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漳州市初中语文质检卷.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316688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漳州市初中语文质检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9年漳州市初中语文质检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9年漳州市初中语文质检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9年漳州市初中语文质检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9年漳州市初中语文质检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漳州市初中语文质检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漳州市初中语文质检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漳州市初中语文质检卷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姓名 准考证号 第一部分 听说能力(13分)一、听录音,完成15题。(13分)(请注意:13题读一遍,45题读两遍) 1听下面一句话,把这句话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工整)(2分)2.下面词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滑稽 B提防 C怒不可遏 D别出心裁3. 听下面一句话,话中“火”的意思是( )(2分)A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 B暴躁或愤怒 C热烈,有吸引力 D枪炮弹药4听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4分) (1) (2)5请根据下面设置

2、的情境,回答问题。(3分)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17分)二、积累运用。(17分)6按要求填空。(以回答正确的5道题计分)(10分) (1)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 。(徐志摩再别康桥)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 ,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5)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 , ” 这两句诗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6)改革开放有如一股强劲东风,使漳州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焕发勃勃生机,这正如古诗文中写的 “ , 。” (7)书

3、到用时方恨少, 。7. 名著阅读。(4分) (1)说时迟,那时快,他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其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他又一踅,踅 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更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请问:文中的“他”是谁?请另外写出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名称。(2)西游记中,石猴除了法名“孙悟空”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称呼。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概括写出该称呼的由来。 美猴王 弼马温 齐天大圣8.图、图分别是漳州市第11届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请选择其中

4、一幅说明其创意。(3分) 图 图 我选图( ):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50分)三、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3题。(17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5、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注释】乐(yu)羊:人名。中山:战国时代的小国。封: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击:人名,指后来的魏武侯。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今齐地方千里( )(3)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 (4)向者任座之言直。( )10下面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

6、项是(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是以知之 亲下堂迎之 C文侯问于群臣 D时时而间进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12同是劝谏,邹忌和翟璜各采用什么方式?劝谏的结果分别是什么?(4分) 13读完【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5分)魂兮归来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

7、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 康德曾说:“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内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 当今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 当今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

8、明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呢? 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失,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 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魂兮,归来。 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

9、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们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14请说说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2分)15. 阅读第-段,说说第段中“繁花”一词具体指什么?(4分)16.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3分)17. 选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18你赞同选文中作者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8分)麦黄黄杏黄黄 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

10、了。我家在渭北的大山深处,这里麦子熟得晚,父亲总趁这时去渭河边上的大平原替人割麦子。每次回来,他都要喜形于色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喀嚓喀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至今还觉得那是我儿时一段少有的幸福时光。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妈妈:“爸爸啥时回家呀?我想吃杏哩。”“去看看地里,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妹妹抚摸着翠绿的麦穗自言自语道:“噢,还早哩,麦子还绿油油的嘛!”下过一场透雨,披挂在坡洼里的麦地块儿渐渐泛出了淡淡的亮色,好像打上了一抹光晕。我

11、跟妹妹又跑到村口的大槐树下等父亲。又过了几天,麦子大片大片黄了。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山顶上向阳处的麦子已经开始收割了。空中弥漫着干燥微香的麦秆气息。我跟妹妹一趟又一趟地往村口跑,可是一点父亲的消息都没有。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母亲心焦似火,第二天一早便带领我们兄妹三个上了地。母子四人在灼热的麦地里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的麦子。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发现身后未割的地方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随着“嚓嚓嚓”的响声麦子纷纷倒地。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

12、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哦!是父亲,父亲回来啦!”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那杏子在父亲汗湿的掌心里沐浴着落日的霞光,透射出一股奇妙迷人的风采。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抖动,好大一会才嗫嗫嚅嚅地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妹妹拿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反倒不好意思了,她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说:“娃儿真乖,妈吃好了。”母亲把杏塞给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说:“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多好的杏,真甜哩。”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