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33381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 题 实 施 方 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水平得到有效的锻炼。当前,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经实行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动了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化,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信息技术的

2、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有很多问题:1、教学设计中具体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也就是怎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案。2、怎样避免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3、怎样组建教学资源库,使教师从繁重的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甚至制作教学课件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改革实践中。4、研究怎样解决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匮乏的问题。当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光盘播放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次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基本知识也得到大幅

3、度的提升,为我们所实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二、研究目标:1、更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2、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3、指导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

4、发教学软件,组建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水平。4、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5、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水平,促动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6、调整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创设出适合于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管理模式。三、研究内容: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如下:1、展开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教师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2、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

5、别实行技术培训,指导技术人员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水平。3、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水平的研究,在使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动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4、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在行政部门的协调下,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增大教育教学软件配备的力度,创设出适合于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管理模式。5、对信息技术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及避免措施论证研究。为了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

6、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和社会(生活)、艺术等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四、研究过程、方法与原则:(一)、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09年1月开始到2011年6月结束,周期为两年半。阶段工作计划大体如下:1、准备阶段( 2009年1月2009年 8 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课题研究网络,明确人员分工职责。 学习教育部相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展开理论学习与交流。 以讲座、观摩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对骨干教师和参与本项目的其他教师实行培训。 对参加本项目研究的学校及教师按照研究内容的几个方面实行调查,掌握实行项目研究之前

7、的数据。 制定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09 年 9 月2010年12月) 展开研讨与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相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项目的思路和要求指导教学。 组织培训活动。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实行技术培训,指导技术教师实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搜集、整理,为学科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证;利用我校校园网络,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参加课题的成员组成一个博客群,便于实时记录教学心得和成员间交流经验。 由学校协调,对参加本项目研究的以适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支持,调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8、,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 采取调查、测评等手段对项目过程及时跟踪、监控和有效指导。 围绕本项目目标,在各方面开展专题研究。3 、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系统评价。 撰写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整理教育资源库。 对项目进行终结性测评,写出本项目的验证分析报告。 总结汇编研究资料,进行成果鉴定,推广研究成果。(二)、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将采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三)、研究原则1、研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查研究,随时掌

9、握项目研究动态,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分析,学习国家课程改革的理论及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把握新时期教育的原则和规律,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2、“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原有参加项目研究的班级数量、学科数量和年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研究面,吸纳更多的学科和更多的年级参与本项目的研究,实现由“点”到“面”,由“点”到“线”的规模发展,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先对典型学科的经验教训进行剖析,然后再大面积研讨与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边研制”、边“推广”、边“修改”的方法。3、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研究原则把在实践中创设的教学模式、教育软件

10、、教育资源库经过研讨,再回到实践中进行多次检验的原则。4、实践与协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研究工作中,调查与实践必须是真实客观而又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科学性。项目研究的管理也应是科学的,需要各部门团结合作,分工明确。五、组织与领导这项课题在中心校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由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协助,学校各科教研组长直接参加,并具体组织实施,使这项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提供保障。姓 名专业职务具 体 分 工备注负责人刘振生小学高级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统筹,撰写研究方案、计划、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余 磊小学高级具体布置相关工作的开展,安排落实研究计划的执行,协助做好艺术科子课题的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龚晓萍小学高级负责

11、研究工作的对比测评,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数据和资料,做好语文科子课题的研究丁 杰小学二级做好教师的学习、技术培训和交流工作,负责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校园网络的维护和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何其斌小学一级唐映霞小学一级协助做好教师培训和研究资料的整理,负责数学科和英语科子课题的研究王友成小学高级做好品德科和科学科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协助做好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测评等工作六、具体做法:1、深入进行理论学习,为课题申报做好准备。课题申报前,学校就积极组织校领导、骨干教师、教研组长针对本校实际(我校地处乡镇街道的中心小学,教师28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学生550名左右)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

12、改革的关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一致认为选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进行研究符合学校实际的。然后成立课题研究组,组织人员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申报。并聘请部分外校的资深教师给予指导和论证,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学校课题组又对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研究过程进行了完善,最后确定形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方案。2、分解课题。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学校课题组将课题分解为六个“子课题”: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

13、会(生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音体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成立了六个“子课题”研究小组,每个子课题进行了人员分工,都有相关的教研组长担任,由教研组长牵头,组内成员广泛参与,使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保证。、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制度是完成工作的有力保障。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结合校本教研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如:课题组长职责、课题研究成员职责、“小课题”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奖惩制度等制度,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制度保证。、加大投入,做好学校硬件建设。由于学校没有电子备课室,我们多方筹措资金为教师办公室配置了电脑,购置笔记本电脑,同时积极发

14、挥信息技术教室的作用,每天对教师开放,便于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组建校园局域网,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提供物质条件;学校还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将远程教育资源,教师制作、搜集和下载的各种教学资源放入教学资源库中,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建立目录,便于教师查询和应用,做到资源共享;学校接入10M互联网,建立校园网,为教师利用资源提供便利条件。、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学校的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机会,组织教师观摩学习;搜集优秀的教学课例录像,组织教师观看;我们还围绕课题开展教研活动,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再培训。如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机会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再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请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教师如何上网查询,下载课件,制作课件,如何进行视频播放,熟练使用计算机等技术。采取的培训方式是:一讲,即信息技术教师和骨干教师讲座;二看,即看信息技术教师如何熟练操作计算机,看骨干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再实践:实践应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实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再反思:即反思自己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总结好的经验,改进教学不足。这样反复循环进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