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基础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32759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抚仙湖基础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抚仙湖基础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抚仙湖基础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抚仙湖基础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抚仙湖基础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抚仙湖基础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抚仙湖基础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抚仙湖基础资料姓名:熊坪俊 学号:201101158 班级:化学班抚仙湖基础资料1.抚仙湖简介:抚仙湖地处滇中,位于东经029-100,北纬25132546之间,湖面海拔高度为172.5米。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近岸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流域面积.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22.5米时,湖长约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水域面积约266平方公里,大于100米水深面积占全湖泊面积的5.5%,最大水深158米,平均水深9.2米,容水量06亿立方米,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

2、96。蓄水量达亿立方米 ,等于云南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 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1.6亿立方米.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1抚仙湖地貌资料抚仙湖,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1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泊.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时期.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

3、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0%,多冲沟坡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

4、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3.湖泊水文特征分析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 (3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 (0. 00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 (占整个湖面不足0. 1);换水周期长 (16a);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 1)。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抚仙湖蓄水量19。 3亿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 (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

5、 1. 61亿m3;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换水周期长达7a,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 8%、7.%。抚仙湖平均水深8m,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海口位于东岸中部,远离两端这就决定了抚仙湖纳污吐新的特性。因此,抚仙湖具有特别高的污染物滞留率很容易发生营养盐的积累而导致营养化。如果实现星云湖出流改道平均每年进入抚仙湖的径流量将减少0。25亿m3抚仙湖换水周期将会延长至20a以上对于这样一个处在干旱缺水区的深水湖泊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将很难恢复.附表:抚仙湖水资源量情况表。水体沿岸城市

6、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及农田灌溉排水情况、化肥和农药施用情况抚仙湖径流区林地覆盖率仅有25%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94,每年泥砂入湖量达36万而抚仙湖属雨水补给性湖泊。并且四周河道多为间歇性河流,坡降大。汇流时间短,径流调节性能差。洪水季节水量迅速增加,沿途携带大量泥沙物质进入湖泊。对抚仙湖水质造成直接威胁。抚仙湖的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下降的趋势.005年对主要入湖河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入湖河水大部分已经严重超标,TN均为劣V类。湖泊水体的P、TN已接近类水质上限值,藻类迅速增长,湖泊水体透明度急剧下降,而且呈恶化趋势。流域内地表径流量󰀁亿

7、m3,其中工业废水仅占0󰀁4,城镇、乡镇生活污水占3󰀁3农田径流占96󰀁%。污水中氮、磷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375󰀁/a和5󰀁7ta,其中生活污水分别占36󰀁%和9%,农业废水(农田径流和渗流)分别占67󰀁2%和53。湖泊水资源贫乏,湖泊补给少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突出。抚仙湖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远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而且80%的降雨量集中在雨季,特别枯水年的水量仅为正常年的13。水资源时空分布上的特点,大大减少了可利用水资源量,影响了其功能。抚仙湖旅游业对湖区经济发展起

8、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环境压力。整个旅游业年产生污水20万, t垃圾41t在一些人口集中的景区近岸带,水质已下降为类。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景点、景区的污染问题仍没有得到妥善彻底处理,尤其是一些临湖的零散农庄和酒店规模小,污染分散,难以控制。常常将各类污染物直接排入湖内造成严重的污染。从抚仙湖当前现状来看,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远远小于旅游开发力度,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矛盾也显得日趋突出。5。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抚仙湖生态系统以藻类为基础,一部分浮游动物是藻类的捕食者,银鱼引入抚仙湖后大量捕食浮游动物,使得藻类的生长失去控制,因而在抚仙湖发生蓝藻水华的危险

9、性加大。自198年以来,抚仙湖表层湖水中藻类数量由2󰀁7万个/L增加到20年的162󰀁17万个/L,增长了11󰀁7倍;优势门类绿藻门的数量由4󰀁7万个/L增加到85󰀁31万个/,增长了1󰀁倍.而且,随着藻类数量的持续增长,湖水透明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尤其自2000年以来,藻类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4a中藻类数量增加了4倍。抚仙湖水质虽然综合评价为I类,但在沿岸旅游景点附近水域,水质已下降到3类,湖泊水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抚仙湖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多样的水域生态类型在促进抚仙湖渔业和社会经济社会发展、

10、维系抚仙湖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抚仙湖的水环境功能的保护尤为重要。抚仙湖承担着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和沿湖农村生活用水的供水功能和渔业用水功能。根据发展需要,对规划区水库、坝塘有选择的实施除险加固;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中供水代替现行的分散提水;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的保护和统筹利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供用水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特别是林果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与美化抚仙湖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6、历年水质监测资料相关链接:7.湖泊的污染(1)湖泊的污染源:湖内污染负荷量逐年累积增加 , 据调查资料 ,湖泊每年接纳污染负荷量 TN332T、P3

