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327972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苏轼的词一改宋词的婉约之风,开创了雄壮、豪放的词风,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和领军人物。他写下了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他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苏轼豪放词的开创性功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题材内容的扩大。凡写情、纪游、怀古、说理、赠答等等,均可入词,后人称之“无意不可入,无 事不可言”。(2)意境的创新。不同于晚唐五代词的冶艳香软、宋初文人词的闲雅凄婉,苏轼豪放词适应着自己的广 泛内容而开拓了豪迈奔放或高远轻旷的意境风格。(3)形式音律上的突破。词本是合乐的歌辞,在其发展中,音乐对它有很大的制约性。苏轼则视词为抒 情诗,在实际的创作中,往往突破

2、形式音律的规范,不尽依词乐而作软媚之声。此外,在语言上也一反花间词以来的错采镂金的风气,而代之以清新奔放的诗的语言。句式自由灵活,不 拘词律。参考文献:辞海、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葡萄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 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 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 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此外苏轼也有一些抒写“逸怀浩气”, 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

3、词如江 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 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 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 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这便是 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 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 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

4、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 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 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 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 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浅论苏轼在词史的贡献唐德鑫内容提要: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不可磨灭。本文从其思想、人生观、文艺观等入手,并 透过其作品的风格创新、特色、意境、词学渊源

5、及其词学改革、流派、历史影响等方面的分析,III较为完整地剖析其整个词学体系的嬗变过程和 词学创作的脉络,对其在中国词史的重要地位和 贡献略作刍议。关键词:苏派词;词学观;豪放派;苏轼贡苏轼(10371101),字子瞻,别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式(文、书、画等)奇才。据研究,苏轼进入词坛较晚,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信中说道:“近却颇作小词, 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信中所谓“近却颇作小词”,即指熙宁八年(公元1075,四十岁)所作江城子记梦、雨中花初至密州等词,此在东坡乐府中亦得到印证。然而短短几年的关于 词的创作中,苏轼的才华就已得到巨大的体现,在后来的整个词学

6、生涯中,苏轼的词学更是形成了独特的 风格乃至派别,持续而深远地影响着整个中国词学史。前人关于苏轼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在 大量关于研究苏轼对于中国词史贡献的文献资料中,或囿于其人思想之探究,或囿于其文艺作品之剖析等 等,都不约而同地人为割裂苏轼本人(包括其出身、阅历、思想等)与其作品之间的玄妙关系的探讨,以 致不能更加有效合理地科学分析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据此,笔者试图以苏轼的思想作为主轴,以其作品 作为副轴,对苏轼的词学成就进行研究。一、苏轼的思想及其词学观苏轼出身礼仪簪缨之家,一生思想深受儒、道、佛的影响,加上天生对于绘画、书法等文艺的秉赋, 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苏轼本人的艺术创作思

7、想,乃至于形成其本人独特的艺术创作理论和审美观念,而这 种种观念又不断地渗透在其词学作品之中。词学在晚唐温庭筠、冯延巳、南唐后主李煜等人“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成功转型以后,“词 为艳科”几成定论。宋初由于天下旧乱而入治不久,纲纪败坏,士风颓废,文人词作相互酬和,粉饰太平, 形成了带有卑弱浮靡之气的“西昆派”局面。苏轼之前,北宋词坛依然盛行晏殊、欧阳修等被号为“词中 西昆”的词学风格,而实质上仍然沿承了五代遗风,只有到了一向主张创作不落窠臼的苏轼手中才大发光 彩。首先,在苏轼思想中,一种以“挺立士风”、“有补于世”的道德自觉和“载道”精神成为指导他本 人艺术创作的核心思想。“为天地立心、为

8、生民立道,为去圣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张载 语)的儒 师精神也正是苏轼本人的终极理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早年的苏轼洋溢着一股积极入世的情怀,在沁 园春孤馆灯青中,他在“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之际回忆道: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 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在该阙词中,苏轼回忆道自己少年初入京城时的意气风发,畅想着能够凭籍自己的“胸中万卷”,努 力“致君尧舜”,实现古圣贤的大同理想。也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入世”情怀,苏轼作品中要求一种“载 道”的道德教化的味道才显得愈加浓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在射

9、猎中抒发着自己的豪迈: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疆场杀贼,为国捐躯,这正是这种浓烈的“载道”精神和努力践履传统“忠恕之道的思想在作品的渗透 和潜在体现。其次是苏轼词学观中的“务实”的思想。他在答谢民师书明显提出作品反对“贵华而贱实”的艺 术理论,而是认为作品应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还进一步说“求物之 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 1,强调作品中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强调了心灵感触的至关重要。 比如他在著名的水调歌头明

