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4.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309800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4.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执教人:胡敏课业类型: 综合探索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评述、审美能力。但毕竟审美经验不足,要做到积极主动地欣赏美术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并且,不少学生多处在审美感知阶段,他们能分析出某一美术作品的形式、色彩、造型、表现手法上的与众不同,但要进一步结合时代背景挖掘、感受艺术作品的内涵,发展审美创造力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加强学生技巧方面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时“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剪纸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美术形式。抓髻娃娃是剪纸人物题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的造型极具

2、典型性。本课教材选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提供给学生欣赏,力求使他们了解剪纸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风貌。希望通过这些不通过题材、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剪纸,使学生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感悟多种形式的剪纸的形式风格和艺术特点,运用二方连续或单剪的方式,创造一副抓髻娃娃,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花、动物和娃娃组合。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 3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的民间作品,从而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

3、地域、不同风格剪纸作品的欣赏,感悟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 特点。教学 难点: 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的资料、课件、彩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视频展示各地剪纸文化,学生欣赏。 师:这些民间艺术间在进行什么艺术创作? 教师总结:剪纸是我国古老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扎根民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各地的剪纸应地域文化不同更是绚丽多姿,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我们陕西剪纸最具代表性的是陕北剪纸,它那浓郁的乡土气息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设计意图:以视觉的感知,帮助学生了解

4、各地剪纸的地域特征、和剪纸特点。)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剪纸中的古老忆记。 三、资料分析。 1、师:同学们课前要求收集资料,你们搜集到了哪些剪纸资料?剪纸艺术有哪些独特的美?剪纸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生:学生分组反馈信息。(学生反馈形式可多样,有的是关于剪纸的图片、民俗照片、还有的是民间艺人的逸闻趣事等,学生自主为大家讲解。) 2、学生小组交流集中汇报: 按用途分:喜花、窗花、装饰画、布影戏等 按内容分为:人物、鸟兽、花木昆虫、风景山水等 按技法分为:阴刻、阳刻、阴阳结合刻等 (出示课件讲解)剪纸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大多数的民间剪纸都属于吉祥剪纸。 3、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

5、对称式和不对称式剪纸。 从色彩上分为: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和拼色剪纸; 从内容上分为:婚庆类、祝寿类、祈福类 从技法上分为:阳刻、阴刻、阴阳结合刻 师:不管怎样分类,总之剪纸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深受广大人民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 4、出示一幅作品请学生看看都用了哪些装饰的方法? 总结:月牙纹、柳叶纹、水滴纹、圆点、毛毛纹、飞燕纹等。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锻炼学生独立搜集资料能力。引导深入调查剪纸的种类、形式、装饰发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了解抓髻娃娃 1、解抓髻娃娃的历史背景。 师:抓髻(鸡、吉)娃娃是我们北方剪纸的一个典型形象,它既象征着生命

6、和繁衍,又象征着辟邪和祈福。 2、了解抓髻娃娃的特点 师:(教师示范)这个抓髻娃娃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正面站立,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者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 3、教材拉手娃娃和下面的抓髻娃娃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拉手娃娃是二方连续,抓髻娃娃采用的是单个剪纸。 (教师示范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的娃娃,向左右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方法就叫二方连续。二方连续在生活中多用于花边的装饰如,墙面的腰线装饰,衣服的花边装饰、窗帘的底边装饰等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装饰方法。)师:其实在我国许多乡村人们还创造了很多抓髻娃娃的变体,有虎娃娃、鱼娃娃、莲花娃娃等等,这些形象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生命的繁衍兴旺

7、的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教师讲解、示范,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抓髻娃娃的历史背景、寓意,并且掌握了单个和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五、创作展示。 1、创作要求:创作单个或二方连续抓髻娃娃。 (1)强调突出五官,发型的特点。 (2)注重服饰花纹的多变性。 2、学生创作实践,教师辅导。(强调使用剪刀要安全) 学生伴随音乐动手创作抓髻娃娃形象。 3、作品展示 将剪好的作品呈现在黑板上。学生采用自评方式(看看谁的娃娃设计的有趣、精致、装饰的巧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创作,激发了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动手能力。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8、 六拓展延伸 思考:我国各地都有代表自己独特地域风格的古老艺术,也有很多艺术形的民间艺术,你都知道哪些呢?。 (设计意图:将思维和关注点拓展到更加广大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激发学生认识民间艺术的兴趣。)同学们,我们今天了解了关于剪纸的知识,课后请大家继续关注剪纸艺术,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奇妙的剪纸艺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剪纸作品。教学反思: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一课属于“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旨在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剪纸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风貌,领略民族艺术初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以激发

9、传承民间艺术的情感。 六年来,通过学习百变团花、吉祥图案、剪纸中的阴刻阳刻等课,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但如何从“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要求出发把握教材脉络?如何达成让学生更好的解读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这一目标?通过多次研读教材,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挖掘人文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才能让他们获得持久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孩子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2巧用媒体,构建高效课堂: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本节课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突出以下教学重点: (1)课件出示:通过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0、、分析、对比,感受抓髻娃娃(北方农村的保护神)、蝴蝶妈妈(苗族人的祖先)不同的形象特点,感知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感悟多样的艺术风格,体现“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2)出示课件:纵向梳理教材脉络,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剪纸知识(连线):表现形式内容(以谐音表达寓意)剪纸纹样表现手法。 3问题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从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远比从老师那里得到的间接经验要深刻的多。大胆尝试中的“失败”比墨守陈规中的“成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此,我设计了环节,来突破教学难点。 4立足生活,发展审美想象: 艺术源于生活。“剪花花”也正因为植根于劳动人民深厚的土壤中,才能开得如此鲜活。 怎样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富有童真童趣的二方连续剪纸作品?我找到了“拉手”这个切入点,鼓励他们以“拉手娃娃”,表现六年学习生活中最真切的友情,最难忘的故事。下雨了、军训、快乐的六一、千手观音、我的机器人朋友、蝴蝶双飞、一起飞、南瓜娃娃的派对等等作品,带给我莫大的惊喜,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孩子们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为传统剪纸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