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323712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础教育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础教育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础教育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改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1实施的准备与过渡(2000年至2001年9月)课程改革正式实施之前,教育部于2000年开始组织力量对当时使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修改,作为正式实施课程改革的准备与过渡。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周期。应当始终贯彻积极进取、稳妥推进、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实行地方责任制。在改革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仍执行现行课程方案。教育部将组织力量修订现行教学大纲、教材,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过渡到新课程体系做

2、好充分准备。”当时教育部的一个基本想法是,在新课程大面积推行之前,对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有限的调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使一些先进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出来。如当时的数学教学大纲的修改中,要求每学期增加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对相应的教材进行了修改。这种过渡性的调整,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起到准备和预热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更多的人(特别是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课程改革,知道即将推行的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和方法。2国家级实验区的启动与推进(2001年至2002年) 200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为此,进行了前期的培训等准备工作。国家级

3、培训采用集中参与的方式进行,组织实验区的教师、校长、教研人员和教育管理者,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例如,关于教师培训,是由直接参与课程改革的专家学者对实验区的教师代表进行培训。每个省只有一两个实验区,省里用较大的气力组织实施,尽可能动员人力和物力支持国家级实验区的工作。3省级实验区的启动与运行(2002年至2003年)2002年开始启动省级实验区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由省(市、区)负责选择、组织与落实。2002年全国共启动520个省级实验区,有18%的县(区)使用新课程,平均每个省有将近18个实验区。第一批省级实验区的运行基本采用国家级实验区的方式,动用省和国家课程改革的智力资源和

4、相当数量的物质资源。组织较系统的培训与指导,配置一定数量的教学设备与资源。2003年,又有910多个省级实验区启动课程实验,占全国县(区)的32%。2002年和2003年两年共有1400多个省级实验区进行课程实验,占全国县(区)的50%左右。4大面积快速推进(2004年至2005年)到2004年,全国就有90%的县(区)的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2005年除个别地方外,在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面使用新课程。这一阶段可以看做快速推广阶段。这意味着以前没有进入实验的学校此时必须无条件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5逐步调适并实现常态化(2005年以来)到2004年和2007年,国家级实验区的初中和小学分别完成一轮

5、的实验,以后完成一轮实验的地区逐步增多。这些实验区中的部分学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验研究经验,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课程实验策略与方法。部分地区和学校进入了课程改革的常态阶段,同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发现和提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对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都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2005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2007年开始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进行总结与调适。当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完成后,义务教育课程的实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进入常态化的课程实施阶段,大多数学校仍需要在今后的改

6、革过程中进行实验。从课程改革实施的实际情形来看,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是分阶段进行的,开始实验区范围比较小,后期的推进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进入改革实验的学校和教师越多,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会越多,需要的专业支持和提供的资源也越多。实验范围的迅速扩大,给总结实验经验和研究新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更加及时有效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便保证课程改革健康发展。(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教育部于2003年4月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04年新课程开始进入实验区,从2004年到2007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酝酿与准备阶段(2003年至2004年)在普通高

7、中课程方案(实验)公布前后,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教研员进行了几次专题研讨,为高中课程的实施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和一定范围的宣传。从2003年7月到2004年6月,教育部先后在海口、青岛、北京和银川组织召开四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研讨会,会议就高中课程实施问题,特别是实验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进行深入的专题研讨,研讨的议题与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教育部领导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把课程改革放在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前途的重要位置上;高中课程改革进入实验是一项重大事件,不是做一项具体的工作,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历史性事件;课程改革也是一种政府行为。其二,明确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提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的规划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基本原则。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立足国情,改革创新;国家指导,地方为主;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以校为本,开展实验;社会参与,形成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