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求异思维初探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287932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教学求异思维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教学求异思维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教学求异思维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教学求异思维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教学求异思维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学求异思维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求异思维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求异思维初探摘 要:所谓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逆向性的创造思维, 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 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为了更好地剖析历史教学的求 异思维,必须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教学过程中双 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二、教学过程中双向性求异 思维必须同步共振;三、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积极 的创新性和大胆的开拓性。关键词:求异思维;创造思维;创新性;开拓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法 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甚或成了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痼疾。那么,如何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呢?这是我 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

2、题,也是一项至关重 要的教育改革战略工程。这里笔者仅就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 谈一点管见,抛砖引玉。所谓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逆向性的创造思维,其特征是 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 新形式的思维成果。运用求异思维教学能够克服教学模式的 凝固化和一统化弊病,把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相因的体 系中解放出来。比如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传统的方法是从原 因到结果,这已成了一套定格的思维模式。它把学生的思维 框定在机械性的思维界域内,使他们的思维失去了活性。一 旦遇到较为复杂的事物、现象,他们便会束手无策,不知其 解。为了更好地剖析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必须明确以下三 个方面的问题。一、教学过

3、程中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教学一致性原则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 律。中小学各科教学或多或少有求异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但是不够突出,重视不力,教学方法不得体,历史教学尤其 如此。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单一性的教或学有悖于求异思维 能力的培养,我们只是强调,只有认识并处理好教、学过程 中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大胆地追求并能动地运 用求异思维教学,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历史教学 求异思维的语言应该是刺激和促使信息接受者思考的语言, 应该是使信息接受者同时参与信息创造的语言。历史教学的 求异思维不仅需要有生动、形象、丰富的感性材料,尤其需 要学生自我逆向性创造思维的密切协同

4、配合。通过求异思维 教学,便能发现这种思维具有凝聚、交融、互补和反馈等多 种功能。二、教学过程中双向性求异思维必须同步共振 这种同步共振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求异思维必须 与求同思维同步共振。两种思维经过交融可以解决教学中出 现的复杂、深奥的问题,采用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的方法, 逆推反正,同中求异便能找得最佳答案。二是要求更新历史 教学的观念,促使历史教学信息的思维辐射与学生接受信息 的思维聚合同步共振。历史这门人文学科的可知性、过去性 强,且层次交迭,范围广,意象远,而且只有当教、学过程 中思维的辐射与聚合协同共振时才能奏出一曲和谐悦耳的 新乐章。三是必须透彻全面理解同步共振的内涵。不能将

5、同 步共振错误地理解为“同行”、或“超前”。其本意是指教师 使用求异思维教学与学生自我求异思维的相互感应、积极配 合、相互制约、互补反馈,得出与众不同的新思维成果。只 有这样,学生在接受求异思维的训练后才能准确地去把握新 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解 决复杂的问题。为什么高考文科考生有人面对历史材料分析 题、问答题总感到棘手,以至很被动?究其原因,那是因为 他们的思维中缺乏大胆的创造性、求异性,总把自己的思维 局限于常规性的思维框架里。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教师虽然 大胆地运用求异思维教学,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只抓 住了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求同思维即聚合思维的返流作用。求

6、异思维并不排斥聚合思维,只有当它们协同共振才能出现正 常现象。所以,教师在增强自身的求异思维功能的同时,要 对学生加强求同、求异两方面思维的训练。聚合思维在于求 同,发散思维在于求异;运用求同思维,分析便能透彻全面, 还便于寻找规律;运用求异思维,分析便会精辟新颖,从而 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三、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积极的创新性和大胆的开拓性因果联系仅仅“只是世界性联系的一个极小部分” ,而“相互作用才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 。学生只有掌握了事 物的现象、本质和某些结论的来龙去脉,大胆地运用求异思 维,于“异”中把握其个性特征,才能认识历史发展的特殊 规律。如讲英国工业革命,如果

7、教师一反传统型的先因后果、 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罗列法,而采用以图表、文字、数据 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新成果,让学生在惊讶中追寻其历史根 源的方法教学,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才是一个真正的发 现者、探索求新的人。我们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在于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变要 我学为我要学,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传统的因果联系的思 维模式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处于抑制的“休眠”状态,而求异 思维对问题的解答则不限于一种方法或一种结论,而是辐射 性的思考,提出大胆的设想,寻找各种各样解决的方法。笔 者在上历史课的时候,碰到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 既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

8、赞扬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精神?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既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为什么又 说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不是正义的战争一定会取得 胜利?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有很高层次的开拓求异性, 是求异思维的信息反馈。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既要给学生 以知识方面的答疑,更要给学生这一良好的求异思维苗头以 鼓励与进一步引导。总而言之,求异思维是一种高级水准的思维,是人的智 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有经验的教师特别 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广阔性、 深刻性、 独立性、批判性、 逻辑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反馈性,克服片面性、表面性、 模糊性、线粒性等弱点,努力为学生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 使日益深化的智力不断发展更新,培养智能型全方位人才。作者简介:王连玉;出生年月: 1970;性别:男;籍贯:河北省承 德县;工作单位: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第一中学;职称:中 学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