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详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325704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详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时间: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AM08:30-10:05考试地点:教3-205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5题3分=15分)2.简答题(5题7分=35分)3.论述题(1题10分=10分)4.设计题(1题12分=12分)5.语句题(4题3分=12分)6.编程题(4题4分=16分)PS:1.前言(本书第1章、第2章2.12.10、与第6章由蔡延光编写,第2章2.11节、第3章、第4章、第10章与第11章由黄永彗编写)2.考试各题型的分值可能存在变动,但总分不会超过1003.由于老师未给出重点内容,所有的信息来源于课堂笔记、书本重要内容、课后作业、同学分享(感谢伟东、文杰、俊发

2、、詹隆等小伙伴的不吝赐教)、往届试卷等4.资料仅供参考,其中未提到的内容并非绝对不考,只是在本次考试中出现的概率较低,请自行斟酌记忆KEY目录:第一章-1.1.6)、1.2、1.3(1.3.2)第二章)、2.4()、2.6、2.7()、2.8、2.9、2.10、2.11()第三章3.1(3.1.3、3.1.5)、3.2(3.2.1、3.2.2)、3.3(3.3.2、3.3.3)、3.4(3.4.1、3.4.2)、3.6(3.6.2)、3.7(3.7.1、3.7.2)、3.8(3.8.1、3.8.2)第四章4.1(4.1.2、4.1.3)、4.2(4.2.1-4.2.3)、4.3(4.3.1-4

3、.3.7)、4.4(4.4.1-4.4.3)、4.5(4.5.1)、4.9(4.9.1、4.9.3)第五章5.1、5.2(5.2.1-5.2.3)第六章6.1(6.1.1、6.1.3、6.1.4)、6.2(6.2.1、6.2.2)、6.5(6.5.1、6.5.2)第一章1.1“信息”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名词。简单地讲,信息就是新的,有用的事实和知识。它具有时效性、有用性和知识性,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信息的特征:1.信息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是有用的;3.信息的依附性;4.信息的共享性;5.信息的可传输性;6.信息的可识别性;7.信息的可压缩性;8.信息的可转换性。常见的数据类型有:字符型、数值

4、型、日期型、逻辑型、备注型。数据库是一个按一定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3.实现数据共享;4.数据的冗余度小;5.避免了数据的不一致性;6.有利于数据的安全性;7.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8.可以发现故障和恢复正常状态。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的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也就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等不因应用程序的修改而修改,反之亦反。数据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或存储结构)与应用程序互相之间有较强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无需修改原来的应用程序。数据共享:多个用户、多种程序语言

5、、多个应用程序使用一些共同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它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数据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由支持该系统开发、使用与运行维护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数据库管理员(DBA):数据库在企业或组织的数据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企业或组织应该设立专门的数据资源管理机构来管理数据库。DBA则是这个机构的一组人员,全面负责数据库紫铜的运行管理和控制。DBA的职责:1.参与数据库系统设计;2.参与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3.参与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

6、运行;5.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1.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2.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的数据需求,从全局的角度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即全局视图。3.内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底层描述,包括记录的存储方式、索引组织方式,数据是否压缩和加密。1.2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1.人工管理阶段(1.数据不保存;2.程序员管理数据;3.数据不能共享;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2.文

7、件系统阶段(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2.文件的多样化和结构化;3.文件系统管理数据)3.数据库系统阶段(1.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2.数据的独立性高;3.数据的共享性好,数据冗余度低;4.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5.统一的数据控制)1.3基于生存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喷泉模型、智能模型等。瀑布模型:1.规划阶段;2.需求分析阶段;3.设计阶段;4.实现阶段;5.测试阶段;6.运行与维护阶段。第二章2.1数据库需求分析:是数据库需求分析人员在调查现存系统基础上,分析和确认用户的数据需求。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内容:1.数据结构分析;2.数据定义分析;3.数据操纵分析;4.数

8、据完整性分析;5.数据安全性分析;6.并发处理分析;7.数据库性能分析;8.E-R图设计分析。数据库系统需求分析的工具: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判定表、判定树、结构化自然语言、伪代码、层次方框图等数据流程图:是数据库系统最重要的需求分析工具之一,它通过图形符号描述数据的输入、输出和移动变换过程。基本图形元素有4个: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2.2数据库需求调查的原则:1.自顶向下全面展开;2.分析现存系统数据管理里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的可能性;3.采用工程化的工作方法;4.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相结合。2.3数据字典:是数据收集和分析后获得的成果,它定义了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项、数据结构、外

