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初探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325822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初探摘要数学教学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经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只是讲清事实,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索,自己去动手。”因此,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就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

2、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对于难度较小的教学内容可按下面操作步骤进行:一、课前预习,发现疑难。二、交流展示,教师点拨。三、题组训练,提高能力。四、合作补充,总结收获。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前预习交流展示教师点拨题组训练总结收获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持续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先学后教,交流展示”教学模式就是以

3、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因此,近几年来,我大胆地进行了“课前预习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总结收获”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卓有成效。课前预习,发现疑难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这是“课前预习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总结收获”教学模式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 预习是必不

4、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二) 应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预习,除了回忆或温习

5、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在刚开始预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导学案。通过学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的一

6、节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的,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们如下导学案作为预习任务:复习回顾1、对应边,对应角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3、用数学语言表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为:图(1)在ABCAABC中,AB=ABAC=jBC=、ABCCAABC)自主探究阅读课本148150页内容,练习14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按下列步骤探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1)动手试一试学习148页“观察与思考2”中小亮的画图过程画ABGAB=14cm,BC=20cmZB=30画ABC使AB=AB=14cm,BC=BC=20cm,/B=/B=30(2)把AB

7、C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ABC与/XABC发现ABC与ABC够完全重合。(填“能”或“不能”)(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以简写成“”或“)(4)用数学语言表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在ABC和ABC中,ABABBC)2、探究二:学习148页“观察与思考1”中小明的画图过程,画ABC使BC=20cm,AB=14cm,/C=30。并与同组其它同学所画三角形进行比较。我发现“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3、如图(3)已知:AD/BC,AACB说明AD室CBA的理由图(3)这样学生在进

8、行预习时,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由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因此对本节知识内容已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了解,对学习本节知识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二、 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学生在自学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这时要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把学生的自学成果充分的展现出来。以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一节为例,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并完成了教师安排的自学任务,对“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有了初步理解,并能运用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推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稍差,这时就体现了小组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交流,可以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发挥,也使另一部分学生达到解惑的目的。(一)小组讨论,加深理解在分组交

9、流过程中应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信息能够多向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个人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的精神,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小组交流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他们会把预习与自学中自己发现的困难和自己的想法拿出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在教学中我坚持好、中、差均衡的原则,把学生按六人一小组进行了分组。通过这种分组使学生自学时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就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帮助部分学生理解一些低层次的问题。并安排组长负责组内的讨论,把组内形成的共识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过程让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为所有学生提

10、供主动参与和自我改变的机会,同时让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沟通,这样会开拓学生的思路,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相互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主动去探索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一种主动质疑的能力。(二)课堂展示,教师点拨有些知识组内讨论之后认为是正确的,可能并不正确。因此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拿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充分展示,同时给以点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进行课堂展示的时候,由于六人小组人数较少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甚至是一些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愿意参与进来,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真切切的做到了课堂上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同时,通过课堂展示教师对学生没发现的问题抓住时机适时地提出来,进行点

11、拨。教师点拨时做到三个明确:(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对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后“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不折不扣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防止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同时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三、 题组训练,提高能力“题组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

12、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应采用题组训练的形式,题组安排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它能够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例如:在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的的这一节课上,我以题组训练的形式设计了以下的当堂训练习题。题组一:点击双基1 .如图:AA已知AB=AB,BC=BC,那只要再知道=,就可以根据“SAS得到ABeABC.已知AB=Ab,/BAC=/BAC,那只要再知道=,就可以根据“SA6

13、得到AB%*ABC.已知/C=/C,那只要再知道=,=,就可以根据“SAS得到AB%ABC.2 .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OA=OCOB=OD(1)说明AOBCOD勺理由。(2)说明AB=DC题组二能力拓展1、如图,AC=BD/CAB=/DBA明BC=AD的理由变式1:如图AC=BD,BC=AD明/CAB=/DBA的理由变式2:如图,AC=BD,BC=A四明/C=/D的理由变式3:B如图,AC=BD,BC=A说明/A=ZB的理由通过题组训练,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达到巩固的效果。四、合作补充,总结收获“总结收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系统化,又可以使学生养成

14、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就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课来说吧:进行课堂小结时,我设置了两个问题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以简写成“”或“)。用符号表示三角形全等时,注意2、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步骤(1)(2)(3)通过小结就使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这节知识的主要内容。在进行课堂小结时,采取合作补充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交流,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应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信息能够多向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充分利用合作补充的过程让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为所有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好象给了学生打开一座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的确比给他们一些现成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对于学生来说,成功的学习方法使之终身受用,是开发潜能、发展智能的最关键的条件。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不存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是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思维方法,又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课前预习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总结收获”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学、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