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师发展之我见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31774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教师发展之我见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区教师发展之我见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区教师发展之我见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区教师发展之我见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教师发展之我见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区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剑阁县柳沟小学 唐晓君 唐彦旭一、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育的发展,需要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二者有机的结合,共同发力。除了政府财政对教育的必要投入,教师专业的发展更是必要条件。因为,教育的发展,关键是教师。山区教育占据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半壁河山,同时,又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软板。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的发展势在必行,尤为重要。二、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山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以我校为例,年龄老化现象严重,50岁以上教师达60%以上;学历结构参差不

2、齐,中专以下学历达50%,专科以上学历虽达50%,但全日制大学学历占比极小,不足15%;全日制师范类专业教师很少,学科配套率极低。年龄的老化、学历、专业的参差不齐,制约了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发展的推进。2、山区教师工作量负担过重、生活压力过大。我校教师平均周课时达16节,多的达20节左右,一位老师教几个学科,逼迫成了“全能手”、“万金油”,还要承担班务工作、其它公益性工作,这势必从时间和精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经济收入远远低于城市教师,山区教师的福利性收入、业余创收均远不及城市教师(山区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师没有业余创收的机会),所以,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生活压力很大,这样,势必影响教师

3、专业发展的必要经济条件和积极性、主动性。3、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氛围不浓、基本设施条件受限。教师们都在被过重的工作负担所累、过重的生活负担所迫,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自身的专业发展;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没有财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现代教育设备(网络、多媒体等)不足,请进来走出去缺乏经费支持。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发展的愿望和目标,心有而力不足。三、促进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思考1、充实山区教师队伍,给予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按编足额、及时招录全日制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切实开展城镇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活动,从而调节山区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不合理结构,减轻山区教师

4、过重的工作负担,让新进的教师引领、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2、提高山区教师的经济待遇,催生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兑现山区教师特殊津贴,解决山区教师的基本福利待遇,设立农村学校教师周转住房,缓解山区教师的经济压力,让教师能安居乐业。3、加大政府的教育投入,提供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保障。更新、充实现代教育设施设备,减轻山区教师的教学劳动强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现代教育设施,学校尽力创造让专家走进校园,让教师走出校园、外出参观、培训学习的机会,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费保障。4、山区教师要主动调整心态,增强发展山区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对山区教师、山区教育充满希望,国家也在逐渐、不断采取措施,促进山区教育发展,比如,实施偏远山区教师特殊津贴、对老、少、偏远农村设立特岗教师、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等激励、扶持政策,山区教师的经济待遇和工作压力会得到解决。山区教师应对山区教育充满信心,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的行动尽职守责地工作、学习,不断充实、发展自我,甘为拓荒者,甘做奠基人,为山区教育奉献我们的爱心和智慧。 1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