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学设计[301].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30442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舟记》教学设计[3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核舟记》教学设计[3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核舟记》教学设计[3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核舟记》教学设计[3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核舟记》教学设计[3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舟记》教学设计[3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舟记》教学设计[301].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舟记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古文学习重在积累。从古今词义的变迁到古今句式的差异等等,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意识地做些积累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本文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材料,运用简练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核舟”的形象。掌握这个特点,是成功地实施教学的关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过程与方法: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情感态度价值观: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

2、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2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

3、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2、讲读课文第一段。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则新闻出现在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随着几幅微雕图片一同走进魏

4、学洢的核舟记开开眼界。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背景: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雕刻艺人王叔远,名毅,号初平山人,曾刻一枚精致的核舟赠给魏,魏学洢赞叹王叔远的技艺,便写了核舟记这篇文章,后来被清人张潮编入虞初新志。三、朗读课文1正音并标段号。2教师范读全文。3学生齐读全文。强调要用一字一顿的方式,切实掌握字的读音和意义,不要求读出语气。说明这种读法适用于生僻字多而虚词较少的说明文。在大体熟悉其字句后,再划分节奏为好。四、讲解第一段。1指名一位学生试读全段,教师再领读一遍,读出节奏。2讲词语3概括本段内容(用讨论方式)。赞扬雕刻

5、家王叔远的高超技艺结合课文:径寸之木,极言原材料之小宫室木石,极言雕刻范围之广;“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极言技艺之精。)交代赠核舟事。(可以问学生“盖大苏泛赤壁云可否省去不写,并读一遍以示省去后上下文仍然连贯。只是于文义影响甚大,使下文即第2至4段内容失去依托。)由上述内容引申出本段有提示全文的作用。教师明确:概括介绍核舟雕刻者的精湛技艺,交代核舟的由来并指出雕刻的主题。4.研读第一段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五、简介苏武游赤壁一事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轼在这两次游览中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六、布置作业:预习课文第二至四段。板书设计技艺精湛 核舟记 原材料之小 雕刻范围之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