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32871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戊戌变法 一、中考考点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起止时间: 代表人物:背景:导火线:经过: 序幕: 发展:创办 、组织( ),宣传变法思想。并把 改名 ,作为( )机关报,维新派的( )形成了 高潮: 也叫 时间: 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启示:二、知识框架时间: 地点: 人物:影响:维 新 运 动三、跟踪练习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

2、良A. B. C. D.2.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为戊戌变法而献身的湖南浏阳籍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谭嗣同C.袁世凯D.梁启超3.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来%源&:*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建立C万国公报的创办 D定国是诏的颁布4.“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5. 戊戌变法下列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措施是 A.改革政府机构方面 B.兴办私人

3、企业方面C.训练新式军队方面D.开办新式学堂方面6.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7.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8.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

4、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 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9.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10. 康有为、粱启超倡导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A挽救国家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C推翻封建专制 D.引进

5、西方学说11.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散,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2.为宣传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A万国公报B民报C每周评论D新青年13.“可恨那满洲政府死死不肯变法,到了戊戌年,才有新机,又把新政推翻,把那些维新志士杀的杀、逐的逐。到庚子年(1900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1)材料

6、中“新机”指的是什么事?戊戌年指哪一年?(2)材料“把新政推翻”的事件指的是什么?举出“被杀”和“被逐”的维新人士各一位?(3)材料中的“弥天大祸”指的事哪一历史事件?(4)材料可以反映出庚子年后,社会主要矛盾集中表现在哪一方面?14.材料一 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乃知其战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巧,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方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抡、水雷、电线、铁路,此其用也。 材料三 臣窈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敬。国会者,君与民共论一国之政法也。盖出自三权鼎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主与千万之国民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材料二与“自强运动”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4分)(3)材料三反映出维新派哪些主张?(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