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32070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docx(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壹引言本文尝试探索中国帝制时代二十一个世纪中的作息(或工作和游憩)时间表。这个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官方的办公时间和假日换句话说,皇帝和官员在一日及一年中的时间表,这个时间表影响到所有和官方接触的人。在这一节的结尾,要对学生、僧侣、道士的时间表作些一般性的叙述,因为这些人和官员阶层有密切的关联。第二节包括农人、商人、工匠、仆役和奴隶的营业同劳动时间,以及他们的假日和节庆。为求简要起见,第一节标题是“官方假日和办公时间”,第二节标题是“营业时间和劳动时间”。谢环杏园雅集图长卷(局部)绢本设色,明,36.8x243.2cm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描绘了明正统二年(1437年

2、)三月初一,时值阁臣们的沐休佚名宫乐图绢本设色,唐,48.7x69.5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个人为了执行对家庭和宗族的责任时(例如,近亲的婚丧),政府的法令也规定有回家的休假和相类似的假期。最宽大的是唐代的规定,包括15:一、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住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二、儿子行冠礼时,有三天假期;如果是亲戚,则有一天。三、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的近亲行婚礼,则分别有五日、三日、一日的假期。四、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五、其他的近亲去世,分别有三十日、二十日、十五日或七日的假期;如果是远

3、亲,则分别是五日、三日或一日。六、亲身受业的老师去世,给假三天。七、个人的忌日,给假一天。八、在五月有十五天的田假,在九月有十五天的授衣假。除了最后一项,这些规定似乎大部分为宋代所遵循。明、清时期,许多这些假日或者完全取消,或者成为特殊的,必须等待皇帝的批准16o唯一完全严格执行的规定是,父母亲去世之后强迫解官三年17o这些改变似乎显示了个人对皇帝及父母亲责任的增加或不断强调,相对的忽视了其他的社会关系譬如对其他亲戚和老师的责任。这显然是明、清时代道德的一个特色。内乡县衙俯拍图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占地约4.7万平方米是中国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关于每日的工作时间表,令人觉得有趣的是地方政

4、府长官的地位有很多地方都像皇帝。这种类似甚至从他们官署建筑构图的相像反映出来(当然,在比例上完全不同)18o一个地方衙门,就像皇帝的宫殿,在前面有大门和庭院,两侧有警卫和属僚用的小户间,大堂相当于皇帝的正殿,主要用来执行仪式和其他正式的事情。二堂相当于皇帝的其他殿堂(特别是后殿),主要用来完成每日的职务。在一个小衙门里,二堂或二堂的部分常被指定为签押房。这个私人的办公室或事务室,官员可以用来阅览公文,也可以和他的亲信幕僚商谈,无论是在上午例常的办公时间,或者在下午、晚上其他随意的工作时刻。皇帝也会为了同样的目的,指定一个内殿或事务室,虽然不称为签押房。衙门后面的部分,用作长官家庭的住所,相当于

5、皇帝后妃的后宫。皇帝的时间表通常从清早的朝会开始。仪式性质的集会通常在节庆的日子,或每隔三天(三日、六日、九日)、五天(五日、十日)举行。比较不正式的集会则在其他各天甚至每天都可以举行。朝会的时间早得惊人,约在早上五点或六点。如果朝会到七八点才举行,就被认为晚了。清代皇帝常在北京城外有名的圆明园视朝,许多官员为了准时到达,必须半夜起床。大致上,清朝的统治者相当忠实地遵守这个早朝的时间,这一事实无疑有助于清代成为一个稳定而长久的朝代,虽然它是外族19。余壬、吴钺徐显卿宦迹图之皇极侍班绢本设色,明万历十六年图册现存26开,每开纵62厘米,横58.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不过,清朝皇帝的榜样并非一定为

