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多一点书卷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师要多一点书卷气.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师要多一点书卷气2004-02-27来源:杭师院附属三墩高级中学 孙秀红 一 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论题?缘由一份调查表。调查专题: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人:萧山市教委教研室朱华贤。调查分五块内容,每一块都令人担忧。(1) 对当代优秀文学了解不多,能写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长篇小说白鹿原作者的,没有一人;能写出近几年最畅销散文作品文化苦旅作者的也只有12人,仅占被调查对象的11%。(2) 对当代知名作家和诗人知之甚少,要求写出5位当代知名作家的代表作或成名作,能写出王蒙的,8%;能写出刘心武的,13%;能写出舒婷的,16%;能写出雷抒雁的,2%;约有20%的人把贾平凹的代表作写成废都。(3
2、) 对优秀青少年读物缺乏了解。要求写出花季雨季(郁秀)、好玩十四五(朱星辰)、真心英雄(刘天天)的作者,绝大多数交了白卷。对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写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也无一人知晓。(4) 对一些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的当今名牌期刊如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留意不多。(5) 对当代外国作家作品更是所知寥寥。知道卡夫卡代表作的只有1人,知道日本微型小说家星新一代表作的也只有1人。我们一直埋怨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课外阅读无序又低效,责怪他们读了十多年的书,还不会读书,每年高考,错得最多的肯定是阅读题。看了上面这则调查报告,我想,所有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我们语文教师都有无可推卸的责任。文字的
3、苍白来源于生命的苍白,文章的无聊来源于生命的无聊,语文课的乏味就来源于语文教师的贫乏!试想,教师的阅读尚且如此,还能要求学生怎么样呢?以其昏昏,怎么可能使人昭昭? 二为什么语文教师的阅读状况会这么不容乐观?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应试评价体系的存在。表现在教师个体,就是:(1)名利熏心,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的热闹,追求眼前的荣誉,追求直接的实惠。巴不得今天学明天用,一年培训两年出名三年成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急躁冒进心绪。听说出书可以扬名,于是你也出书我也出书,你抄我的我抄你的,连北大副教授也搞学术腐败;听说资料可以卖钱,于是这题库那题库,净凑些老题来糊弄学生。还有人喜欢鼓捣些自己也弄不懂的
4、新名词来诓骗世人,或者搞些所谓的创新啊模式啊之类的噱头,大放大鸣,以图“一鸣惊人”“一举成名”,压根儿不会去过问不能立竿见影的读书、做学问。(2)语文教师认识偏差。古今中外的名著都读过了,还有必要读其他读物吗?殊不知有好大一部分名著只是在某一历史坐标上或某时段的某一文学样式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内容和形式相对于今天的认识水平已经过时了!教师们若不阅读当今的优秀作品,那么相对于这个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相对于这批并非传统意义的新新学生,老师们就要落伍了!客观原因也有两个:(1)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时间紧;(2)繁多的进修和培训让人不知所措:达标的,定级的,评职的,学历的,资格的,岗位的,荣誉的,等
5、等等等,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完全处于疲于应付的局面。要想看点书,实乃“人在旅途,身不由己”。(无怪乎79%的教师把不常阅读的原因归为“没有时间”,七成以上的教师强烈要求学校能给予时间上的保证。) 另外,错误的舆论导向,其负面作用也不可小觑。前段日子南京师大某教授说:“现代教师角色必须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受业解惑逐步转移到对学生学习的激发、引导和指导上来。”严华银老师说“教师素养最重要的是导的能力”,更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必一桶水,只要能“引导”学生找水,一滴水也可以等等大论,无形中给广大的第一线的老师一个负面影响:似乎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只需激发、引导、指导学生阅读,至于自己看不看书那就无所谓
6、了。呜呼,让一个除了教材什么也不看的老师去指导学生阅读,这跟让一个笨嘴拙舌的人去培养雄辩的演说家有什么两样呢?听那些自己也未必真正读懂的老师讲阅读,只能如鲁迅所说,他“不说我倒还明白”,他“越说我越糊涂”了。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这种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首先必须喜欢这一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自己必须对语文有强烈的兴趣。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 三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真的这么重要吗?关于这一点,谁都明白。阅读和写作是一个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是老师的“绝活
7、儿”,老师拿什么来教学生?还不是他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吗?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是特受学生欢迎。就是我们自己,不是也佩服那些满腹诗书的老师吗?不是也敬重那些出口成章的老师吗? 为了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特列举好处如下: (1)能增加文化底蕴。 “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书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润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实了,久而久之,就会透出书卷气,一种特有的其他学科教师所没有的气质,这种气质的外化就是古人所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商人重利,一个语文老师就要重文
8、人气质,重提高自身的文学功底,多一点书卷气。 (2)能摆脱平庸。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功利化了,教师们也“同化”了,人文品格丧失,书生气没有了,清高没有了,聪慧没有了,沉静没有了,变得粗俗、鄙陋、愚钝,浮躁,日趋平庸。 黄山谷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何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从名人传记中可以读到奋斗的精神,从描绘高科技发展的文字中可以读到雄视天下的胸怀与气度,与智者对话,你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崇高;从飘逸着古典情韵的诗句,你可以遥想个人的悲欢和时代的兴衰。阅读不仅使人获得各方面知识,得到
