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一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29183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一二十一中 刘凤影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之一,也是许多学生最易失分的难点之一。现代文阅读题材料通俗易懂,试题开放性强,能够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强调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质疑、迁移和创新,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文学因素的凸现。怎样才能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呢?二十一中语文老师刘凤影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探究,总结了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专题讲解,撰写了关于这十个考点的答题指导。这十个考点是:一、辨识型考点 二、提取型考点三、概括型考点 四、解说型考点五、语用型考点 六、品析型考点七、迁移型考点 八、见解型考点九、想象型考点 十、欣赏

2、型考点每个考点都有考点内涵解说、应对技法点拨、综合练习和答案提示,通过这种讲练结合的方式,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从今天开始,名师家教初三版将陆续刊登刘老师撰写的关于这十个考点的答题指导,敬请关注。【考点内涵解说】辨识型考点是中考阅读题中最为基础的考点。它着眼于考生能否运用有关的文体知识与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辨识,在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常出现。其常用的设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要求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进行辨识,常见的考题有“指出画线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文章第x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最主要的是哪两

3、种”等。一种是要求对文或段的结构进行辨析与划分,对文中的观点与材料进行区分。如“这段文字中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竖线在下面标出”“指出这篇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等都是常见的考题。有时候出题者也从综合的角度出题,如“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用空行隔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这个题,表面上考划分,实际上考对表达方式的辨识。【应对技法点拨】辨识型考题是阅读考查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所以应该确保不失分。在答题时应注意:依*自己最基础的语感,对表达方式进行正确判断。1.在说明是哪种表达方式时,应该运用语文教材上的说法而避免运用其他说法,特别是在辨识认证方法时更要做到这一点。2.在回答“主要

4、的方法是两种”时,要先进行辨识,然后再概括、比较,不要轻率落笔。3.答“举例”题时,要先说明,后列举:要列举简洁明了的句子;要用“如”这样的格式进行举例。4.对论说文、说明文的层次划分题,可以“总分总”“总分”“分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方面去运行判断、划分。5.做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划分题时,可从“记叙议论”“记叙抒情”“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方面去进行尝试。6.辨识题中,有时要求讲一点理由,这时最好的表达就是用一个句子说清楚自己的理由。【综合练习】(一)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

5、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1、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2、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说明理由。_【答案提示】1.举例子(不要被例子的数字所迷惑)2.防不胜防。|例如 划分的理由:第一层是段的中心句,第二层是支撑中心句的例子。(二)汉语的优美隽永还表现在它的音乐美上。汉语有四声之别,因而有

6、声调抑扬之美。既有“中华伟大”“风暴风狂”这种四声罗列的四字语,也有“翻天覆地”“罗月如流”这样平仄二分的成语。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更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音韵之美。双声如“玲珑”“茂密”,叠韵如“逍遥”“玫瑰”全重叠如“漫漫”“悠悠”,交错重叠如“丁零当啷”“稀里哗啦”。汉语讲节奏与对称,声韵调的组配,再加上音节节奏的二二为步,由此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读难忘,百读不厌。1.写出这段文字的结构提纲。_2.举例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_【答案提示】1.汉语的音乐美 (总说)声调抑扬

7、之美 音韵之美 节律之美(这三处分说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心句进行支撑,每一句又标示段中的一个层次,分析时要抓住这个关键)2.本段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例略,这里答案比较活)(三)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拢,也像加过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蛋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枝。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1.用“|”将此段文字划分为两层。2.请说明将此段文字划分为两层的理由。_3.说明本段第一层次结构的特点。_4.指出本段文字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_【答案提示】1.蛋青色|这是虽在2.理由:第一层是写白杨的形美。第二层是写白杨的神美(或第一层主要写白杨的形态,第二层主要写白杨的精神或第一层是写实,第二层是升华)3.第一层次为总一分式结构,第一句话总说,然后分干、枝、叶、皮进行分说4.描写议论(或抒情式议论)(这也是将此段文字划分两大层次的理由之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