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 (2).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29292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夏家骠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也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无法完全控制它的传播和流行。由于该病起病急,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容易实现,再加上目前国际交往频繁,交通运输便捷,使该病的传播速度极快。另外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发生抗原性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因此流行常具有周期性,并容易迅速导致世界性的大流行,对人群健康,甚至对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危害极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7月27日的报告:每年平均有1/10的成人和1/3的儿童感

2、染流感;根据中国145个疾病监测点系统的报告:19902001年流感发病率在30.03/10万207.06/10万。一、 病原学流感的病原体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成员,多形性有包膜病毒,多为球形,直径80120nm,其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两种表面抗原,即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另外还有一种基质蛋白(M2)见图。根据流感病毒核糖核蛋白(RNP)的性质,流感可分为甲、乙、丙(A、B、C)三种不同的型。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最强,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甲型不仅见于人类,也可由

3、各种鸟类和哺乳类体内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猪血清中可查出乙型流感病毒抗体,但尚未分离成功。乙型一般引起小规模流行及散发病例。丙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和猪,多为散发病例,症状缓和。三型之间的抗原结构不同,故不能产生交叉免疫。流感病毒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将其灭活,1001分钟便使它死亡,在04可存活数周,在-70可存活数年,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室温、干燥、日光、紫外线及通风等都不利于它的存活,对乙醚、乙醇、甲醛、氯仿等均敏感,不耐酸。一般抗菌素对流感病毒无效,金刚烷胺有预防效果。二、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1)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典型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一般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4、,以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传染期约5天至7天。重症病人的排毒量大,时间长,传染性强。隐性感染者见于有部分免疫的人群中,隐性感染者虽无临床症状,但仍能短期排毒,加之活动不受限制,作为传染源的作用可能更大。学龄儿童是流感发病率最高的人群,易将病毒从学校带回家中,造成流感的蔓延与扩散。(2)动物传染源: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从猪中分离出的H3N2亚型及H1N1亚型均与当时在人群中流行的病毒抗原类似。有学者认为,猪型流感病毒亦可感染人,猪可能是人流感病毒的一个储存宿主,亦可能成为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重组的场所。香港的禽流感以及今年的禽流感流行提示鸡亦可作为传染源。最近的研究结果提示,野

5、生的水栖鸟类可能是A型流感的最佳储存宿主,鸟群中的病毒通过猪作中间媒介又可传给人。(二)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均有大量的流感病毒,随说话、咳嗽和打喷嚏喷出的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其传染性可保持30分钟。也有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具而传播的证据。(三)人群易感性: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四)流感的流行特征1、流行概况(1)全球流行概况:最早的世界性大流行发生于1580年。直至1957年亚洲甲乙型流行时才真正进行详细研究。1819世纪曾有7次世界大流行。20世纪发生了3次世界性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于1918年1月始于美国东部,是由猪

6、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第二次是1957年2月始于我国贵州西部,流行毒株为H2N2;第三次是1968年7月始于我国广东和香港地区,此次新分离的病毒为H3N2,又称为甲3型或香港型。1977年5月在我国丹东、鞍山和天津等地重新出现了甲1型(H1N1),迅速传播全球,但没有引起大流行。4次新亚型得出现有3次起源于我国,其原因有待探讨。(2)我国近50年来流行概况:1953年以来我国发生大、中、小规模流行共17次,见表。时间分布:流感流行北方重于南方,且有明显的冬春季节性高峰,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流行通常发生在冬春季。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更多在夏季流行。大流行时,季节性不明显。(3)周期性:

7、由于甲型流感病毒的易变性,人类对流感免疫的不持久性及流感疫苗效果的有限性,致使流感流行有周期性,一般34年一次小流行,1015年一次大流行。我国近30年没有出现流感的大流行,其原因尚待探讨。(4)人群分布:流感发病率男女之间没有差异,各年龄组之间以615岁为最高。一般流行时,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从职业看,服务行业、学生、工人的发病率较高。一些抵抗力较低的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往往病情加重,易导致死亡。(5)地区分部:世界各地均可发生,但一般总是先城市后农村,先平原后山区,沿交通线路发展。三、流感的临床表现:潜伏期12天,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临床上可分为四型。1、单纯型:起病急,有畏寒、高热、剧烈

