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3110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课堂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氛围,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必须以数学文化内涵为导向重构教学,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这些丰富内容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的精华,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史、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中国科学院李文林提出:“数学史除了为历史,为数学而历史外,还应该为教育而历史。” 数学

2、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所以说数学教学过程是传播文化的过程。可见,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如此之大。于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不可推却的责任。对小学生而言,何为数学学科,这是一门怎么样性质的学科?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们弄清楚数学的性质,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了解数学上的多元文化,各国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彼此融合、互相促进的【1】。学习了解数学史中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激情,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人文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但就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的现状来看,文化内涵缺失的现实问题很严重。数字史在小学教学中一直是个被忽视的领域,这使得数学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解题高手,却缺少了人文素养。长期以来,由于当前社会的升学 就业压力,教师的精力还是陷在题海之中,教师主动引进数学史的态度不够积极,一方面缺乏基本的数学史素养、教学意识和史料储备,另一方面担心教学任务重,增加了教学内容以外的东西完不成教学任务。同时教材只安排了几个阅读材料,数量少,呈现方式也是可有可无。很少包含一些介绍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数学家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而学生学习的动力依然主要来自考试的压

4、力,一考统天下,一卷定终身。考试的权威性和选拔性不容置疑。被迫陷于题海当中,他们只是学到了数学的表面形式,大量枯燥乏味的演算,使学生形成数学就是单纯的知识、技巧这样错误的想法,而没有体会到数学内在的美,未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史的博大精深。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于是,学生开始厌恶数学,数学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更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过:“如果我们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就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我国数学家吴文俊也说过:“数学教育和数学史是分不开的。”数学史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重视数学史在数学课堂教学

5、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普遍现象。郑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以及刘超的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这些著作的问世,都纷纷强调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氛围,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必须以数学文化内涵为导向重构教学,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经历知识的源与流,通过这些丰富内容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的精华,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1提高教师的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现在的数学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的数学文化素养,部分教

6、师知识面太窄,对数学的文化内涵无从把握。有的教师甚至从未读过数学史或未完整地读过数学史,于是他们不能正确的理解“渗透数学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涵。基础教育的教师,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的教师团队在这一方面的问题就更为严重,由于供教师参考的关于渗透数学史教育的文献比较少,所以他们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相对滞后【2】。大多数数学教师把有关的数学史知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大大忽视了数学史对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教师的文化底蕴是数学“文化”的保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反映了教师的文化修养。所以说,提高教师的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迫

7、在眉睫。首先,学校单位应有计划地组织小学教师学习、培训。而作为教师本身要提高意识,树立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理念。有成长意识的教师会主动学习与自身教学有关的资料,熟悉学科最新动态,尽可能扩大有关教学的知识面,从而让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做一个专业型教师。从而把数学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2转变重“知”轻“识”的功利化观念在各种考试压力下,仅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大搞题海战术,只会越来越使学生喘不过气,从而更加厌恶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实施“减负”政策,认真贯彻素质教育,逐渐有序的把数学史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重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数学思想

8、与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轻松愉悦的面对数学,让他们不再是空洞的解题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好数学的信心。3 改进教材编制, 以数学之趣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不应是“概念定义定理解题”那样枯燥乏味。所以,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不同程度的适当的选一些有趣的数学史料作为背景知识。在小学阶段,数学史知识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1)加强低年级段的数学史教育。从一年级开始就渗透数学史知识,在每册中都适当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尽早接触。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在低段课程教材中恰当地融入数学史,更能吸引儿童,激发

9、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2)增加新的设计模式。目前总体上说,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设计主要有两种比较好的模式。其一是“习题内容引出数学史”,像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先由习题第5题创设的游戏情景引出“有些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的结论,进而通过提出问题而引出歌德巴赫猜想的历史由来,以及我国数学家对此所做出的贡献。另外一种模式是“阅读材料式数学史”,比如说西师版的在“倍数与因数”这章内容后以阅读材料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以“陈景润”为主线展开,有陈景润的故事引出哥德巴赫猜想。像这样的丰富的内容模式设计,使得数学史的渗透才更加全面,更具效果,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感,从而产生探索的快乐感,发

10、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材编写者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模式,以达到效果最优化。4、让数学方法、数学名题走进课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数学教师所熟知的由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的一句名言。而作为教师,就应该善于创设问题,让数学课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层又一层深入的问题组成的。而用数学方法论激活问题可以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产生变化性问题;引导解题后反思,提出引申性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需要结合数学名题,如高斯的故事:七岁时高斯还不到几秒钟把 1到 100的整数1+2+3+4+97+98+99+100用1100101,299101,3981

11、01,4952101,5051101, 501015050的方法快速的算出了答案。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这些具有精妙解题思想的数学名题,必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到数学家的坚毅品质及为数学二合科学的献身精神,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5、 运用数学史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课堂怎样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成吸引学生的磁场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小活动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实施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第一,课堂上可以进行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数学游戏的参与,既增加了学生

12、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数学家解决问题的特殊见解。第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数学史课外书籍的阅读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利用假期的时间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阅读数学史书籍、故事,然后在活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都是有悟性的,他们可以可以从陈景润等人研究数学奥秘的辛苦中获得一份学习的勇气; 可以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比外国早一千年获得民族自豪感第三,影视资料的运用。影视资料具有直观形象性这么一个优点,学生在听的同时又可以看,这种眼耳并用的声像结合,非常符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活动课当中播放一些相关的数学史影视资料使介绍数学史知识时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更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

13、所以,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工具为数学史教育服务,把某一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和自信。数学史是人类的认识史、发明史和创造史,其中蕴涵着可供后人借鉴的巨大思想财富。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能吸引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彰显它的文化价值。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一门艺术和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不但是描绘和现实世界的重要力量,而且还是创新新文化和创造新世界的现实力量。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学习数学史,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作风,端正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参考文献【1】 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08 14页 【2】梁秋莲小学数学教学探索: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之演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01402页 【3】杨豫晖,魏佳,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