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概论知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教育概论知识重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656 儿童教育概论知识重点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1、识记: (1) 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1816年, 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1837年,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2) 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福禄贝尔
2、: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3)癸卯学制 :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
3、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4、。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观 1、识记: (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 2、领会: (1)“儿童是人,但
5、不是小大人”在卢梭时代被大批先进的思想家所发现和认同。 (2)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皮亚杰。 (3)儿童是成人之师:在一定意义上,儿童是成人生活的导师,儿童的生活里蕴藏着人生的种种真趣、真谛。 第三章儿童与教育 1、识记: (1)偏见:儿童、本能与恶。 (2)“吾道不孤”:罗素、梭罗、周作人、鲁迅 (3)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1、发展决定着教育;2、教育又创造着发展; 3、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 (4)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维果茨基在学前教育与发展中提出“儿童的大纲”与教学的“大纲”两个概念 2、领会: (1)“自然使然”问题:“自然”是指人
6、的天性,“使然”指后来的环境、教育、文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性格、知识等。常被还原为“先天后天”、“天赋经验”或“遗传环境”。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 (2)园丁说的贡献与局限:园丁说是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它把教师比作园丁,儿童比作种子、花木、庄稼,取譬种植来探讨儿童教育的规律,指出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有一个由内向外表达的过程,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这些观念都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念。但这种类比有局限,实际不儿童比种子或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也复杂得多,尽管它们拥有共同的或共通的规律,人与植物毕竟也有不
7、同的地方,仅仅是取譬种植谈论教育并不能揭示教育的全部内涵。 (3)顺性而动。 (4)儿童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 (5)教育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对于一个主体来说,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过渡存在一个不快不慢的最佳速率,这一速率恰恰是大自然规定的速率,这一速率亦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教育应当尊重这一自然速率。 (6)学前教育:教学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教学的两个极端:3岁前儿童的教学的特点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维果斯基将这类教学称为自发型教学,是教学的一个极端现象,另一个极端现象是反应型教学,儿童自己的大纲与教学大纲相比微不足道。学前教育应当更接近于自发型教学,学前
8、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大纲我”变成儿童自己的大纲的程度。意大利瑞吉欧爱米利亚学区的“方案教学”在体现这一观念方面是一个光辉的范例,“方案教学”主张,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应当尊重儿童自发的探索活动;教育的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单独抉择,而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儿童的活动“方案”。这是一种偏重于自发型一侧的自发反应型的教学,真正保障了教育内容的大纲与儿童发展的大纲的一致性 3、运用: 运用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来分析现行学校的教学现状。 第四章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 1、识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 (2)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
9、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 (3)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4)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2、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任务:A、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做好宣传、汇报工作;B、加强对幼儿的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按照各个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C、动员广大家长群策群力,共同办好托儿所、幼儿园。 3、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个别方式(家庭访问、个别交谈、家教咨询、家庭联系本、电话或书信往来)和集体方式(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和科学育儿报告会、专题辨析会、家长开放日、活动日制度、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和陈列室。 4、社
10、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地域性、实用性、综合性、双向性。 5、领会: (1)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及相互的关系: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结构因素、家庭经济与物质条件因素、家长因素。 (2)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1996年国这教育委员会下令正式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在这个规程中增加了社区工作部分。 (3)学前教育机构的社区工作:A、确定幼托机构与社区间的定期联系制度;B、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办好幼托事业;C、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与教育资源,建立联合教育活动网络;D、因地制宜,设置和指导非正规幼托组织活动;E、家前教育机构适当参加社区教育工作,赢得群众对幼托事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3、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你是
11、如何做好托儿所、幼儿园家长接待工作的? 第五章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 1、识记: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的重要性(1)儿童生活的保障。 (2)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3)激发智力潜能。 (4)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5)萌发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 园所基地的选择要求:1、 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2、 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3、 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地带;4、 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 2、领会: (1)托幼园所配置的动态性和参与性:环境的创设,应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变化;环境创设应教师幼儿共同参
12、与。 (2)托幼园所配置的可持续发展性:在设计建筑物时,应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满足扩大招生、设专门功能室的需要。 3、运用: 尝试运用托幼机构的园舍配置原则来分析托儿所的现状。1、 实用和经济;2、卫生和安全,有助于健康;3、全面和多样; 4、动态性和参与性;5、可持续发展性。 第六章学前教育机构中老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1、识记: (1)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的内涵:又称师幼互动,是专门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是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因素。 (2)师幼互动行为发生的条件:第一,在客观上,教师与孩子必须同时在场;第二,主观
13、上,教师与孩子的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相互指向性行为。 (3)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行为的外显要素:一、施动者与受动者:师幼互动行为参与主体的称谓 二、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具体互动行为的初级归类; 三、互动行为的性质: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的概括性特征:1、 就行为的实现方式,可分为言语型的行为与非言语型的行为;2、 就互动主体情感特征:教师情感有正向情感、负向情感与中性性质的情感;幼儿的情感也有进取、畏惧与平和。 四、师糼互动行为的题与结果:施动者行为意图称为施动行为目的,受动者的行为意图称为反馈行为取向。内隐要素:1、场景界定;2、角色认知;3、行为期待。 2、领会: (1)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
14、因素:制度的规定,幼儿园制度的安排决定了教师在介入与幼儿的互动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主体的建构;文化的安排,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师幼互动行自然与文化中价值取向与基本观念有关。 (2)师幼相互作用中的控制问题:第一,对幼儿的控制:幼儿教师没有必要试图监控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言行,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要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行为。必须处理好:教育者控制的范围、控制的度、控制的弹性以及控制与激发问题;第二,教师的自控:教师的情绪情感及其表达方式对互动过程有重要的影响,不但影响幼儿的情绪,而且也影响整个教育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和幼儿互动中特别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和、教师对自身的控制包括:控制日常言行、控制情绪、控制教学语言。 (3)理想的师幼互动形态:平视(指教师需要站在和幼儿水平的位置上去看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儿童最为自然的、真实的想法,去体会儿童经历的是什么,这些经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支架教学(指教师在与幼儿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应该使自己给儿童搭架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儿童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 3、运用: 运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流程说明你的和儿童的一次互动过程(178)。 第七章学前儿童体育 1、识记: (1)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生长是指构成身体的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以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在整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