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德育工作(惠阳姚丽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329242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与德育工作(惠阳姚丽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班主任与德育工作(惠阳姚丽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班主任与德育工作(惠阳姚丽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班主任与德育工作(惠阳姚丽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班主任与德育工作(惠阳姚丽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与德育工作(惠阳姚丽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与德育工作(惠阳姚丽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与德育工作惠阳区实验小学 姚丽文今天,我还要和大家谈谈刘京海和他的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发起人、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 上海闸北八中原来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薄弱学校,它曾经被人们称为“垃圾学校”,原来的上海闸北八中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八中八中,大门朝东;流氓成群,打架成风。”。 他们学校的学生都是被好的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淘汰,出于无奈才进入闸北八中的。所以说,刘京海校长所实施的成功教育之所以最后能取得成功不在于它有好生源,优师资,新体制。他的这个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三个相信的基础之上的,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

2、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成功。人们常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所以在我们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批评,最好的评价方式就是鼓励,表扬。 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 第一是期望。父母和教师要相信孩子,对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使孩子也对自己产生期望,从小拥有梦想。 第二是机会。父母和教师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 第三是鼓励。父母和教师既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孩子的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一开始的时候这三个要素都

3、是教师。成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核心是“帮助成功” ,即:成功别怕困难, 老师在你身边。基本做法是:调整教学要求,调整教学进度,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教师要注意在反复成功的过程中,逐步地转向学生,即学生对自己有积极的期望,自己主动寻找成功的机会。无论成功、失败,都能自我激励。让教育走向自我教育,让他律走向自律。 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自信心差、学习积极性差。而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都经历了学习过程的反复失败。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跳蚤”实验:把几只跳蚤放在一个畅口的器皿中,然后盖上玻璃片。一开始,这些跳蚤都拼命地想往外跳,可是结果都是撞在了那块玻璃上,跳得越是奋力,撞得

4、越是惨重。过了一段时间,跳蚤们在多次碰壁后,再不作那种无谓的努力了,它们就只是在玻璃片下跳动。再后来,即便把玻璃片拿去,也没有任何跳蚤会跳出器皿之外,因为过去多次“碰壁”的教训已使跳蚤们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这玻璃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度。我们的教育对差生来说就好比是那块玻璃,让学生在考试和作业中去“碰壁”,一次次充满激情,充满希望,充满期待地去冲击,又一次次地落得个铩羽而归的结局,在他们的眼里,成功是如此遥远渺茫,追求成功又是这般痛苦艰难,多少次的不成功,终于使他们认定了自己真的不能成功。于是他们倦怠了,失望了;于是便从精神上主动缴械了。也像跳蚤一般乖乖地“认命”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对策是:通

5、过帮助学生成功,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使学生从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演变为反复成功的良性循环。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我们要说对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因此作为老师要给差生更多的鼓励性的评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猴子论,这里头是这么讲的:第一天,教五只猴子学习第一个动作,其中三只猴子一教就会,另外两只猴子怎么教都不会,时间到了,只能放它们回去休息;第二天,把那两只没学会动作的猴子找来补课,用新的方法教,结果都学会了;第三天,教第二个动作,一教就会的三只猴子,怎么教也学不会,相反,经补课才学会第一个动作的两只猴子,一教就会;第四天,把第二个动作没学会的三只猴子找

6、来补课,改变教法,它们也学会了。研究的结果表明:一是猴子的聪明程度差不多;二是要教会每一只猴子,关键要找到适合不同猴子的方法。 受这一结果的启发,我们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孩子聪明的程度也是差不多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马上找到教会每一个孩子的方法,但是有权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你没教会孩子的时候,不要怀疑孩子是可以学得会的,只是你还没有找到教会这个或这类孩子的方法,只要你继续探索新的方法教孩子,最终我们一定会找到效果相对比较好的方法。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和恒心,就一定能找到适当的方法,而寻找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提高,追求科学方法的过程。”小学三、四年级

7、,是差生形成的高峰期。因为10岁左右正是孩子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从成人那里得来的,如果家长老师天天骂学生笨,摧毁了学生的自信心,孩子自然就成了狗熊。”有些家长说,孩子是我生的,我为啥不能骂他笨。刘京海校长是这样回答说的:“如果孩子是你老婆和别人生的,你可以骂他笨,正因为他是你生的,你不能说他笨。教育嘛就一个夸字,昧着良心夸孩子好,夸得他对学习有了兴趣,夸得他有了自信心,他真的就学习好了。这叫弄假成真。”成功教育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孩子都是聪明的,这种聪明使万物都不能与之相比。再聪明的猴子,猩猩都不能变成人

8、了。再笨的人都比猴子、猩猩聪明。人的聪明是有差异的:程度上有差异;方面上有差异。最根本的差异是已有的聪明或称之为潜在的聪明,在转化为现实的聪明上差异很大。教育不可能把笨的人教聪明,但可能使人的潜在的聪明变为现实的聪明。但问题是教育常常使许多聪明人在现实中变笨。教育中最危险的是:我们看到学生在现实中不聪明,误以为学生笨,并觉得这就是实事求是 。看不到学生潜在的聪明是违反教育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陶行知曾写过一首打油诗:“糊涂先生”,说的是,当你的学生成了瓦特了,爱因斯坦来看老师,老师说,原来你就是瓦特,你就是爱因斯坦。陶行知认为,这样的教师就是糊涂先生。陶行知认为聪明的老师是,当你教学生的时候

