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条断裂与经济崩盘.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32530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金链条断裂与经济崩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资金链条断裂与经济崩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资金链条断裂与经济崩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金链条断裂与经济崩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资金链条断裂与经济崩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金链条断裂与经济崩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金链条断裂与经济崩盘.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金链条断裂与经济崩盘(下篇)作者:生于0715转贴:wanshi来源:天涯经济转贴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博博主观点高利贷的盛行反映出,社会资金链断裂基本无法解决。如果汇聚三方面的资金需求,就可以看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资金状况。虽然铁道部左遮右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巨大的资金链缺口到最后重要暴露。即使不考虑贷款和利息偿还,铁道部现有的欠债和停工万里的摊子,怎么都得上万亿的资金来重新启动。而启动后,还需要多少钱将所有项目完工,一般人不知道,所以必然是个更加巨大的数字。除了铁路之外,电力系统也是一块“黑洞”。发电企业也在大规模“跑马圈地”,不论煤电还是核电,都在耗巨资建设当中。而根据原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2、总经理翟若愚称,五大发电集团2010年合计亏损137.19亿元,过去三年合计亏损超过600亿元。也就是说,连最不缺钱的央企都开始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说明资金缺口必然超出人们最大胆的想像。而在地方上,大量的房地产项目发生积压,或者停工等钱继续,或者建好也卖不出去。2011年9月14日,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北京年内新增的商品房住宅库存积压面积达到了300万平方米,库存面积市值达到717亿元。根据新浪财经2011年10月25日消息,北京住宅总库存创下2009年6以来新高,达到117673套。根据房地产相关中介机构数据,北京8月份一手房价超过2万元/平米。如果按照一套房平均100平米,每平米

3、2万元的话,那么消化11万套住房就需要2200亿元。另据亚豪机构统计,截至2011年9月4日,北京商业地产存量面积959万平方米,沉淀的资金金额高达2296亿元。也就是说,仅仅消化北京的一手商品房住宅和商业地产,就需要将近5000亿元的资金。而根据每日经济新闻9月16日的预估,到10月份,上海的商品房库存估计超过1000万平方米,跟北京的情况类似。同样道理,如果把全国范围内的商品住宅、商业地产和小产权房的库存都计算进来,如果要全部卖掉,可能要超过10万亿的资金。当然,房地产商已经大量购买了土地,如果资金可以持续,还准备源源不断地盖房子,直到把房子盖满全中国。所以,即使有10万亿的资金买了这些房

4、子,在一年内将出现15万亿、甚至20万亿的期房和现房可供销售。到了私营企业,从8、9月份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选择了“跑路”,于是整个社会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才开始受人关注。老板“跑路”的背后,是巨大的银行贷款压力和高利贷的压力。爆出来的资金断裂的私营企业,不少在上亿、甚至达到十亿元的规模。而据说珠三角、长三角这些私营企业集中的地区,已经出现倒闭潮,当然官方一直在“辟谣”。而高利贷和私企老板开始“纷纷 跑路”,说明资金链已经随时断掉。 而这些“跑路”的老板也在大量向境外转移财产,保障自己在国外的生存条件。那么,这三方面的资金链断裂汇集起来,就是中国社会资金链断裂面临的局面。 要防止资金链断裂,就

5、迅速需要国家大量向社会进行“印钞放水”。而从粗略估计的角度总结,解决这三方面的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在短期内(3-6个月)大概需要印钞超过10万亿,甚至可能需要15-20万亿。当然,考虑到外贸和外资因素,印钞10万亿可能还不够。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来支撑,私营出口企业销售低价产品到国外,换来大量以外汇计价的销售额。然后,拿到外管局换成人民币,结果外管局手里多了外汇,私营企业手里多了人民币,也就是社会上多了人民币。从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出口的迅猛增加,中国人民币M2扩张中一部分由出口结汇所支撑。根据上海证券报10月21日消息“四问外贸:出口“寒冬”是否来临?”中说到:“为期5天的秋季广交会