6、地方官所仿效,虽然他们在自己的官署或者会依据类似的一个时间表。甚至当雍正皇帝对各省长官作特别严密的监察时,官员工作仍然十分弛慢。根据雍正朝刊刻的州县事宜20,许多府、县官简直都不在早上开始办公。州县事宜要求他们改革,至于效果如何,那就很难说了。中央政府通常用鼓或钟宣告办公时间的开始(或结束)。地方政府,特别是府、县级,一般使用声音比较不威严的传梆和打点21。在笞打的处罚下,衙吏和差人不得不准时到衙。在元代,权相桑哥甚至在相府严格地使用这个方法对付他的属僚;有名的艺术家兼学者赵孟,倒就曾因为在晨钟之后才到达而受笞打。在赵孟祺向更高层的机关控诉之后,桑哥才把这个处罚限于曹吏以下22o对于官员的升迁

7、,服务的时间(劳)和服务的表现(功)同样地受到考虑。至少早在汉代,就已经如此规定了23。不过,从哪一个朝代开始,政府使用签到簿让官员签到,则不十分清楚。在元代有一个例子,政府仓库的官员、胥吏和警卫必须在所谓“卯酉文历”上签到24o明、清时期,在许多机关里,使用类似的签到簿似乎已成常例。在唐代,定期值夜的官员要在“直簿”上签到,这种直簿大概在较早时期已经存在25。有时候值夜只不过是虚应故事,譬如在北宋时期,四馆的官员常常冒称肚子痛来躲避值夜。结果馆阁的值夜签到簿“宿历”得到了“害肚历”的外号26。(传)张路苏轼回翰林院图(局部)纸本设色,明,31.8x121.6cm私人收藏当然,一个谨慎的官员不

8、只遵守办公时间,而且还会增加许多额外的工作时间。我要引用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内的工作时间表作为例子,当时他正领导平定太平军叛乱的战事。曾国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十九日的日记记载27,他决定他的每日时间表必须包括下列各项:上半日见客审貌听言作折核保单点名看操写亲笔信看书习字下半日阅本日文件改信稿核批札稿查记银钱账目夜间温诗、古文核批札稿查应类事目曾国藩又决定在早上特别留意吏事和军事,下午特别留心饷事,晚上则专心于文事。大致上,从他的日记可以看出来这是他每天工作的方式,虽然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些变化。我还要补充一件事,为了平衡他的工作,他每天要下一两局的围棋.但是由于他不是一个特别高明的弈手,因

9、此他只是偶尔玩玩,可能不花很多时间。很显然,他非常勤劳谨慎地恪尽他的职责,他的榜样影响了很多和他同时的人。&战备Wv,长一冬w4艘州声焉技节、江强/占片w*孑M*、呻杯或念。t土?二主;志不品丞米.*g&e为二t广溢、冷沿S.澄M、交方欢5丫心.何焉峨&g公奔令37二*济5.wq网灼*淇-泠W*也以*拓*4十3二幡许村*P&岱:而=部w*,斡*F浦的/W房穆&-VN警W曾文正公手书日记书影曾国藩是一个谨慎的家长,他不仅为自己订下了工作时间表,对他的家人也是一样。根据他幼女的自传28,1868年他在两江总督任内时,他为家里的妇女订下了这样的一个时间表: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后纺

10、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精刺绣之类细工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J家中的男子则要做四种功课:看、读、写、作。曾国藩亲自验功,有些功课每日验一次,有些几天一次,有些则每月一次。这使我们联想到帝制时代中国学生的时间表。中央官学(太学或国子监)学生的待遇大致和官员相同,同样有相当多的假日29o这些学生的数量不多,多半是数百人,而数千人的时候较少。大部分学生在私学私塾读书,他们在上、下午都用功,只有主要的节庆才放假。明、清时期,私学私塾也有大约一个月的新年假或寒假。假期,九位朝中大臣以及画家谢环雅集于杏园聚会之情景我认为这些事情在社会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工作和游憩时间的比率

11、,是他在社会中所取所予的一个指数虽然并非绝对(这是当然的)。从另外一个观点看,我们可以应用一个名为三W的方程式:福利(Welfare)等于工资(Wage)除以工作(Work)o当然,在应用这个简单的公式时,我们必须考虑下述的因素:实际的工资和名义的工资,工作者事先的训练,工作的紧张程度,及工作的条件等。有时工作和游憩可能不易分别;例如:一个统治者可能会完全将他专心定策的时候当作一种享受,而一个艺术家在致力于创作时也是一样。不过,从社会的观点看,当一个人执行他的角色所要求的职责时,他是在工作。因此,不同社会阶层的工作时间表,可以反映各个团体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模式。贰官方假日和办公时间这一节主要限于

