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对今》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294604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古对今》教学设计[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古对今》教学设计[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古对今》教学设计[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古对今》教学设计[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古对今》教学设计[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古对今》教学设计[3].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古对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色。3、 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 齐读生字贺词语,复习。2、 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篇课文的有趣之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二、 理解内容,体会对称之美1、 听范读,整体感知。学生有感情朗读。2、 学习第1小节。(1) 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2) 鼓励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指名生交流,师适时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3) 生联系

2、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师适当补充资料,向学生解释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从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4) 引导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都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5)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是四季特点)。(6) 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2、 学习第2小节。(1)

3、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省的交流师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2) 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3) 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4) 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相机出示“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5) 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3、 学习第3小节。(

4、1) 生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位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的。(2) 指名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丽的景色,体会词语的对称性。(3) 指名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4、 讲解重点反义词。男女生互读。5、 回顾全文,游戏巩固。(1) 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并与同位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2) 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3) 游戏巩固:拍手儿歌感受韵律,小组练习,然后展示。三、 自主创编,拓展提升1、 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

5、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写一写吧!2、 出示创编要求:天对_ 河对_ 天上对_3、 学生展示答案,出示正确答案。引导学生可以把对子回家和父母交流。4.师小结: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四、五、六、七字对,越对越长,而且对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四、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种对称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板书设计6. 古对今古今 晨暮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