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后对零售业的分析.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32901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入世后对零售业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入世后对零售业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入世后对零售业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入世后对零售业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入世后对零售业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入世后对零售业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入世后对零售业的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而零售业作为既控制市场,又决定生产,同时还影响金融,牵动着中国经济命脉的行业,在入世三年后成了开放最早、也最为彻底的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入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零售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的趋势又是怎样,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关键词】零售业、入世、现状、趋势、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商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是零售商的经营方式的外在表现,它是有零售商的目标市场、选址策略、卖场规模、商品结构、价格水平、购物氛围、服务功能等多种要素组合构成的。近10年来,中国零售业态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新兴业态诸如超级市场、专卖店、折扣商店、仓储

2、式商店、便利店、邮购商店以及网络商店纷纷涌现,加上原有传统业态诸如百货商店、专业店、食杂店等,西方国家已经出现的业态几乎都可以在国内找到模型。新旧业态的零售商们共同争夺零售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这不仅仅使中国零售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使中国零售竞争的程度不断升级。中国零售业发生如此重大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国外的各种零售业态以及各大零售商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与中国原有的零售业态展开激烈的竞争,使得中国原已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形势更加严峻。入世对我国的零售业来说既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也是不可避免的威胁。针对不同的零售业态在入世后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做如下分析

3、:一、百货商店百货商店是指经营包括服装、鞋帽、首饰、化妆品、装饰品、家电、家庭用品等众多种类商品的大型零售商店。它是在一个大的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采用柜台销售的和开架面售方式,注重服务功能,满足目标顾客追求生活时尚和品味需求的零售业态。(一)入世后的发展现状中国的第一家百货诞生于1900年,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百货商店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零售行业的主体。随着加入WTO后中国零售行业对外开放,大批的外资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得中国传统的百货商店步履维艰。目前中国百货商店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势看,原有大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

4、下现状: 1经济效益日益下滑 虽然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7%,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态势,由上年的12.9%下滑到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减亏效果也不甚理想。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273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80家增长,93家下降);实现商品零售额10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190家增长,83家下降);但同期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9.9%。 这与入世后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抢占大量消费者市场分不开。 2同业过度扩张竞争。 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

5、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在建或筹建。尤其是在入世之后,大量的外资企业的进入,更增加了百货企业的竞争压力。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各商家把利润降到最低限度。3不同商业业态竞相挤占市场份额。 各种不同商业业态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1999年中国零售业50强中增长最慢的10家企业,其中9家都是大型百货店,均为负增长;50强前10位中超市占了5席,一改过去由百货店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同时,与传统百货店具有类似特征的集体商业的市场

6、份额也呈现下滑趋势。 (二)发展趋势尽管我国百货业目前因竞争激烈而步履维艰,但百货业态的主体地位虽发生动摇但仍未改变。中国传统的百货商店在竞争的压力下,将重新确定自己的差别化竞争战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商品附加价值,赢得对服务和品质敏感的顾客,并以商品丰富时尚、品牌信誉高、提供多种服务、具有展览功能和窗口功能、位处繁华地带、购物环境佳等竞争策略在市场山拥有一块立足之地。此外,传统的百货商店还要转变经营观念,不能各自为政,盲目的进行规模扩张。随着城乡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百货商店将不仅仅存在于大中城市,会更多的把目光转向二、三线的中小城市及城乡结合部,深入挖掘城乡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力。二、

7、连锁超级市场超级市场是指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食品、家庭日用品为主,采用开架自选、自我服务、一次结算收获方式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一)入世以来的发展现状超级市场的概念的引入是在20世纪80年代,1996年,世界顶级零售巨人在中国开始了“圈地运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纷纷以超级市场业态进入中国零售市场。2004年以后,国外的零售企业更是开始了在中国零售市场上疯狂的扩张,商务部数据显示,从1992年商业领域对外开放以来,截至2004年底,商务部累计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总共才314家,开设了3997个店铺,营业面积达920万平方米。而从2005年1-9月,商务部就已批准新设554家外商投资