9、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等数据字典元素,并按字典顺序组织编写,以方便用户和开发人员理解系统的输入、输出、存储和处理逻辑。数据项:也称为数据元素,是在其所属的系统范围内具有完整意义的、不可再分的数据。数据结构: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数据项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联合体。外部实体:是指不受系统控制、处于系统之外的事物、机构、人员等客观实体的统称。数据流:是系统中有着起点和终点的数据结构,反应了数据从起点到终点的移动。数据存储:是数据及其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之一。处理逻辑:用于描述处理是如何工作的,有哪些输入和输出。2.4信息分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

10、;3.可扩展性原则;4.兼容性原则;5.综合实用性原则。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线分类法:也称等级分类法、按选定的若干属性将分类对象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同层级类目不重复,互不交叉。面分类法:面分类法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彼此之间相关的若干方面,每个面又可分为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类目。不同“面”内的类目互不重复,互不交叉。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这些面中的类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类目。信息编码的方法:1.顺序编码;2.区间编码;3.字母编码;4.组合编码;5.校验位。顺序编

11、码:又称系列码。这种编码方法是将要编码的对象按一定的规则分配给连续的顺序号码。区间编码:是对编码对象分区间进行编码。2.6数据更新:是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各种更新操作,包括对数据进行插入、修改、删除等操作,从而使数据库中的数据发生变化。2.7数据完整性分析:是基本表设计的重要基础,它是找出保证数据库中数据满足一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需求,其目的是防止错误的数据进入数据库。关键字:是能够唯一表示一个实体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无冗余数据项。关键字在数据库设计中也称为主码,没有两个实体具有相同关键字。数据关联:是指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联系,分为算数关联、集合关联、逻辑关联三类。2.9并发:简单地说就是

12、两件事情的发生或处理是同时发生、在时间上是重叠的。数据库并发处理分析的主要内容有:1.分析数据定义是产生的并发处理需求;2.分析数据操纵时产生的并发处理需求;3.分析数据库维护时产生的并发处理需求。2.10数据库性能分析的任务:是分析数据库容量、吞吐量、精度、响应时间、存储方式、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数据库性能需求,最终目的是用较小的代价设计和实现满足预期性能要求的数据库。2.11 ALL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实体集是具有相同特征或能用同样特征描述的实体的集合。*实体集和外部实体的区别:1.实体集处于数据库系统之内,外部实体处于数据库系统之外。

13、2.实体集在E-R图中出现,外部实体在DFD中出现。3.实体集必须给出属性,外部实体一般不需要给出属性。4.在数据库系统设计中,实体集转化为基本表;而外部实体不一定转化为基本表,很可能对应应用程序中的变量或常量。一个实体集的主码由另一个实体集的部分或全部属性构成,因此一个实体依赖于另一个实体而存在,这样的实体集叫做弱实体集。联系就是表示两个或者多个实体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集是具有相互关联的实体之间联系的集合,可分为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集和多个实体之间的联系集。第三章3.1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不依赖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可扩展性原则;4.检索和管理的高效性原则。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逻辑结

14、构设计;2.物理结构设计;3.验证设计。3.2关系模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其数据结构非常单一,无论是尸体还是实体间的联系,均由单一的结构来表示,该结构是一张规范了的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称之为关系。元组:关系表中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元组,组成元组的元素成为分量。属性:关系中的每一列即为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属性名。候选码和主码:如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当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时,选定其中的一个候选码为主码。主属性和非主属性: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外码:如果关系R2的一个或一组属性X不是R2的主码,而是另一

15、关系R1的主码,则该属性或属性组X称为关系R2的外码,并称关系R2为参照关系,关系R1为被参照关系。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分为基本表、视图表和查询表。基本关系必须满足以下6条基本性质:1.列是同质的;2.不同列可来自同一个域;3.列的位置具有顺序无关性,猎德次序可以任意交换;4.任意两个元祖不能完全相同,这是由笛卡尔积的性质决定的;5.元组的位置具有顺序无关性,元祖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6.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关系是元组的集合,因此关系模式必须指出这个元组集合的结构,即它由哪些属性构成,这些属性来自哪个域,以及属性与域之间的映像关系。3.3关系代数运算的三大要素:运算对象、运算结果和运算符。关系运算: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自然连接运算、除运算。P.65-P.70:例3-1例3-5。使用存储过程的优点:1.存储过程能够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2.当对数据库进行复杂操作时,可将此复杂操作用存储过程封装起来与数据库提供的事务处理结合一起使用;3.存储过程能够减少网络流量;4.安全性高。在关系数据库中,存储过程一般有以下三类:系统存储过程、扩展存储过程、用户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