11、17、COr35461、SS424811T, 其中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污染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 97 以上, 抚仙湖污染源主要来自面源。而每年进入湖泊水体中的污染物 90以上滞留湖内 ,在湖中部形成污染层 ,导致湖泊水体渐渐变化.由于以上原因 ,致使抚仙湖近岸水域污染严重 , 这与现在抚仙湖 类水体的功能要求相差甚远 , 控制和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已刻不容().湖泊近岸生活及旅游污水的污染目前 , 在抚仙湖环湖公路以下的乡村居住着410 户、1425 个居民 , 这些居民年排放生活污水近百万 t,由于地处湖滨带 , 这些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流入抚仙湖 ,造成对抚仙湖水体的直接污染.在湖滨带还有宾馆、饭

12、店、游乐园、度假村等旅游设施 80 余座, 排放污水约 200 万 t , 携带有N4914t、TP91.虽然这些旅游设施已经配套了相应的污水处理装置 , 但即使排放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1级标准 , 仍然不能达到排入湖的标准 ,相对于抚仙湖来说它们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氮、磷污染源.水质监测资料表明, 在旅游设施和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段 , 湖水已经受到明显的污染 ,氮、磷含量达到 类标准 , 湖滩上附着藻类滋生蔓延, 水葫芦等杂草丛生 , 严重影响旅游景观和游泳等娱乐功能,并引起水生植物的消亡。(3)湖泊面源污染抚仙湖周边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 , 所产生的生活和旅游污水流入湖中, 直接污染了抚仙湖

13、水体。流域内的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 并采取大水漫灌的原始灌溉方式 , 加上雨季的冲刷 , 所施化肥和农药大部分随雨水和灌溉废水进入抚仙湖,极大地增加了抚仙湖的污染负荷。另外径流区内森林覆盖率低 , 多为荒山、荒地和坡耕地 , 而抚仙湖属雨水补给型湖泊 , 并且河道径流调节性能很差 ,多为间歇性河、暴涨暴落 ,汇流时间短 , 洪水季节大量泥沙入湖 , 水土流失严重。在抚仙湖沿岸 , 围垦湖滩湿地建造鱼塘和耕地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 这不仅割断了天然湖滩湿地与湖泊的有机联系 , 破坏了湖滨生态系统,导致湖泊自净能力下降 ,也破坏了湖滨自然景观。同时, 围垦区的鱼塘和农田又构成了新的污染源。这是

14、加速抚仙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内在因素。(4).星云湖隔河流入抚仙湖水污染星云湖每年由隔河流入抚仙湖水量 000 万m3。002年由于星云湖蓝藻的暴发 , 大量的蓝藻由隔河流入抚仙湖, 致使湖泊孤山附近出现蓝藻“水华”.由于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 , 再加上湖区盛行西南风 ,使北部水域 , 特别是沿岸带的营养元素高于其它水域。8抚仙湖环境存在的问题(1)湖泊有机污染加重 ,富营养化进程加快 ,局部水域受到污染.抚仙湖作为澄江县和沿湖地区的最终纳污水体 ,年入湖污水量(含地表径流) 468万 m3, 每年星云湖出口隔河入流 类水 4000 万 3。由于大量污染物及营养物输入,.该湖水域功能为 类, 但20

15、0 年水质综合评价为 类 , 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总氮。(2)。流域内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汇水区农村每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406万 t ,人畜粪便排放量0 万 t , 其污染负荷T202t、TN295818。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地层渗漏有相当部分进入湖泊水体.流域内有耕地 0161 万hm, 每年化肥施用总量 2038t , 农药总施用量1317t。这些农药化肥随地表水、地下水渗透流入湖内 , 每年入湖氮肥28 , 磷肥1000t , 给湖区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围垦、养殖侵占湖滩现象严重。抚仙湖湖区内法定最高水位(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规定 , 抚仙湖最高运行水位黄海高程172210m , 简 称 “法 定 最 高水 位)以 下, 有02185m2湖滩被侵占, 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现象十分突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高密度的养殖,导致近岸水体污染重,对湖泊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4).湖区旅游开发利用缺乏总体计划 , 湖周环境遭受破坏。抚仙湖近年旅游事业发展迅速, 缺乏总体计划 , 环境保护工作滞后。建筑侵占湖滨甚至湖面现象严重 , 沿湖农村建房也是如此。致使湖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湖泊水质受到人为污染 , 湖泊自然景观受到影响。径流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低 , 水土流失严重。抚仙湖径流区由于盲目垦荒现象严重 ,森林覆盖率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