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32150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金市骨一、原文: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二、翻译: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

2、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三、阅读短文【甲】和【乙】,回答问题14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

3、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安事:要何用 捐:弃 之:指死马 期年:满一年 诚:真心 致士:纳贤士 见事:被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4、的意思。(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_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 四、答案:1用鞭子打 买 它(的) 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3(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

5、的愤慨。(3)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4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马价十倍一、原文: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二、译文: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

6、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327题。(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

7、“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注释】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一天。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 _ (2)执策而临之。临:_(3)愿子还而视之。子:_ (4)去而顾之。 顾: _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 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 臣请献一朝之贾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8、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4分) 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3. (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24.B25. (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26.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9、里而食之。(3)盲目相信权威。27. (1)好处是: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2)坏处是: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一、范宣【原文】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二、【注释】挑:挑挖;挖出来。身:躯干。体:头和四肢。洁行:品行高洁。廉约:廉洁俭省。遗(wi):赠送。裈(kn):裤子。三、【翻译】范宣八岁时

10、,在后园挖菜,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有人问:“疼吗?”他回答说:“不是因为疼,人的身体四肢头发肌肤,都是来自于父母,不该随意毁伤,因此才哭!”范宣为人廉洁简朴,豫章太守韩伯送给他一百匹绢绸,他不接受;减去五十匹,仍不接受;就像这样一半一半递减,直到剩下一匹绢,仍然不接受。后来,韩伯与范宣同车出游,韩伯便在车里撕下二丈绢绸给范宣,说:“作为丈夫难道能让妻子没有衣裤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言邪?”范笑而受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韩豫章遗绢百匹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1)误伤指( )(2)是以啼耳( ) (3) 遂至一匹( )3用自己的话说说“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的意思。_ _4范宣挖菜误伤的手指,大声啼哭,是因为“痛”才哭吗?到底因什么而哭?(1)_ (2)_ 5在范宣的身上有哪些美好德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