8、商业企业,开设了1130个店铺,营业面积约333.8万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超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超市已经从大城市扩展到全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的乡镇,2003年已有7.4万家超市门店,其发展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广。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自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其中2004年比2003年增长53%。上海连锁业“三巨头”联华、华联和农工商超市分列全国零售

9、业10强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连锁超市将超过百货店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主力。 在地区分布上,规模较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超市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店铺数量占到总数的1/3以上。2竞争激烈,连锁超市业进入整合时期。 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从2004年的销售额看,中国连锁超市的龙头企业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仅及沃尔玛的1/80。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

10、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方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3外资进入速度加快。 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进入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家乐福2000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亿元,2001年上升为81亿元,分店达到28家;美国沃尔玛在中国开办的8家连锁店年销售额预计可达到3040亿元。(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购买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超市正适应了这一购物方式的变化而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由于超市的发展具有潜在的优势,因此,超市的经营规模将进

11、一步扩大,更多的超市将实现更大规模的连锁经营。在地域的选择上,连锁超市不仅会更一步加强在大中城市的市场地位,更会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小城市及各乡镇地区的经营范围,把超市的业态更加深入的带到更广大的消费者中去。连锁超市的业态将成为继百货业态之后最具潜力的零售业态。三、仓储式商场 仓储式商店是仓库与商场合二为一,主要设在城乡结合部,装修简单、价格低廉、服务有限,并实行会员制的一种零售经营形式。(一)入世后的发展现状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仓储式商场1000多家。仓储式商场已由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向北京、上海,再向省会城市以及其他工商业重镇拓展。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商场的发展

12、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中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许多仓储式商场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仓储式商场由单店向连锁经营发展,积极对外谋求规模效益。如麦德龙在我国已有6个连锁店,现在为单店经营的许多家仓储式商场,也许有开展连锁经营的计划。 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式商场成为我国仓储式商场家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国第一家建材装饰材料仓储商场天津家居仅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已发展到近十家建材仓储式公司,其网点已覆盖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沈阳、南京、无锡、青岛等地。中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中国目前有60%

13、70%的消费者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消费者欢迎。 2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纳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实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实行会员制也便于商家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消费趋向,以便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 3自主的购物形式。消费者购物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强,对营业员的依赖性减弱,而仓储式商场正适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4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5仓储式商场一般都实行PB战略。PB即Private Brand(私人商标),指零售企业自己策划开发并贴有本公司特定商

14、标的商品。实行PB战略有三大优势:(1)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成本也因此降低,一般PB商品的定价要比生产厂商的同类产品降低20%30%;(2)构造了零售业中流通企业主导下的生产体制,拉近了消费者和厂商的距离,能适时、适量、适需地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商品;(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无形资产,提高竞争力,包括与供应商竞争的能力。(二)发展趋势随着经营理念的不断完善,在外国仓储式商店的冲击、促进下,国内本土的仓储式商店将不断的完善,管理体制会趋于完整。从定位方面来说,目标市场的定位将更加准确;从地域上来说,仓储式商店的分布将更加广阔,从产品上说,仓储式商店的商品将更加趋于完备,让消费者实现一站式购足

15、所有物品的期望,为消费者提供给更多的便利。四、 专业店 专业店是指以经营某一类商品为主的,并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适当的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的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例如:服装店、体育用品店、家具店、药店、花店、书店等。(一)入世后的发展现状入世以后专业店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增加;专业细分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专业店的发展速度在明显加快,在一些大城市的发展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这些专业店以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但其发展中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规模的限

16、制等问题。(二)发展趋势由于专业店对市场细分专业化,针对的目标消费群体明确,给消费者以专业化的感觉。这种定位会促使更多追求专业化品质和服务的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在专业店购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化,因此,专业店将满足越来越做的专业化需求,其市场潜力也很大。所以,专业店将会更加繁荣起来,而且其细分程度将会更加深入,一次来满足市场需求。五、便利店 便利店是一种以自选销售为主,销售小容量应急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和提供商品性服务,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我国的便利店几乎是与超市一起发展的,国际便利店巨头711公司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企业同步进入中国。(一)入世后的发展现状目前,以上海为代表,便利店发展迅速,上海现有1000多家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