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器原理》实验指导书.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330213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仪器原理》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智能仪器原理》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智能仪器原理》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智能仪器原理》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智能仪器原理》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仪器原理》实验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仪器原理》实验指导书.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仪器原理实验指导书本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它涉及到机、电、磁、光、单片机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及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进行仪器设计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组成及仪器的核心:单片微型计算机及系统;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基础、基本系统设计、系统译码电路、常用接口芯片的使用;掌握智能仪器的弱信号转换技术;掌握A/D转换技术及智能仪器中常用的其他信号转换技术;掌握了解智能仪器的人机对话通道技术,通讯技术及串行接口的使用;掌握简单智能仪器的设计、调试过程。实验一 A/D转换技术A/D转换技术是智能仪器中最基本的

2、部件,用于将模拟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处理,本实验内容是设计软件,实现A/D转换。(一)ICL7135 位双积分A/D转换器。1ICL7135简介ICL7135(国产有5G7135)采用CMOS工艺制作,为位双积分式A/D转换器,满量程达2.0000V,最大显示读数19999,分辨率为0.1mV。其主要特性如下:(1)在20000字范围内,转换误差1字。(2)电路内部自动调零,保证0信号输入时,输出读数为零。(3)输入电流典型值可达1pA。(4)测量电压时,能自动进行极性转换并指示出极性。(5)提供过量程(OR)与欠量程(UR)信号。(6)所有输入、输出端信号能直接和TTL兼容。(7)动态扫描输出

3、BCD码。(8)ICL7135电参数(极限参数)ICL7135内部模拟部分主要由三个运放和若干开关组成。CAL,CR,CINT和一个电阻RINT就能完成双积分和自动调零功能。VINH0应取满量程电压2V。R/H=“1”时,7135处于连续转换状态,每4002个周期完成一次A/D转换。若R/H由“1”变为“0”,则7135在完成本次A/D转换后进入保持状态。若把R/H端用作启动功能时,只要在该端输入一宽度大于300ns正脉冲,转换器就可开始进行A/D转换。ST 每次A/D转换周期结束后,ST端输出五个负脉冲,其输出时间对应在每个周期开始时五个位选信号正脉冲的中间。BUSY 此信号在双积分阶段为高

4、电平,其余时间为低电平。OR 超量程信号。UR 欠量程信号。POL 输入信号极性指示。D5,D4,D3,D2,D1 位驱动信号。B8,B4,B2,B1 BCD码输出信号。2实验参考电路3实验内容(1)与单片机接口:a)采用程序查询,可利用D5D1,信号,比较用与不用的结果。b)用作为中断,利用8031的INT0和INT1实现中断采集。(2)利用8255实现程序查询和中断方式采集数据。(3)利用8155实现程序查询和中断方式采集数据。(二)AD574 12位A/D转换器1AD574简介(1)AD574A的特性与引脚功能1)分辨率及精度为12位。2)转换12位时速度为25s,8位时速度为16s。3

5、)带有时钟电路和参考电压基准。4)转换结果通过内部三态缓冲器,总线取数时间为250ns。5)模拟信号输入范围允许010V,020V以及5V或10V。AD574A为DIP28脚封装。12/8:输出数据方式选择。A0:转换数据长度选择。CS: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R/C:读或转换选择。CE:芯片允许信号。VCC:正电源,其范围为016.5V。REFOUT:10V参考电压输出。AC:模拟信号公共端。DC:数字信号公共端。REFIN:参考电压输入。VEE:负电源。BIPOFF:双极性偏移。10VIN:单极性输入010V范围输入端。20VIN:单极性输入020V范围输入端。STS:状态输出信号。D0D1

6、1:12位转换数据的输出线。(2)读转换数据:在CS=0和CE=1且R/C为高时,才能读数据,由12/8决定是12位并行读出,还是两次读出。(三)ADC 0809TDN86/51教学实验系统的A/D单元,地址为7FF8H 7FFFH,分别对应8个模拟输入通道。参考电路如下:参考程序:MAIN:MOV R0,#30HMOV P2,#7FHMOV R1,#F8HL1: MOVX R1,ALCALL DALLYL2: JNB P3.3,L2MOVX A,R1MOV R0,AINC R0CJNE R0,#40H,L1L3: SJMP L3NOPNOPNOPDALLY:MOV R2,#10HL4: DJ

