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诗词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33208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诗词曲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诗词曲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诗词曲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诗词曲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诗词曲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诗词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诗词曲(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届高三联考题词题组一1.( 甘肃省张掖市2009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御街行 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答: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 答案(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整理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整理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2(甘肃省200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秋波媚陆 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高兴亭:在南郑(南郑

3、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答: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答: 答案(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想

4、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3(甘肃省皋兰一中2009届高三2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谒金门怀旧故居 李好古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1)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上阕采用 手法,描写 这一主体形象,表现一种春仍归来,人无归处的情感。(2)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1)拟人 燕子(

5、2)这一结句写得令人耳目一新:想“东风”吹去“胡尘”,是一奇;封“东风”为“万户侯”,是奇之又奇。而更妙的是在这不经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隐含一个重大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百姓渴望统一,朝中却无人抗金。给人天真之处露真情,风趣之中藏冷峻之感,真可谓“寓庄于谐,别开生面”。4(山东省日照市2009届高三一模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醿:一种观赏植物。(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

6、要分析整理表达的情感。答: 答案(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5(山东省威海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菩萨蛮宜兴作苏庠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注】岚:山林中之雾气。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

7、含意?答: 答案(1)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两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以景结情,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6.(合肥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忆王孙 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注】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1)整理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

8、样的氛围?答: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1)整理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2)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7.(安徽省皖西四校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酒泉子(北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

9、,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上片写“观潮”,以人与潮两个方面分开写。先写观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争看江面潮水上涨;后写潮势潮声,潮水像一道道银白色的长城,排山倒海而来,简直让人怀疑大海的水,都被倒得一干二净,集中到钱塘江,声音轰隆轰隆,像万里战鼓同时敲打,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也可回答为“以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词人绘声绘色,描述观潮人人山人海,争先恐后的场面,表现潮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气势以及传达潮声声如雷鸣,震人心魄的

10、声威。)主要用了夸张和描绘的手法。如“满郭”“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虽是夸张之辞,却也生动真实地写出了观潮的空前盛况,描写了潮水巨浪滚滚,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潮声声声震耳似万鼓齐鸣。(2)扣住所谓“弄潮儿”就是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健儿。下片写“弄潮”,人与潮结合着写,写弄潮健儿迎向涛头手举红旗,英资飒爽,不可屈服。主要表现出健儿们敢于挑战大自然和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面貌。8(2009年4月福建省高考调研卷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蓦山溪自述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

11、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注】宋自逊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时期。(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 (2)“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评价整理这种人生态度?答: 答案(1)上片主要描写了词人简洁清幽的居住的环境,下片主要写自己处世的随和的态度与闲吟的自在生活。 (2)是一种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垂钓清溪的事事不关心的隐士生活方式。评价:假如人世间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这正是南宋倾覆前的激烈动荡时期,战云四合,血雨腥风,词人却躲进青山,不免过于冷漠,过于忘情,过于自私,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值得肯定的。9(东北三省三校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菩萨蛮舒直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