12、官员阶层的正常时间表,因为每一个官员的工作时间表显然不必相同他的职位可能是忙碌的,也可能是清闲的。还有,时间表也可能因为国家是在和平时期或处于危急状况而有所改变1。夏天的时间表和冬天的时间表也会有季节性的差异。并且,即便正常的时间表也不能永远同样严格忠实地遵守。一个懒惰的统治者或官员常常不能按时办公或视朝,而一个勤谨的皇帝会日夜不休地工作。北京国子监和学校的时间表有关的,我们必须注意到中国教育史上通常被忽略的一点,那就是农家子弟的学校只在农闲季节上课。汉代的作品四民月令30(这本书主要是业农者的时间表)载,九岁到十四岁的幼童要在一月、八月、十一月入小学,十五岁到二十岁的成童要在一月和十月入大学

13、。唐代的中央官学学生,在五月也有十五天的田假,在九月也有十五天的授衣假,显然是为了适应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宋代,农家子弟就读的乡下学校称为“冬学”,因为这些学校只在冬天开课31。冬学这个名称甚至现在仍然使用。僧侣和道士的作息时间表比较严格,原因是他们具有自治团体的性质。僧侣每年的时间表中最引人注意的项目是源于印度的“夏安居”。从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僧侣必须留在他们自己的寺院里。对这个要求的解释是:在夏天的几个月里,行脚僧会遭受豪雨之苦,或者他们会不知不觉地犯下杀生的罪恶32o前者的确是在印度比中国容易发生,后者也有这种可能。但是这个规定却在中国实行了好几个世纪,特别是在唐、宋时期。“夏安居”

14、以在各自寺院里的一餐大斋为开始,也结束于各自寺院里的一餐大斋。燃灯祈祷图五代,莫高窟146北壁在寺院里,用钟和鼓来宣告每日时间表的时刻,而且寺院准确的钟声也实在有助于邻近的俗人。有些僧侣的确负起唤醒人们的责任,在每天早上打铁牌子或敲木鱼。在宋代,他们在首都里极其活跃,不只用他们的工具唤醒人们,并且报告气候是晴朗、阴晦或下雨,以及各个清晨朝会的类别。每一个报晓僧都有他们个别的地区,并且不时沿门向区内的商店和住家求乞斋粮33。寺院的生活应该是安静的,但是在节庆和每月的初一、十五却非如此。这时寺院会打开大门让人们来烧香。在一些节庆的日子里,这些地方变成忙碌嘈杂的市集。僧侣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里携带些小

15、礼品去拜访他们的施主,以募化施舍。这和报晓僧以服务换取的施舍有所不同。还有,认为僧侣在其他方面完全寄生的想法是不对的。对晚唐和宋初的禅僧来说尤其不对,他们遵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规定34o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时期,当寺院富有的时候,僧侣会从事相当规模的放款或其他商业活动。中国有几种醵金制度似乎源自寺院:35o崖营业时间和劳动时间农人每年的时间表,无论对统治者来说,或对农人本身来说,都是一件主要的事情。为了这些最重要的生产者的方便,从古代起,政府就负担起制历的功能,历法等于是一个详细的工作时间表。此外,古代的统治者,照理想说,应该顺导调燮四时的阴阳,以协助百姓。这个看法在汉代远比后来盛行;一直到清亡以前,仍然有领导农耕的仪式。例如,在立春前一天,地方官要执行一项仪式,鞭打一只为宣告农时已到而制的土牛。在春季里要选一天,皇帝带着他的朝臣行亲耕的仪式,为百姓做榜样。更实际的是,地方官要监督及劝导农民耕作。当然,最要紧的是按期限缴纳赋税,农民对这件事情不能够忽视。金廷标春野新耕轴(局部)绢本设色,清,97.8x47.1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强迫服役和诉讼是不时干扰农人时间表的两件事。从汉朝到唐代中叶这一段期间的大部分,百姓必须负担相当重的力役和兵役。自古代以来,思想家们虽曾不断地警告,除了农闲季节之外,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