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共混改性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296102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2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合物共混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聚合物共混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合物共混改性(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第二章聚合物共混的基本概念1. 试述聚合物共混改性的目的:获得预期性能的共混物。2. 试述共混改性的方法:1.熔融共混;2.溶液共混;3.乳液共混;4.釜内共混。1、共混物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1 )均相体系(2 )两相体系海一岛结构海一海结构 其一是均相体系;其二被称为“海-岛结构”,这是一种两相体系,且一相为连续相,一相为分散相, 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就好像海岛分散在大海中一样;其三被称为“海-海结构”,也是两相体 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2、均相体系的判定如果一种共混物具有类似于均相材料所具有的性能,这种共混物就可以认为是具有均 相结构的共混物.在大多数情

2、况下,可以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作为判定的标准。 如果两种聚合物共混后,形成的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则就可以认为该共混物为均相体系. 部分相容性的聚合物为两相体系,两种聚合物的共混物具有两个Tg,且两个Tg峰较每一种聚合物自身的Tg更为接近。 不相容的聚合物的共混物有两个Tg峰,其位置与每一种聚 合物的Tg峰基本相同。第三章聚合物共混过程及其调控3、简述分布混合与分散混合的概念分而混合:又称分配混合,是混合体系在应变作用下置换流动单元位置而实现的分散混合:既增加分散相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小分散相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过程.4、简述分散相颗粒分散过程的两种主要机理P17-18 液滴分裂机理:

3、在分散相颗粒的分散过程中一个分散相大粒子(大液滴)分裂成两个较小 的粒子(小液滴),较小的粒子再进一步分裂。展示的分散过程是逐步进行的重复破裂过程。 细流线破裂机理:分散相大粒子(大液滴)先变为细流线,细流线再在瞬间破裂成细小的粒 子(小液滴)(毛细管不稳定现象)。其展示的分散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5、影响共混过程的5个主要因素是什么?a. 聚合物两相体系的熔体黏度(特别是黏度比值)以及熔体弹性:调控共混温度,改变剪切应 力,助剂调节,改变分子量.b. 聚合物两相体系的界面能(界面张力)及相容剂降低界面张力使分散相粒径变小加相容剂改 善相容性降低界面张力是分散相粒径变.j_Hc. 聚合物两相体系

4、的组成含量配比以及物料的初始状态;d. 流动场的形式(剪切流动、拉伸流动)和强度(如剪切流动中的剪切速率);e. 共混时间:分散粒径随时间增加而降低,粒径更均匀。6、依据“液滴模型”和“双小球模型”,对影响分散相变形与破碎的因素进行讨论P21.22.25(1)液滴模型:剪切速酉的影响:剪切速率增大,使We值增大,进而使形变增大; 大粒子比小粒子容易变形:较大的分散相粒径使We值增大,易于变形.液滴的变形到达 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破碎; 连续相粘度元连续相的黏度增大,使We值增大,进而使液滴(分散相)的形变增大; 界面张力b :两相间的界面张力b下降,使We值增大,进而使液滴的形变增大; 两相黏度之

5、比A的影响;熔体弹性;液滴破碎的判据:t(19入+16)/16(入+1) a /R ,式中t为剪切应力.流动场形式的影响(2)双小球模型:剪切应力、分散相内力:增大剪切应力或降低分散相内力有利于分散相颗粒的破碎分散;(1)提高碳纤维的表面能(实质是提高碳纤维表面的含氧量),减少纤维与基体、树脂表面能 之差值,以达到改善基体与纤维间的浸润,性实现纤维与基体间的有关粘结;(2)通过一定处理后,可在碳纤维表面形成大量可与基体形成化学键及氢键或范德华力结合 的活性基团,可明显提高CFRP层间剪切强度;(3)改善碳纤维表面物理状态,及增加表面粗糙或在纤维表面生成凹凸结构,以通过机械契 合或者说“锚固效应

6、”达到好的界面性能19、如何提高极性尼龙和非极性聚烯烃弹体的相容性?给出至少3种表征PA/POE共混物相 容性的方法。(1)添加相容剂,作用机理是富集在两相界面处改善两相之间的界面结合。(2)固体物性表征:热分析法(DSC)、膨胀计法、动态力学分析法(DM)。热力学表征:熔 点降低法,吸附探针法和反气相色谱法等。20、试述聚合物表面改性的必要性及其意义。答:表面改性技术是采用化学的、物理的方法改变材料或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或组织结构 以提高机器零件或材料性能的一类热处理技术。它包括化学热处理(渗氮、渗碳、渗金属等); 表面涂层(低压等离子喷涂、低压电弧喷涂、激光重熔复合等门薄膜镀层物理气相沉积、