8、头痛、腰痛,全身酸痛。头痛、头昏、眼球后痛,食欲减退,有时发生鼻衄,咽喉部疼痛,出现干咳。体温持续23天后渐降,少有长达45天者,此型最为常见,预后良好。2、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型:病人常有气管炎(胸骨下有痛感,痰带血丝),支气管炎(咳嗽伴有大量粘液、脓样痰液,有时有咯血),及细支气管炎(常伴有气急、紫绀及心力衰竭)。3、肺炎型:肺部出现病灶,高热不退,患者有气急、紫绀、阵咳、咯血、盗汗,极度疲乏等症状,大多数因心血管衰竭及肺水肿死亡。4、其他类型较少见:(1)胃肠型,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及腹痛,较少发现。(2)脑炎或中毒型:有严重中毒症状,如高热及明显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受损现象,晚期可出现中

9、毒性心肌损害,病死率甚高,预后不良。四、预防措施:预防流感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一)做好疫情监测,掌握疫情:我国已在23个省区设立了流感监测点。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做好疫情报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二)对流感病人要实行早隔离、早治疗。(三)对接触者的措施:流感流行期间应禁止集会,以减少相互接触的机会。居室要加强通风换气,或用食醋熏蒸,可按每立方米35毫升计算。平时要注意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注意营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力。接触者可紧急接种流感疫苗或口服金刚烷胺,以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一般人群最好戴口罩,口罩要求用七层纱布制成,并每日换洗。(四)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

10、防流感的特异性措施。由于流感病毒变异较快,疫苗的制备速度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且流感病毒的免疫常具有株的特异性,因此流感疫苗的效果至今仍不十分理想,一般只能降低发病率,不能控制流行。我国以及大多数其他国家使用灭活疫苗由高度纯化的在鸡胚中生长的病毒灭活后制成的。近几年我国使用的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烈解疫苗(灭活疫苗,进口)。1、今年使用的流感裂解疫苗的主要成分,抗原为A/新喀里多尼亚/20/99(H1N1)、A/福建/411/2002(H3N2)、B/上海/361/2002,与去年的是不一样。2、接种对象:由于流感疫苗的效果有限,而且免疫不持久,因此一般不推荐作全民接种,而只推荐重点人群及某些特殊人

11、群接种。(1)重点人群:60岁以上人群,包括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肝肾病等)、医院及诊所的医生、护士、老人护理中心、幼儿园工作人员、儿童、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交通、商业、旅游者、大中小学生等。(2)一般人群:体弱者或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的人员。3、禁忌症:对鸡蛋或疫苗中其它成分过敏者,正在发热或急性感染期,推迟接种。4、不良反应:(1)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痛、硬结。 (2)全身反应:发热、头晕、寒战、虚弱、出汗、肌痛、关节痛。上述反应无需治疗,一般12天会自然消失。如出现皮肤反应,风疹、皮疹,或罕见的神经痛、感觉异常、过敏反应等及时到医院就诊。5、接种剂量和部

12、位:成人和36个月以上儿童接种一次0.5ml,肌肉或皮下注射。635个月儿童接种2针,每次0.25ml,间隔46周,接种在大腿前内侧。6、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前12个月接种有较好保护作用,我市接种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012月份。(五)药物预防:目前公认的药物是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200mg/天,对甲型流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对乙型流感无效。流感的预防药物仍有待研究,在目前条件下,不宜滥用。五、流感的控制中国CDC流感预防控制中心提出下列策略:(一) 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二) 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三) 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作好重点人群免疫。卫生部近日已下发20042005年冬春季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流感防治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大众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SARS、流感和禽流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鼓励群众自觉报告疾病,举报疫情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2004年11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