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30512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内容提要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而又归生活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课外调查、创设情境、课堂亲身体验及探索发现、课后亲身实践,学以致用等策略,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其思维向广度、深度拓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在实践与运用中实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关键字现实生活、学生、应用意识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在今天,数学已经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

2、方方面面。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数学教育转向素质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课标要求学生在义务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会应用,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同时,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它的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是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多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时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和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

3、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据于以上这些原因,我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的研究课题,以探索、研究能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方法。根据标准关于应用意识的刻画,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应努力体现在“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陈述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基于此我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实

4、践探索和研究。一、开展课外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萌发应用意识。课外调查实践活动是探索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贯穿一体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索,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实践和解决问题。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例如,一年级安排“小调查”,我们班男生和女生人数各是多少?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二年级安排的“小制作”,利用学过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漂亮的图案;三年级设计旅游计划,包括游览景点,出发时间,回来时间,乘车所需时间,共需时间,查找资料画出旅游路线示意图;估计费用等。培养学生善于搜集数学应用上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例

5、如:“克、千克、吨”是让学生了解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在生活中应用。由于克、千克、吨这些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三年纪学生在课堂中受环境限制,无法亲自去感受。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去超市、商场、建筑工地、货车站等社会场所或上网查阅资料,让学生去中去充分了解重量单位,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课堂上对新授知识学生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满载着获取的资料,质疑的问题和自己初步的了解。有了这些准备,知识的获取过程也轻松自如了。结果孩子们在食品包装上,饮料包装上,电梯上找到了它们,并且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陌生的朋友L 、ml ,孩子很想结交这些陌生的朋友们,不仅向家长,向老师讨教,还在网上查寻

6、这些单位的知识,知道到它们是体积单位。学生在寻找、查阅的过程中很自然的了解到了有关克、千克、吨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求知欲望。并且学生将这一知识主动融入到“数学童话”的写作活动中,数学童话是我在三年级“学数学,用数学”活动中的实践,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深知童话故事对孩子有无穷的吸引,而且如果让三年的孩子利用学过的语文写作知识自己写出数学童话故事了,这会让他们从内心感到骄傲与自豪。于是一篇篇让我惊喜的文章诞生了,而“克、千克、吨”则是学生在学完之后,全班主动一致要求把这三个好朋友与写进数学童话的。看到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热情,我知道学生自编的

7、童话,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单位的换算,还是一种应用的快乐。案例二: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让学生提前从各种渠道搜集亿以内的数,让学生从搜集过程中感受到大数存在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而在上课交流过程中学生则又一次从内心认识认识到大数是一种需求。从而学好这节课。案例三:三年级下册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时,分层次调查!(1)家里的实用面积(2)学校、医院、工厂的占地面积(3)中国、美国、各个国家的占地面积。使学生在调查时从感观上认识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这些课外调查实践活动的背后有一定的思考含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8、。总之教师要善于把生活中的现实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生活,收集信息,激发他们的已知冲突,促使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收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切实体会到数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二、如何结合现实生活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学生周围的现实世界应成为探索的源泉,在教学时,教师创设的情境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

9、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如何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主动寻求新知识的生活原型,提供新知识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为新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 小学阶段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背景材料。例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和、差、平均有关的事件,以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例如:教师在教学完长方体体积后,引出一个新建的学校,有一个大坑,学校打算建成操场,已知建成后的操场面积为300平方米,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笔账

10、。已知在填坑时用了0.4米深的土,0.2米深的炉渣,0.1米深的沙子,0.2米深的水泥。求一共用这些材料多少立方米?分别求出各种材料多少立方米?在这个案例中则把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又如:北师大版第一册整理书包一课中教师以小精灵凯西搬过新房子为切入点,而且以情境串的形式将该形象贯穿本节课的始终。创设的第一个定格情境:帮凯西整理书桌。小组是怎样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这样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情境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展

11、示汇报。并且教师精心用电脑绘制了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印有人物头像的作业纸和三种颜色、二种形状的八顶帽子。第二个定格情境:凯西表示感谢送学生礼物,为每一人准备一个装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的信封。如果让你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分?想好后,在你小组内说一说,看看你们小组会有几种分法?教师把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游戏在课堂上与以展示,使学生对新知识没有陌生感。第三个定格情境:凯西的朋友们听说同学们这么能干,也想来见识见识,瞧,他们来了。电脑出示人物头像。 生拿出同样的印有人物头像的作业纸。能把他们分分类吗?第四个定格情境:我是小小指挥官(游戏规则:台上同学当士兵,台

12、下学生当指挥官,指挥官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台上同学进行不同方法分类)。学习信息资源的生活性、趣味性、新颖性、探究性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充分调动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方法,使其获得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从上面这些案例可以发现,恰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激发。三、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及探索发现,增强应用意识。从现实背景出发引扩新的知识,需让学生经历

13、发现问题,以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切忌由教师全盘端出。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铺地面”是让学生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面积换算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认识因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新单位。会简单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单位的换算。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操作活动去感知、去体验,掌握面积单位间换算关系,并利用面

14、积单位的换算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呢?在课前我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而平方米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是模糊的,如何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平方米与平方分米的进率呢?教材出示的情境很生活化“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地面损坏了,需要面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方砖多少块?”但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学生接触的少,印象不深刻,而且在前面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容易把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想象成面积是10平方分米(和长度单位的进率搞混),为此我把教材进行了再加工“我们学校的东操场有一块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地面损坏了,学校现有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地砖10块

15、,请问够吗?”在教学过程中,真如我所料,许多学生说够,并且说的理由是:1米=10分米,所以需要10块。于是我进行了下面的教学:我让四人小组围一围边长大约是1米的正方形,并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正方形来估测,得出结论。学生在围的过程中感知到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是二维的,一行就需要10块,而要铺满整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需要10行,也就是100块。学生在经历这个通过实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对他们理解数学会有很大帮助,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数学,得到最深的体验,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策略,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课外,教师则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

16、的因素。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学生记数学日记,鼓励学生描述回家路线、车费、行驶路程、出租车的起步价、耗油量、这些与数学方面有很大的联系,在教学时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出与数学有关的例子,并让学生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四、课后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亲身实践创造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正如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只有学生会用数学的理论解决实决问题,这样的数学才是成功。在课改后的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参加活动。例如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让学生设计出2008年的日历,作为送给中国奥运会的礼物,;学习了利息、利率”这以内容,学生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义,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可想而知,书上的习题学生感觉不够“解渴”。此时,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