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的问答题.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31602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2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的问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诊断的问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诊断的问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诊断的问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诊断的问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的问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的问答题.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增高的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升高。病理性增多见于: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应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3)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周围血中的血红蛋白的含

2、量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而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0109L。4)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多。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并伴外周血中细胞质量改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殖性疾病均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

3、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2、网织红细胞增多和减少的意义1网织红细胞增多 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2网织红细胞减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3、什么是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者为血管内溶血,在血管外破坏者为血管

4、外溶血。临床上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两大类,即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和红细胞外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前者多为遗传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但也有后天获得性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细胞外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均为后天获得性疾病。4、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用于哪些方面?5、正常骨髓象特征是什么?6、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有哪些?(一)过氧化物酶染色【原理】 血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H2O2,释出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为蓝色联苯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蓝黑色的第二章|临睬血液学检溅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急性

5、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呈阴性反应。POX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最有价值。(二)苏丹黑B染色【原理】 苏丹黑B可溶于细胞质内的含脂物质,使胞质中的脂类物质呈棕黑色或深黑色颗粒。【临床意义】 同POX染色反应。(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原理】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NAP)的显示方法有偶氮偶联法和钙-钴法两种。前者的染色原理是血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在pH为9496的条件下,将基质液中的-磷酸萘酚钠水解,产生

6、-萘酚与重氮盐偶联形成灰黑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活性所在之处。钙-钴法染色是碱性磷酸酶在碱性条件下将基质液中的-甘油磷酸钠水解,产生磷酸钠。磷酸钠依次与硝酸钙、硝酸钴、硫化胺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棕黑色的硫化钴,定位于酶活性之处。【临床意义】 NAP活性可因年龄、性别、应激状态、月经周期、妊娠及分娩等因素有一定的生理性变化。在病理情况下,NAP活性的变化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感染性疾病 急性化脓菌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减低。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值常为O。类白血病反应的NAP活性极度增高,故可作为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的一

7、个重要指标。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NAP积分值多增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一般正常或减低。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活性减低,因此也可作为两者鉴别的参考。5其他血液病: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等NAP活性中度增高,恶性组织细胞病时NAP活性降低。6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雌激素等NAP积分值可增高。(四)酸性磷酸酶染色【原理】 酸性磷酸酶(acid phoshatase,ACP)染色法有硫化铅法和偶氮偶联法。硫化铅法原理

8、为血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等在酸性条件下(pH5.0)将基质液中的甘油磷酸钠水解,产生磷酸钠,然后与硝酸铅反应,生成磷酸铅沉淀,再与硫化铵反应形成棕黑色硫化铅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临床意义】1协助诊断多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胞ACP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且其活性不被L-酒石酸所抑制,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2协助鉴别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B淋巴细胞呈阴性反应,有助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3协助鉴别Gaucher病与Niemann-Pick病。Gaucher细胞ACP呈阳性,而Niemann-Pick细胞为

9、阴性反应。4单核细胞、组织细胞、网状细胞、巨核细胞ACP染色均呈阴性反应。(五)氯化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原理】 此酶能将基质液中的氯化醋酯AS-D萘酚水解,产生萘酚AS-D,进而与重氮盐GBC偶联,形成不溶性红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临床意义】 急性粒细胞自血病时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酶活性明显增强,AS-DNcE染色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均呈阴性反应;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时,部分白血病细胞(粒系)呈阳性反应,而有些白血病细胞(单核系)呈阴性反应。(六)-醋酸萘酚酯酶染色【原理】能将基质液中的-醋酸萘酚水解,产生-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

10、沉淀,定位于胞质内。【临床意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但单核细胞中的酶活性可被氟化钠(NaF)抑制,故在进行染色时,常同时做氟化钠抑制试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呈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但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因此,本染色法主要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七)糖原染色【原理】过碘酸能将血细胞内的糖原氧化,生成醛基。醛基与Schiff液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定位于胞质内。【临床意义】1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有助于与其他红细胞系统疾病的鉴别,严重缺铁性贫血、重型海洋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部分病例的个别幼红细胞可呈阳

11、性反应。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呈细颗粒状或均匀淡红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淋和幼淋细胞常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单核细胞大多为阳性反应,呈弥漫均匀红色或细颗粒状,有时在胞质边缘处颗粒较粗大。因此,PAS反应对三种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3其他巨核细胞PAS染色呈阳性反应,有助于识别不典型巨核细胞,如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和MDS中的小巨核细胞;Gaucher细胞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有助于与Niemann-Pick细胞鉴别;腺癌细胞呈强阳性反应,骨髓转移时PAS染色可帮助与白血病细胞鉴别。几种常见

12、类型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见表4-2-6。(八)铁染色【原理】 人体内的铁有一定量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在骨髓中的单核-吞噬细胞胞质内,幼红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含铁血黄素。这些铁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液中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铁沉淀(普鲁士蓝),定位于含铁的部位。故此染色法又称为普鲁士蓝反应。【结果】1细胞外铁 观察骨髓小粒中贮存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的铁(在幼红细胞之外的铁)。阳性反应为骨髓小粒上见到的呈浅蓝绿色均匀的无形物质,或呈蓝色或深蓝色的小珠状、粗颗粒状或蓝黑色的小块物质2细胞内铁 为幼红细胞内的铁。正常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的细胞核周围可见到15个呈蓝色的细小铁颗

13、粒。含有铁颗粒的幼红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在油浸镜下,连续计数100个幼红细胞,记录铁粒阳性的幼红细胞数,即为铁粒幼细胞所占的百分率。需同时注意细胞内的铁粒数目、大小、染色深浅和排列。如含粗大深染的铁粒在10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以上者,称为环状铁粒幼细胞。【临床意义】1缺铁性贫血时,早期骨髓中贮存铁就已耗尽。经铁剂治疗后,数天内铁小粒出现在幼红细胞中,但细胞外铁需待贫血纠正后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因此,铁染色是目前诊断缺铁性贫血及指导铁剂治疗的一项可靠和临床实用的检验方法。2非缺铁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病性贫血

14、等,细胞外铁多增加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因血红素(heme)合成障碍,铁利用不良,铁粒幼细胞增多,可见到环状铁粒幼细胞,占幼红细胞的15以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者(RAs),环状铁粒幼细胞15。7、凝血和纤溶的机制是什么?8、检测血小板有哪些方法?(1)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原理和方法: 大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有抗血小板抗体,称为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导致血小板破坏。一般采用ELISA检测。临床意义: 1.诊断ITP和疗效监测的的重要试验之一。 2.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紫癜

15、、Evans综合症、慢性活动性肝炎、多发性骨髓瘤等也呈一部分阳性反应。(2)血小板粘附试验原理和方法: 检测血小板的粘附功能。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常用玻璃柱法,用一定量血液通过一定表面积的玻璃管,计数通过前后血小板量,差值为粘附百分率。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妊高症、DVT等。 2.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肝病、尿毒症等。(3) 血小板聚集试验 原理和方法: 检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采用比浊法,连续搅拌下在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聚集剂,记录透光度的变化过程并绘制成聚集曲线,分析得出结果。 临床意义:同血小板粘附试验。(4) 血浆-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第4因子测定原理和方法: 血浆的PF4和TG为血小板颗粒的释放产物,前者对抗肝素、促进血小板凝集特性,后者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前列环素合成减少,有利于血栓形成,血浆PF4和TG作为血小板体内活化的特异性指标。当血小板被激活后,这些物质被大量释放出来。常采用ELISA测定它们的含量。 临床意义: 血浆-TG和PF4增高提示血小板被激活及释放反应亢进。见于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对心脑血管硬化性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