7、NZ R2,L4RETEND实验二 智能仪器常用信号转换技术(一)采用NE555实现V/F转换。输入05V信号,转换为010kHz信号。 1NE555的性能NE555为单定时器电路,基本单元包括两个电压比较器、一个RS触发器、放电场效应管和输出反相器。(1)电源电压:4.516V。(2)触发电压:电源电压5V时典型值为1.67V。(3)阈值电压:2/3电源电压。(4)触发电流典型为0.5A。(5)输出低电平:5V电源电压,吸收电流5mA.(6)输出高电平:5V电源电压,驱动能力为100mA。(7)输出上升,下降时间典型值都为100ms。2用NE555构成V/F转换电路NE555的应用很广,如图

8、所示的电路,它可以把05V电压变换成04kHz脉冲频率输出,线性误差仅0.2%左右。输出频率f0可用下式计算: f0=(VIN/VH)/R1C(二)用运算放大器组成V/I转换电路。实验三 智能仪器中弱信号放大技术(一)运算放大器7650的使用。设计放大100倍电路,测试其性能:带宽、频响、零漂、噪声等。(二)运算放大器保持电路实验。抑制共模干扰、差模干扰、工频干扰、输出幅度的控制。实验四 智能仪器D/A转换技术(一)DAC 0832 D/A转换器与8031接口设计。1DAC0832输入工作方式(2)用运算放大器组成I/V转换。1)输入输出直通方式 将WR2及XFER接地,ILE接高电平,CS及

9、WR接地,输入数据便可直接送D/A转换器进行电流转换。2)单缓冲寄存器工作方式 将WR和XFER接地,则DAC寄存器为不锁存状态,ILE接高电平,CS和WR信号有效时(低电平有效),输入数据就输入寄存器,当WR信号变为高电平时,数据就被锁存到输入寄存器。3)双缓冲寄存器工作方式2DAC0832的模拟输出方式1)单极性输出UREF可以是稳定的直流电压,也可以是从1010V之间的可变电压。 2)双极性输出(二)采用脉宽调制原理的D/A转换。提示:利用8031 T0、T1及P1.0实现。(三)采用MCS-2型A/D和D/A转换接口板在8088系统上实验。实验 D/A转换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DA

10、C0832的使用方法。2掌握DAC0832在51系列单片机系统中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及提示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同中当WR和P2.7有效时选中该片,因此可取7FFFH为片选地址。1 产生锯齿波,要求周期为2mSMAIN:MOV DPTR,#7FFFHCLR AA1: MOVX DPTR,AINC ASJMP A1END2 产生三角波,要求周期为4mSMAIN:DPTR,#7FFFHCLR AL1: MOVX DPTR,AINC ACJNE A,#0FFH,L1DEC AL2: MOVX DPTR,ADEC ACJNE A,#00H,L2SJMP L1END3 产生阶梯波,要求周期为30mSM

11、AIN:MOV DPTR,#7FFFHCLR AL2: MOVX DPTR,AADD A,#10HACALL L1SJMP L2L1: PUSH 0E0HPUSH 0F0HMOV A,#02HL4: MOV 0F0H,#0FAHL3: DJNZ 0F0H,L3DEC AJNZ L4POP 0F0HPOP 0E0HRETEND实验步骤(1)按图接线。(2)输入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3)运行程序,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是否正确。实验五 智能仪器的人机对话通道技术(一)BCD码拨盘电路与软件设计。(二)行列式键盘使用编程的设计。(三)LED动态显示。采用串行与并行输入两种方式的设计。(

12、四)8279实验设计。(五) 8155键盘及显示接口实验设计采用8155接口电路实现键盘及显示接口的设计。实验内容及提示1线路原理图图中画圈的线需用导线或排针在线路板上连接,其它的线在板子上均已连接。2实验参考程序MAIN:MOV 52H,#00HMOV 53H,#00HMOV 51H,#00HMOV 50H,#00HMOV R5,#53HKEY: MOV A,#03HMOV DPTR,#7F00HMOVX DPTR,ABEGIN:ACALL DIS ACALL CLEAR ACALL CCSCA JNZ INK1 AJMP BEGININK1: ACALL DIS ACALL DL1MS A

13、CALL DL1MS ACALL CLEAR ACALL CCSCA JNZ INK2 AJMP BEGININK2: MOV R2,#0FEHMOV R4,#00HCOLUM: MOV DPTR,#7F01H MOV A,R2 MOVX DPTR,A INC DPTR INC DPTR MOVX A,DPTR JB ACC.0,LONE MOV A,#00H AJMP KCODELONE: JB ACC.1,NEXT MOV A,#04HKCODE:ADD A,R4 ACALL PUT PUSH ACCKON: ACALL DIS ACALL CLEAR ACALL CCSCA JNZ KON POP ACCNEXT: INC R4 MOV A,R2 JNB ACC.3,KERR RL A MOV R2,A AJMP COLUMKERR: AJMP BEGINCCSCA:MOV DPTR,#7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