7、化 学气相沉积等)和非金属涂层技术等。这些用以强化零件或材料表面的技术,赋予零件耐高 温、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防辐射、导电、导磁等各种新的特性。使原来在高速、高 温、高压、重载、腐蚀介质环境下工作的零件,提高了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很 大的经济意义和推广价值。粒径大的分散相颗粒易破碎分散发生分散相粒径的自动均化过程;在分散相的破碎分散过程中,分散相颗粒会发生伸长变形和转动.当伸长变形的分散相颗 粒转动到剪切应力平行的方向时,就难以进一步破碎了。7、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对聚合物熔体黏度进行调控P35-37调节共混温度;调节剪切应力;用助剂进行调节;改变相对分子质量.第四章聚合物共混物的微

8、观形态8、简述总体均匀性与分散度概念总体均有性:分散相颗粒在连续相中分布的均匀性 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 分散度:分散相颗粒的破碎程度;用分散相平均粒径表征。答:共混物的组 成、共混工艺条件, 都会对共混物的 微观形态产生重 要影响。与此同时, 共混物的微观形 态,又与各种宏观 性能(如力学性能) 之间,有着密切的 联系.因而,共混 物的微观形态可9、共混物组成、共混过程、共混物性能与共混物形态的基本关系以成为联结共混 物的组成、共混工 艺条件和共混材 料宏观性能的一图41 合物共混诺因素的相关关系及研发方式(示童禺)(a)未物形布的研发方式(b)级成、性与形态的关系及相应的研发方式个重要的

9、枢纽。10、简述影响分散相粒径的因素P54熔体黏度与组分配比是影响分散相粒径的重要因素;共混过程中共混体系所受到的外力作 用(通常是剪切应力),对分散相粒径也有重要影响;两相之间界面张力对分散相物料的分散 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分散相粒径。第五章共混物的相容热力学和相界面11、简述聚合物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1)温度表面张力的本质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由于分子间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与温 度呈线性关系。聚合物的表面张力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与温度呈线性关系。(2)聚合物物态 结晶性聚合物发生结晶或熔融时,密度发生变化。根据Macled方程, 密度变化会引起表面张力变化,密度增大,表面张力也增大;因而

10、,结晶性聚合物发生相变时,表面张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结晶体的密度高于熔体的密度,相应的,结晶体的表 面张力高于熔体的表面张力。,这种变化, .会使表面张力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受到影响。(3)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大,表面张力也大。(4)内聚能密度及溶解度参数内聚能密度C =& ;表面张力和内聚能密度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两者彼此有关联;ii i溶解度参数 b 0.43 = 8V 0.14 ;表面张力随溶解度参数的增大而增大。m12、简述共混体系界面张力、界面层厚度与相容性的关系溶解度参数接近的体系,或者B参数较小的体系,相容性相应的较好,界面张力较低,界 面层厚度也较厚。13、共混体系的相容剂有哪

11、些类型及其作用机理非反应性共聚物,反应性共聚物。作用机理是富集在两相界面处改善两相之间的界面结合.14、转矩流变仪:可配置有多套不同的混炼装置,如双转子混炼器、单螺杆挤出机,以转 矩值来表征黏度。第六章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16、简述非弹性体增韧与弹性体增韧的区别,以及非弹性体增韧的优势(1)区别弹性体非弹性体增韧改性剂橡胶、热塑性弹性体脆性塑料增韧对象增韧机理韧性基体、脆性基体由橡胶引发银纹或剪切带,橡胶球有一定韧性的基体脆性塑料粒子发生形变,基体增韧剂用量本身不消耗能量较宽的范围,抗冲击性能随弹性体也发生形变,都消耗能量 较窄的范围内,超过此范围,用量增大而增加抗冲击性能急剧下降刚性随用量增大而下降不会降低加工流动性较差改善15、试述影响共混体系熔融流变性能的因素因素主要有:剪切速率、温度、粘弹性、共混物组分含量、第三组分(调节剂)。相同点要求增韧改性剂与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有较好的界面结合非弹性体增韧的最大优越性在于脆性塑料在提高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同时,并不会降低材 料的刚性,此外,非弹性体(脆性塑料)一般具有良好的加工流动性。17、影响玻纤增强PA性能的主要因素(1)玻璃纤维的直径的影响:用于PA增强的玻璃纤维直径在10-20M m左右;(2)玻纤长度的影响;(3)玻璃纤维表面处理的影响;(4)玻纤含量的影响18、表面处理作用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