10、月几时有中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洋溢着对于其第子由的无限怀念之情,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所写“不 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中,对于亡妻的悲痛追忆等等,这些都是现实凝结在作者心中深 深的伤痕印记,化成了他本人最为真挚的情感。其三是作品中强调的“革新独创”的精神。在跋吴道子地狱变相中,苏轼这样表达自己对于绘画 的艺术见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也是苏轼本人向来所秉持的一种不落窠臼和 追求脱俗的艺术境界。比如苏轼本人“以诗为词”的词学本体论的见解中,他认为词应该从诗歌中解放出 来,然后再“细琢歌词稳称声” 2,使之韵律

11、可歌,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此外,他本人对 于“檃栝词”的开创、本人自度贺新郎词派、本人作品中突破“词协音律”的藩篱等等,如后人评价 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3,都体现了其本人词学观中的革新和独创的开辟精神。其四是苏轼追求“解放”的思想。这种“解放的实质是人文思想和自我精神的解放,并将这种自我 解放的意识渗透到艺术作品中的过程,创作上则表现为作者对于传统格律、传统风格、传统词牌等的突破。 诚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苏词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从东坡乐府中可以看出, 苏词的题材不仅融入传统的男女恋情、离合悲欢之类的色彩,还

12、更多地出现了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 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等内容,这是对于词体裁的解放,格调的解放和思想境界的解放。苏轼在与 蔡景繁书中曾说:“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得之惊喜,试勉继之。”这里所说的“新词”即指 他对于“檃栝词”的创作,而在与陈季常书中也说:“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这里所指的“新词”又指他对于豪放词的尝试。叶嘉莹先生认为苏轼的作品中:“有冯延巳挚烈深沉的执 着,有李后主滔滔滚滚的奔放,有晏殊情中的思德圆融,有欧阳修疏隽豪放的意兴和柳永开阔博大的气象。” 在苏轼手里,词体被解放,词的境界被解放,词人的精神被解放,正是这种强烈的解放思想的渗透才促使

13、 苏轼成为继往开来的“士大夫词”的集大成者。二、苏词的创作实践及贡献苏轼的思想融汇了儒、道、佛的三教精神,加之坎坷的仕途生涯,使之始终游离在“出世”与“入世” 的矛盾之中,逐渐在其“道德人生”和“学问人生”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观念,在词 学创作中则形成自己独特的词学观,并将之深深地融汇在他自己的词学创作之中,表现为:(一)苏词的风格特色从晚唐温庭筠、韦庄等人所开创之“花间词”,到南唐后主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词”,再到“富 贵词人”晏殊、“婉约词人”欧阳修等人的词的风格嬗变过程中,苏轼不仅对这种“花间词”和“士大夫 词”均有所继承,对于柳永的“慢词”风格有所沿袭,并且还对于豪

14、放词有肇创之功,对于婉约词有所开 拓,并直接影响到后来辛弃疾之豪放词风、姜夔之“清雅”词风等。首先是苏轼本人对于“豪放词”的开创。据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东坡词提要言:“词至晚唐 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高度评价了苏轼对于艳丽风格嬗变和豪放风格肇创的意义。诸如在传诵千古的名篇念奴 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中秋凭高眺远之中,苏轼纵横恣肆,奔放洒脱,又 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其词格调雄健顿挫、激昂排宕,乃至于后世盛誉他“横放杰出,自 是曲中缚不住者”4,“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缈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

15、歌,而逸怀浩 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5。南宋苏派词人刘辰翁亦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这些议论都高度地评价了苏轼的豪放词创作和历史意义。其次是对于婉约词的继承和开拓。苏轼的词包罗万象,体裁风格多元,在婉约词方面也具有较高的造 诣,并且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婉约词的艺术内涵和境界。比如他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 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中的名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 泪。”该词被王国维赞为历代咏物词的最工,又如在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全首: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对于极其平淡的景象,词人却能够极其细腻地表达他的婉转深情和伤怀情绪,极尽婉转缠绵之思而不 细碎,赋予词以极其感人动情的艺术魅力,并且给人以雎鸠“哀而不伤”的艺术享受,难怪张炎在其 著名词评著作词源中盛赞苏词“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其 他词作中,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被王士桢称为:“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浣 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被贺裳评为:“不在晓风残月之下。”以上均说明了苏轼不仅局限于“花间 词”的继承,还能够脱其窠臼,不作无病呻吟之语,又能感人肺腑之深的新的艺术境界。(二)苏词意境的开辟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苏词“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