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295626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客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客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客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客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客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客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客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客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品味文章简洁而深刻的语言。2、学会抓住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他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诚信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敢于奉献的人。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从探究人物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难点:抓文章脉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方法:1、自读点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手机短信相互祝福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

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先生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一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吧! 二、作者简介:余秋雨:浙江余姚县人,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何谓文化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记忆:他行者无疆,从书房出

3、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 。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认识了作者,我们就正式走进信客的世界。现在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文章中需要掌握的字词、多音字,然后回答有关问题。三:字词学习:(可以了吗,好,现在在跟老师一起重新读一遍,巩固一下。)1、字词注音:嫉妒( jd ) (噩) 耗 猝然( c ) j ling (伎俩) 昏厥( ju ) 连声nu nu (诺诺) 文绉绉( zhu ) 颠 pi (沛) 吊唁(yn) 焦 zhu(灼) 诘问(ji) 时 mo (髦) 唏嘘 ( xx ) 2、词语语填空:长途(

4、 )涉 贫困( )倒 鸡零狗( ) 低( )顺( )生死( )福 咬牙( )齿四:研读课文大家已经仔细阅读过课文了,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文章脉络,请各小组进行讨论,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之后呢我会请各组代表起来回答。(7钟)提示脉络:为什么做信客?怎么做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 后来怎么样提问:4个小组,以小组补充,且再回答一个问题。第一部分: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当第二代信客。(做信客的缘起)1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信客的基本情况,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他做信客还有一个理由,那么,这个理由是什么呢?明确: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

5、年轻的信客在老信客的感动下,做了信客。2那么,在对老信客的叙述中,我们能够知道信客这一职业有何特点呢?明确:诚信无私,生活贫困,终年跋涉,非常辛苦。老信客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寄希望于新信客,新信客带着老信客的希望上路了。第二部分:信客工作任劳任怨,善良厚道,但他有时还要受到无端的呵斥与猜疑。1信客带着老信客的叮咛与嘱托走上了征程,那么,信客又是怎样作信客的呢?(请四位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实际上是分成了两个方面)做本职工作收发信、物。做分外工作充当死者的代理人。2信客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信客匆匆的

6、脚步,带来了远方亲人的音讯。信客不畏路途艰辛凶险,吃不饱,睡不好,疾病缠身肉体上的摧残,这还可以忍受,那么,他还要忍受精神上的苦痛,这精神的苦痛是什么呢?明确:受人怀疑,遭人诘问。但信客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连连赔罪,任由别人怀疑诘问,这反映出信客任劳任怨,但他还干这档子事,他尽了乡邻间的情谊,说明他有情有义。第三部分:信客遭人诬陷,不在做了。但人们仍想念他请他代办邮政业务。1信客遭人怀疑诘问就已非常痛苦,但有些事对他来说,无疑是在流血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那么,这是什么事呢?明确:遭人诬陷,被送如警察局。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公布于众,他要保存他老乡的面子,说明他宽容,从这件事中,信客深刻的体会到了做

7、信客的凶险,因此也引出了下文,他不干了。2到此为止,信客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在做信客时,作者着重叙述了两件事,是什么呢?(1)当代理人(2)受诬陷但是,信客并没有何怨言,表明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最后,信客不干了,人们的通信成了问题,人们也就想起他的伟大。对信客来说,社会总体上还是有良知的,他生活一直很好。第四部分:人们推举信客当教师,他工作出色,还当校长,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怀念。1他为什么能当老师、校长呢?明确:上过私塾,有文化;奔波一辈子,阅历丰富;代人写信,增长知识。2为什么吊唁的人很多?明确:他的工作得到了乡亲们的承认,人们怀念他。3为什么他要求葬在老信客的墓旁

8、?明确:他通过多年的奔波、体会,他了解这一职业,热爱这一职业,因而,他同情老信客,敬重老信客,感激老信客。五、作业布置(好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已经掌握,下节课呢,我们将就文章的语言进行赏析。现在给大家布置一下课后作业)1掌握字词,下节课进行测试。2我们了解了信客的一生,那么请同学为信客写一个写墓志名:可概括信客的一生,概括他的职业,他的品质,只要突出一方面即可。也可面面俱到,写一篇文章。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下节课我们可以拿出来一块欣赏品评一下。范文信客之墓志铭: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

9、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第二课时一、文章品读余秋雨的散文,是一种文化大散文,他行文 。散文写成美文不易,写出点历史文化意味更难。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也许可以让人二者兼得。本文同样体现了他的这种特色,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典雅,尤其是一些议论性的语句警辟畅达,深刻透彻而动人,细细品味,蕴涵丰富。1下面摘录几个句子,和大家一起赏读。 (1)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揭示了新老两位信客谈话的文化内涵,他们是现代城乡变迁历

10、史的见证人;后半句写信客所处的艰苦贫困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平凡和默默尢闻。它让读者领悟到信客这个平凡职业的历史价值。 (2)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这两句写信客带回信件物品时围观者的眼光。这些眼光中有羡慕,有嫉妒,有轻蔑,有嘲笑但作者对这此眼光的审视则要深远得多:许多外出谋生的人由农村到了城市,生活在封闭、落后的农村中的广大群众则在注视着这些“冒险家”,关注着自己陌生的、甚至怀有恐惧的城市;信客的到来,给古老的农村带来了城市的一些信息,人们试图由此获得对现代城市的某种认识。 (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

11、神经末梢。 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比喻为“农村神经系统”,把信客比喻为农村“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并不是说信客是农村旧的思想观念的代表,而是说他奔走于城乡,见多识广,知晓各方面的人情世故,对农村人们有关都市的种种想法,能迅速领会,反应敏捷。这也正是信客长期从事这一特殊职业形成的性格特点。 (4)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这两个句子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信客与众多的外出谋生者及其家庭的特殊关系。“血汗和眼泪”,包含了外出谋生者付出的艰辛劳动,付出后的收获,所遭受的辛酸乃至灾祸。作为城乡关系的联系者,信客受众人所

12、托,肩挑生死祸福的重担,奔走于城乡之间,尽管有时会遭受猜忌、怀疑,蒙受委屈,但他为了乡情乡谊,不辞辛劳,任劳任怨,甚至忍辱负重表现了可贵的人格和精神。 (5)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这是一个优美而生动的句子,写信客为人代写书信,叙述中兼有议论。不仅表现了信客识文断字的能力,也写出了他久跑码头,历练世事,养成了处事沉稳的性格。 上面几个句子,前四句是直接的议论,第五句是叙事中兼有议沦。作者一般是在叙述文字的结尾,用一两句简短的议论,为读者揭示出生活画面的深刻内涵,让读者更开阔、更深入地认识生活,理解作品中的人物。 我们说这些语句“警辟”,是说这些语句深刻透彻,生动感人。本文的这一语言特点,既与“信客”这个特殊的题材有关,也与作者的语言风格有关。作者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他的一些散文中,常有这种警辟的文字。我们在阅读时多加品味,一定能从中获益。二、读一读,品一品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三、教学小结: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但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赞扬的。 四、布置作业:推荐阅读文化苦旅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