9、,就发现他们中有瓦特、有爱因斯坦。用陶老先生的标准去衡量教师,我们不得不非常悲痛地告诉大家,一万个教师中都很少有聪明的教师。教育实践中,教师看不出他的学生中有瓦特,有爱因斯坦,但却看出了不少学生应该警告、记过、开除,看出有些学生应该送工读学校,有的学生以后可能变成劳改犯。这就是随着教育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学生落后,成为坏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你的眼中有瓦特、爱因斯坦,教育的结果就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当然教师在教的时候看到的瓦特、爱因斯坦肯定不是真的,是潜在的瓦特、爱因斯坦。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潜在的瓦特、爱因斯坦变为现实的瓦特、爱因斯坦。所以我在这里说的弄假成真就是这个意思。刘京海校长在读小学

10、时候也是差生;香港曾经有位记者采访了他以后,以“差生教差生效果惊人”为题作了关于“成功教育”的实践报道。报道上讲述的是上小学的刘京海虽然聪明伶俐,但却总是调皮捣蛋,还经常给老师捅篓子。(小时候偷胡萝卜)教师不是差生,不了解差生,所以教师要研究差生,了解差生,提高教育效果。 无独有偶,他的女儿也曾一度是差生,但最终考进了复旦大学。作为著名教育学家,刘京海是如何把女儿培养成才的?下面我给大家说说:(教育女儿的事例)其实,刘京海心里明白,自己只不过调节了女儿的自信心。通过女儿的事例,刘京海总结出:“每个学生都是自我塑造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塑造学生,教师和家长能够影响学生,其中最大的、最重要的影响恰恰不

11、是知识、能力。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自我认识、自信心。做到了这一点,教育就从外部进入了内部自我教育。”他发现,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认识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自我心理学有一句名言:“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人做人,而教人做人的前提是教人认识自己是好人、能人。这就好比小孩子画画,他画得不怎么样,可你说他两句好话,他就愿意多画,画多了肯定要比过去好。反之,你说他画得不好,他就不愿画了,不画了就肯定永远也画不好。当一个学生体验较多的是成功的时候,他的自我概念、自我约束就比较强,他的自信心也就比较强,并由此转化为一种积极、健康

12、的人格,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智商只占20%,情商却要占到80%。这个情商指的就是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意志力、自我情绪的控制、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等。而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自信心。拿破仑在成功法则全书中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大凡成功人士都是具有非凡的自信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指挥比赛中,已经得了最高分,但评委们想测一下他的自信,就告诉他有一个地方错了,要是改过来就好了,但小泽征尔肯定地说:“不是我错了,要错也是谱子错了!”不难想象,要是小泽征尔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话,他就不不能在比赛中拿到冠军的宝座。相信在座的每一个已

13、为人父母的老师都有过教小孩学走路的经历:当你的孩子刚会站立的时候,你就开始学着训练他自己走路。你把手伸向孩子,但不让他扶着你的手,于是孩子摇摇晃晃、步履蹒跚地向前迈步,想要抓住你的手。在这过程中,你的孩子肯定曾不止一次的摔倒过,哭过,甚至摔伤过,但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并没有因此放弃让你的孩子自己学走路的信心。因为在你的脑子里,你压根儿也没有你的孩子学不会走路这种想法,你对你的孩子充满了信心,你知道你的孩子肯定能学会走路的,而且你也知道,在学走路的过程中,你的孩子会摔倒,你的孩子会害怕。但你总是在孩子摔倒时、害怕时给予鼓励,让他尝试。你总是把手伸向孩子,但又不让他抓住,给他以前行的空间,让他自己学会

14、走路,因为你知道老是扶着他是学不会走路的。其实教育就像教孩子学走路,在他前进的道路上,他需要你的鼓励。教育的最核心任务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一个民族有梦想,这个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没梦的人是要死的,当然,有梦的人终归也会死,但有梦的人会幸福得多,因为有梦就有追求,就会去干。所以,让每个人都有梦,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孩子本身就爱做梦,因此教师和家长常常说孩子整天在做梦,而且常常是白日做梦。但我们说有梦的孩子才是有希望的孩子,有梦才会追求,自信才会有梦。孩提时的梦其实大多不能实现,但是有梦,去追求,不能实现,继续有梦,继续追求的循环、往复,正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孩子的本质应是自信、

15、骄傲乃至狂妄。 结果是不重要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不是不重视结果,而是不重视眼前的结果,因为整个过程会导致学生最终的结果的实现。强调梦想成真的另一个方面是使教师理解学生的梦想,并引导教师促使学生有梦想,与此同时,还要点燃教师的梦想,并使教师的梦想与学生的梦想相连,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梦想成真。比尔盖茨的成功来源于中学时的梦想,想得到,有做得到的可能,想不到,肯定做不到。刘京海校长觉得孩子小时候不在于考试成绩怎么样,而在于他对学习是否有自信以及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便是孩子的聪明与否。但孩子是否聪明在孩子生下来的那一秒钟就决定了。为什么很多孩子很聪明而学不好,可见先天的聪明要表现为现实的

16、聪明,是需要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教育首先要思考什么东西可以改变,什么东西不可以改变。刘京海校长认为先天的聪明和愚钝是不能改变的。但习惯是可以靠教育来改变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应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有意识地增加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概率,使成功大于失败。 2、有意识地强化正面激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教学过程中失败不可能等于零,失败也应是教育的资源。 4、注重习惯的培养 人的素质常常表现为习惯,北大校长蔡元培认为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其实好的习惯、坏的习惯一旦形成,都是习惯,有的孩子一看书就头痛,有的孩子不看书就头痛,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改掉坏的习惯,形成、建立好的习惯。习惯的形成有几个特点: 一是越小越容易形成, 二是先入为主,已形成的较难改变,三是良好习惯是一个动力定型的过程,即需要有一个训练和内化的过程,才能逐步达到自觉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