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297299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校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校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蹄镇洋合小学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传染病预防能力,普及传染病知识,近日我校利用校园广 播、班会、讲座、板报、观看光碟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手足口 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通过开展这些 活动,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明显加强,保证了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1 、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 、痢疾、伤寒、甲肝、戊肝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感染性腹泻等;

2、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 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 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 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 病)等。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 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 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三、肠道传染病

3、的预防(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 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 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

4、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 行。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 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要注意饮食 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 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 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 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

5、执行食品卫生法。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 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 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 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 C,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 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 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 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传

6、播。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 ;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二)流脑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 出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 播。3、预防方法: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 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三)流行性感冒1、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 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呼吸急促。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3、预防方法: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

7、到 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每天洗脸时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 抗力,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接种流感疫苗。(四)麻疹1、主要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 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口腔黏膜出斑,皮肤出疹等。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3、预防方法:接种麻疹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五、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病毒性肝炎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2、主要表现:(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 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2)慢性

8、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 区不适等。3、传播途径:(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 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 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4、预防方法:( 1) 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 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 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 ;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 时应

9、加强对婴儿的防护, 避免传给孩子, 新生儿生下 24 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 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六、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一)狂犬病1、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 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患者出现 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 衰竭而死亡。2、传播途径:主要因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猫或其它动物 咬、抓伤而感染生病。3、预防方法:避免被狗咬、抓伤,被狗咬、抓伤后要立即用 20% 肥皂水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并在 24 小时内到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卫生防疫站)的动物咬伤门诊进一步处理伤口和接种 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轻心,狂犬病可防不可治。(二)乙脑1、主要表现: 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部分 患者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3、预防方法:灭蚊、防蚊是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措施,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脑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个月 6 岁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