6、一期10月19日落幕,此次参会的欧美客户和企业订单锐减,近90%的中短订单更是让企业忧心忡忡本届广交会首日入场仅9.5万人次,较去年的约12万人次锐减21%,成为近年来最低的开幕日人次纪录截至10月18日的数据显示,广交会累计报到人数105421人,其中亚洲59280人,占约六成,欧洲17637人,在美洲的15485人中,来自美国的仅4078人。作为采购大户的欧美采购商的流失,让不少企业更加悲观。”这个消息反映出,中国的出口正在持续大幅减少。也就是说,经历2008-2009年倒闭潮、2011年上半年的倒闭潮之后,大量出口企业将继续从2011年4季度开始经历新的倒闭潮。随着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关门

7、倒闭,中国的外汇收入越来越少,对应的国内人民币供应也越来越少。另外,这些企业还有较多的对外负债,倒闭后这些负债归零,也会进一步让银行和供应商“失血”。如果倒闭的企业还欠薪,那么当地政府还得掏腰包给这些工人发工资。比外贸影响更大的,是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外资。外资进入中国,已经在中国赚的钱,如果全部离开中国的话,能够立刻将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换光。从理论上,外资离开的时候,把人民币给了外管局。 外管局同时注销人民币和美元外储,而外资将外汇带离中国。也就是说,外资离开的时候,社会中的人民币M2也会相应减少。而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离开中国的资金越来越多,中国的银行开始大量“失血”。 2011

8、年9月1-14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比8月末减少了大约4200亿元。同时,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额创新高,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也大幅上升。四大行的存款不仅被其它经济单位分割,而且一部分留出境外。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点地区,成为避开大陆的严格外汇管制,将人民币变现为美元“走出去”的管道。一旦美元重回升势,大量资本可能要开始离开中国。一旦资本撤离中国,中国的资金缺口还要进一步扩大。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压力下,高利贷已经蔓延到各地,把各个经济部门的缺钱状态基本上拉平。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下,国家印钞给银行、同时民众将钱存入银行,然后银行按照国家政策将钱贷给央企、地方等“体制内”系

9、统。体制内单位靠着银行“输血”,大都能够过得非常滋润。但是,从3、4月份开始,民间贷款利率开始飙升,随后普遍达到月息4-5%(年息50-60%)左右,有的高利贷达到年息100%,甚至150%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民众将钱投入高利贷。由于高利贷以“熟人”间集资借贷的方式进行,所以很容易变成“全民高利贷”的情况。 当一个地方开始出现高利贷之后,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地区。当地民众纷纷将自己银行中的钱取出,交给高利贷中间人,以赚取较高的利润。随着高利贷的迅速蔓延,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受到很大的阻碍。因为,理财产品的利率普遍在年息7-8%以内,而高利贷的收益则超过30%。在这样的情况下,“傻子”都能看出

10、来高利贷比理财更赚钱,所以“傻子”都知道应该把钱交给高利贷,而不是理财账户。通过这样的方式,银行的存款被大规模搬家,而且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越来越缺钱,存贷比压力急剧增大。所以,银行也在拼命拉存款,同时想方设法收回贷款。在这样的背景下,给银行下达政策性贷款,银行也难以支持。另外,政策性贷款的利率只有个位数,本金也收不回来,银行内部的人也没什么好处;而往外借高利贷,虽然本金也收不回来,但是可以在前期多得一些回扣和利息分成。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行既没有钱、也没用动力支持政策性贷款。所以总理到温州调研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并且做出指示,要进行政策性贷款扶持,让很多人似乎看到了希望。但

11、是,走了之后,贷款扶持也落空了。因为,不是银行不想给,而是根本没能力给。因为国家就不给银行钱,银行的钱已经极为紧张了,也就没有能力给企业。结果,温州企业该关门的还关门,不过由于监控系统加强,想跑路的老板更难跑路了,仅此而已。所以,在各方面资金链已经断裂的情况下,中央、地方和私营大致处于同样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挽救体制单位的唯一一个方法就是“印钞放水”,然后分摊到各个经济环节。还需要明确的是,社会资金链的断裂已经蔓延到整个社会的微观层面。在2011年初的时候,社会资金链问题还主要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矛盾,体制内依靠优势地位掠夺体制外的生存空间。但是半年之后,随着高利贷的快速蔓延,资金链断裂

