六国。(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对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5)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听完各弟子阐述治国理政的理想后,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4(2022春广东韶关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意思是相同的。(2)在阿房宫赋中,秦人把六国的珍宝物资全部运送到阿房宫,享用时则“_,_”,还丢得到处都是,一点也不爱惜。(3)荆轲刺秦王的悲壮之举,历来为后人津津乐道,并频繁出现

4、在古诗文中。如“_,_”。5(2022春广东广州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在议论空叹兴亡荣辱毫无意义,表达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后,继而借“_ ,_”之景抒发惆怅之情。(2)明朝汤显祖在游园(皂罗袍) 中“_ ,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胸中涌出无奈之感。(3)“舟”作为古诗词常见意象,在登岳阳楼里的“ _”承载着无数游子的羁旅思乡愁苦,在念奴娇过洞庭里“_”是无数文人骚客天人合一的自由象征。6(2022春广东广州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

5、用“_,_”指出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直接带来的好处。(2)在六国论里,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的方法求得一夕安寝的方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_,_”。(3)“乾坤”一词常在杜甫的诗歌中出现,有时指日月星辰,有时指天地之间,有时指天下形势等,如“_,_”。7(2022春广东江门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了周瑜潇洒俊朗的儒将形象,体现其精神风貌的一句是“_”,描写其儒生打扮的一句是“_”。(2)荀子很早就提出“民水君舟”的说法。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此道理来劝谏唐太宗的句子是:“_,_”。(3)苏洵在六国论里认为燕赵两国最后逃不过

6、灭亡的命运,原因是:“_,_”。8(2022春广东湛江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2)答司马谏议书中“_,_”赞扬盘庚坚守义理的精神,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3)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 。”(5)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古代文人描摹洞庭湖、岳阳楼景色的诗词屡见不鲜,如“_,_”。9(2022春广东茂名高一统考期末)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则秦可传递万世。(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10(2022春广东肇庆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所说的“_,_,”表现了他在对百姓施以教化方面的谦虚态度。(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建筑走向,指出了它的终点所在。(3)苏洵在六国论

8、开头以四个字指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后面又用六国破灭的教训来警醒北宋统治者的句子是“_”。11(2022春广东惠州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舟,是古诗常用的意象。登岳阳楼(杜甫)、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中都含有“舟”的诗句,分别是“_”和“_”。(2)古人常借助猿啼来表情达意,而由于个人遭际的不同,传递的情绪也会有所区别。比如,同样写猿啼,登高中“_”就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3)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谏言献策。有直言进谏的,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直言君王应当居安思危且“_”;有借古讽今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

9、警戒君王莫要被久积的威势所胁迫。二、混合默写12(2022春广东深圳高一统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2)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荀子劝学)(4)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晳用“_,_”描绘春游时沐浴吹风的欢愉图景,得到孔子赞许。(5)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人覆辙。(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含意丰富,既写出了秋月秋水清澈明亮的景色之美,又表达了作者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0、多于周身之帛缕 多于九土之城郭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宋代)/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苏轼(宋代)/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代)/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春江花月夜张诺虚(唐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懈怠、慎始、帛、鉴、琼、顷、着。2 非曰能之 愿学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之所存也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宋苏轼(前)赤壁赋)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

11、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曰”“焉”“存”。3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吾与点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澄”“簇”“竭”“壑”“赂”“度”等。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骆宾王)/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朱熹)【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贤、铛、砾、萧、轲。5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老病有孤舟 着我扁舟一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衰、凝、辰、扁。6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殷”“坼”。7 雄姿英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