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29232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1酸的通性一、教材分析p 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到达认识事物的才能,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拟、归纳才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酸的涵义。2、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3、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才能目的:1、使学生逐步

2、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2、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情意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打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那么,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比照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考虑、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p 、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p 、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才能。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

3、完成教学目的。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总体思路:导入回忆已学知识归纳酸的通性分析p 变化的本质酸的通性的本质酸的涵义稳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响的题目)质疑金属与酸反响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质稳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根底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根本形式构建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及以此为根底构建的学习过程可描绘如下: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学习过程(学习事件)承受器承受刺激引起注意,确保刺激被承受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告知学习目的,建立适当的预期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S

4、TM中储存提示从LTM中提取先前学习的内容通过复述在STM中保持信息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为在LTM中保存对信息进展意义编码以适当的语义编码指导学习将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引出反响,包括反响生成反响生成并进入效应器提供学习结果的反响学习结果学习者的环境中评估作业,包括提供学习结果反响时机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控制安排多种练习以帮助将来的提取和迁移根据本课实际教学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安排两次上述的学习过程(学习事件)以此到达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即为第一次学习过程,重点落实酸的通性;为第二次学习过程,重点打破金属活动性顺序。初三化学人教版下

5、册全部教案2水的组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p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为水和氢气,第二局部为原子构造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局部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消费等的严密关系,在学生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p 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络,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根底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稳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

6、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2.教学目的知识目的:a、使学生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互相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才能目的: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才能;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p 探究才能。德育目的: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展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p 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

7、分析p 。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络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3.分析p 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展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良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良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明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

8、动根据实验进展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展示课件)分析p 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展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难点也得以打破。4.课堂练习稳固,达标检测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及其污染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才能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开展”的原那么,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组织,并表达以下特点:1.培养学生观察、

9、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才能:重点改良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如今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明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考虑、分析p ,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详细,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展宏观模

10、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打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进步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挪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才能,开展智力,老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11、、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3环境保护一、教材分析p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

12、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展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浸透,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老师在认真研究、分析p 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开展、适用年级可扩大。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

13、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根底上继续探究、扩展研究。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理解。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根底。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p 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络的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

14、做起,从身边做起,比方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等。针对学生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展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理论才能。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老师可根据详细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进步环境意识。三、教学目的知识目的: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是

15、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科研意识,思维才能和表达才能等。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理论才能。学会资料的搜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才能,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理论的才能。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德育目的: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鼓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观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来、危害与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p 。难点:课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网页的制作。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法确实定各小组根据选定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污染来、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搜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老师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