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评课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31545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评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评课稿张超颖接连两周,听了两次胡巧玲老师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节课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对概念的学习,了解它们之间本质的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的物质,从而引入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自然界与生产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变化形式,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与生活。胡巧玲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启发为主,讲练结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实验探究,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胡巧玲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这一重点,由小活动引入变化,再从学生身边实例出发,接着列表分析比较,各种物质变化中发生变化的现象,如颜色、状态、温度等,进而寻找各种变化中有没有别的物质生成,从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因为这两个概念是构建本节知识的支架,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质区别的基础,是学习物理性质与学生性质的前提,进行有效的练习能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也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引导下的有效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

3、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巧设活动,导入新课胡巧玲老师利用一张纸,让学生动手活动,能让这张纸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个小活动不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也让学生在进行简单的活动后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创设了求知的气氛。这样的引入,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第一次课,探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盐酸和镁带的反应,第二次课,主要以镁带为主线,探究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盐酸和镁带的反应,还有蜡烛燃烧过程的探究。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进行

4、有效的观察,并尝试实验现象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学习不断推向新的高潮。3、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四、教学建议1、由于本节课知识内容比较多,教师在安排上是否能进行有效教学,如删去“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内容。2、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时不能立刻回答,教师逐步引导,引发学生思考,能否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消化。3本节教材有较多的知识是以前几节内容为基础,由于学生未学习,教学中带来一些困难,教师不得不花时间加以解释,造成不必要的拖堂,4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比较少,小组合作交流的不够有待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