12、已经不仅仅是体制内外的问题,而是形成遍及全国、深入到每个环节、蔓延到大部分的经济细胞。体制内的铁道部,面临遍及全国的铁路停工的问题;地方则从上半年的卖地难,到房地产项目大量停工,再到供应商手里的各种建筑材料和家居用品也都砸到了手里;而私营老板大量“跑路”、出口量锐减、也是私营经济走到尽头的标志。打个比方,中国资金链断裂是“冰崩”到“雪崩”的过程。如果说,在2011年上半年,中国社会资金链是“冰崩”,整个社会资金断裂成几大块,体制内依靠掠夺体制外而生存;到了下半年,就开始了“雪崩”,整个经济资金链开始“碎片化”瓦解。不仅仅是宏观层面体制内和体制外之间的联系断裂,而且是微观层面的小单位都资金链出现

13、断裂,整个社会的信用系统已经开始碎片化瓦解。由于每个经济单位都缺钱,所以都希望从其它单位借到钱,比如说大幅延长还账期、制定更加苛刻的付款条件。同时,人们越来越担心自己的钱借给其它单位后,其它单位突然关门倒闭,导致自己“血本无归”。也就是,单位和单位相互之间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丧失,越来越多的单位宁愿不做生意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也就是说,现金交易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信用交易比例越来越少。而随着资金链断裂的程度深化,人们对于现金交易的倾向急剧加强。这就意味着,在资金越来越少的时候,正常经济运转需要的资金反而更多。所以,越到“雪崩”的后期,各个单位对于资金的需求反而急剧增加。打个比方,在信用经济下,一个

14、产品分为零件生产、产品组装、销售三个环节。产品总成本为200元,其中材料成本100元,由零件生产者承担,而人工成本100元,分担到三个环节。那么,产品组装环节在采购零件的时候,给零件生产商33元现金,并欠100元零件生产一个月的账期;然后,销售给产品组装环节66元现金,并欠100元组装生产商一个月的账期;等一个月后,销售商卖掉产品后,还给生产商100块钱,组装生产商再把钱还给零件生产商。在这个过程中,三方总共需要的资金量是200元,其中零件生产商承担133元,组装商33元,销售商34元。但是,如果各方失去相互信任之后,那么零件生产商商要求组装生产商全额付款,组织商要求销售商全额付款,那么为了同

15、一批货,零件生产商需要准备133元资金、组装生产商需要准备166元资金、销售商需要准备200元资金,最后加总为400元资金,是信用生产流通的2倍。所以,随着资金链断裂到了微观层面,社会对于资金的需求反而畸形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只有大规模“放水”才能解决问题。从资金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政府印钞机(央行)、各商业银行贷款、还有外贸与外资。2008年底,国家出台4万亿的财政政策进行“救市”,并且配套10万亿的银行贷款。随后,各地争相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计划,进行各省的“救市”。 同时,大量国际游资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国,购买股票和房地产。结果,中国经济增长从2009年中开始狂飙,到2

16、009年底房价上涨将近1倍。而地方的经济刺激计划之所以能够实现,就在于银行当时的资金状况比较宽松。如果银行资金不配合地方政府的行为,即使国家发钞14万亿,2009年也不会“高烧”到如此程度。到2011年,银行的贷款潜力基本上被榨干,再也无法支持政策性贷款。同时,外贸出口也在迅速减少,而且加速倒闭。 而外资进入也基本上停滞,而且随时可能会撤退。也就是说,“三驾马车”只剩下了国家印钞机这一个“轮子”。而如果国家进行印钞放水,外贸和外资这个“轮子”也启动不了,甚至可能还会继续对社会资金进行“抽血”。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如果要“放水”救助社会资金链,就必须全额来进行救助。比如说,估算社会资金需要10万亿才能让社会资金链不至于断裂,那么就不能少于10万亿。比如说,国家只想通过“定向放水”2-3万亿来解救中央级别的体制机构,比如说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