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九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30747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九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九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九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九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九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九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九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九篇 光阴如水,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计划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2、密切联系。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

3、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

4、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学生 基本 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在数与代数等四大领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他们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但也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弱一些。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5、。对学困生能进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在书写上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学期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

6、,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5、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

7、据;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各单元教材重难点 分数加减法 折纸: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长方体(一)教学重点:了解长方体的 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 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计算长方 体的表面积.分数乘法:教

8、学重点:理解整数与分 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重点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整数与分数的 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长方体(二)教学难点: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分数除法: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培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 义。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 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 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 确定位

9、置:重点: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难点: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东偏南0度”的不同。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快速地分析、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 关系,列出方程。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 教学重点 复式条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读图能力;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推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主要 教学 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

10、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

11、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后进生转化措施: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学期课时安排分数加减法 (共10课时) 折纸-2 星期日的安排2机动1 “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练习一2 机动1 长方体(一)共8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和练习2 展开与折叠1 长方体的表面积-2 露在外面的面-1 练习二1 机动 -1分数乘法共10课时 分数的乘法(一) -2分数的乘法(二) 1 分数的乘法(三) - 2 练习三 - 3机动复习-

12、1 长方体(二) 共0课时 体积与容积 - 1 体积单位 - 长方体的体积2 体积单位的换算- 2 练习四 - 2 有趣的测量1 整理与复习(一)-共2课时 分数除法共8课时 倒数- 1 分数除法(一)- 1 分数除法(二) - 2 分数除法(三) - 2 练习五2 确定位置共课时 确定位置(一) -1 确定位置(二)1 用方程解决问题共4课时邮票的张数-1相遇问题 - 练习六 数学好玩共3课时“象征性”长跑 -1 有趣的折叠-1 包装的学问-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共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1 复式折线统计图2平均数的再认识 -2 练习七 总复习共6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

13、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三、教学目标: 、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

14、一位数的加法和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1以内的加法和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

15、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