9、各种信息,开阔视野与活跃思维,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在一种宁静中、一种美的享受中得到修养的熏陶、灵魂的净化。这一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许会越来越显得重要。我很喜欢看书,也常被一个个故事无数次地发达过我的泪腺,自觉不自觉地以书中的警句来砥砺自己。去年股市大跌,我先生输的很惨,他的情绪坏到了极点。为了帮他振作起来,我借了很多很多书,一面学习如何做个好妻子如何帮助丈夫摆脱困境,走出人生低谷,一面读书给我先生听,天天用书中的大道理教育他。现在我们的床头还贴着好些名言警句,其中一句是这样的:“心还在梦就在,你就可以从头再来,从头再来是一种人生的豪迈。”如今,我先生又开始努力工作了,他说:“你又
10、一次救了我的命。”可我觉得,应该把这份功劳记在阅读上。是阅读改变了我,是阅读提升了我,是阅读给了我再次幸福,谢谢阅读!余秋雨也说:“让阅读开发自己的生命,知识和智慧能指引我们识别美与丑、善与恶,使我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向前展拓;哲人的思想能涤荡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同时,读书也使我们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内心世界,以消解尘世的喧哗与浮躁。早一天阅读,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老师们,诗意地生活在诗里吧。 (3)能适应时代发展。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3-5年内会变得一无所用。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有很多已经变成“过去
11、时”了。如果我们再对当下的作品置若罔闻,如果我们再不关心学术和文学界发生了什么,那么我们就只能如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语文老师每年不读五六部书,几年之后,他就不好当教师了。”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德洛尔特别强调教师的四点责任之一,就是教师的自身培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联合国第16届大会也确定了“阅读社会”的概念,倡导全社会人人读书,认为“读书人口”在人口总量中的比例将成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个知识激增的年代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里,想避免淘汰,唯一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广泛的吸收中国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学习外国文化,学习现代化知识,才可能对新世纪整
12、个世界的变化,以及当代经济、文化、信息对语文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做出积极的反映。老师们,让“读书创造成果”成为我们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 (4)能指导学生学习。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知识量很可观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老师的思想跟不上时代步伐,与学生的“代沟”就会愈拉愈大;如果我们的文学素养跟不上时代步伐,就无法再“为人师”。试想,我们不了解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怎么引导学生理解网络知识?我们不知道克隆技术与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怎么指导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我们不研究市场经济和证券,怎么诠释新时期的文学作品?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立体型、多元型、信息型的人才,教师如果不多读书、多读杂书,怎
13、么指导学生横向涉猎、纵向求索?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就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韵、气质、魅力、领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和学生进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导,理的启示,或如长河激浪,奔腾千里;或如高山之瀑,飞流直下;或淋漓尽致,绘形绘色,或鞭辟入里,妙趣横生;如果是抒情,应是欣然忘其形,陶然似已醉;如果是叙事,应是举手投足,皆成文章,一颦一笑,尽在不言;如果是阐理,则应是益人智慧,发人深省。 (5)能迎接人文性新教材的挑战。新教材已于2000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新教材一破过去局限,从各个角度都注入了新鲜血液:吸纳了一定量的现代
14、科技文章,如杨振宁的近代科学的回顾与前瞻、霍金的宇宙与未来、王磊的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增加了大量有深刻内涵的的著作,如宗白华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专门编写了为学生发展爱好和兴趣的选修课教材教师如果不博学,对数理化史地生不兼收并蓄,对上网集邮航模一无所知,怎么辅导学生? 不仅如此,教材还突出了阅读表达,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占了教材的60%,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都上了。文言文占40%,收录了诗歌氓、无衣,散文祭十二郎文等等,一个教师若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没有相当的文学素养,怎能领悟教材,把教材上“活”?而且,教材的课后阅读资料大大增多,平均每学期15万字,教师
15、如果没有相当的阅读量,没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怎么教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认真读书实在是形势所迫。 四.加强阅读应注意什么?(1) 要调整心态,静心读书。 红尘滚滚,有谁能心如止水? 窃以为,要出名也是件好事,“不想做将军的不是好士兵”。但是任何东西都得有个“度”,过犹不及。成名也得慢慢的来,多看点书,夯实一下基本功,就能如俗话所说“功到自然成”。相反,汲汲于功名的人往往是最虚的人,最不堪一击的人,最空的人。语文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慢功,是内功,文化涵养的提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语文老师就要牢记“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古训。如果能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专心读书,收获一定很大。或曰:身处市场经济“闹市”,人人都在讲GDP,你让我怎么静下心来?在此,我大路献花,送上三句话,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 老百姓说得最多的两个俗语是“浮财”“浮名”,既然“财”“名”前都冠了一个“浮”字,说明财也好名也好,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奉劝大家:既然献身教育事业,就奉献吧,奉献知识,也奉献名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 有一位守墓人说过一句很普通的话“所有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想告诉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