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与莼菜说课稿.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28717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藕与莼菜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藕与莼菜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藕与莼菜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藕与莼菜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藕与莼菜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藕与莼菜说课稿龙华中学 刘卓各位老师,大家好!藕与莼菜这节课已经上完了,我把我这节课的相关情况再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篇课文是初一上册第二单元“故乡情思”中的第三篇,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美文,作者叶圣陶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学生应学习、体会。其次,叶圣陶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细密的观察,客观的写实,平实朴素、自然淡雅的语言风格在本文有显著的体现,所以我把引领学生钻研本文,赏析、品味语言设计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此外,学习本文,体

2、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所以感受作者的爱乡恋乡之情也是我上这节课的一个重点。我们的学生,已经学过了本单元的社戏、滹沱河和我,对于借物抒情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对思念故乡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体验,但是对于“语言风格”的体会,他们还欠经验与火候。所以这一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2、品味本文平实朴素、淡雅自然的语言风格。3、了解文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其中,“品味本文平实朴素、淡雅自然的语言风格。”设为教学重点与难点。采用了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等几种教法学法。课文不长,因为社戏与滹沱河和我的“铺垫”,内容也不算深,所以1课时就完成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正

3、如大家所见的分五个部分:一、导入 由检查课前布置的预习内容从父母处调查故乡的特产,并交流父母谈起故乡特产时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导入,然后提问:叶圣陶先生最难忘的故乡特产是什么?从而进入新课教学。这样安排既可顺利切入主题,又可在交流中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贴近主旨。二、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这一部分,我分成三个步骤进行。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步骤包括简介作者、检查字词预习情况、散读课文、圈画并且品味文中描写故乡和“藕”与“莼菜”的句子等环节,这一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沉浸、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对故乡的一往情深。2、激疑探究,谈论交流。先组织学生讨论“故乡的”藕与

4、莼菜与“这里的”藕与莼菜有什么区别,使他们在质疑探讨中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然后引领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对比和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归纳文章主旨。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请学生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朗读并赏析;(如果学生找的句子不典型,老师就示范朗读描写藕农的有关句子,请学生思考文章的语言风格。)然后教师总结语言特点:朴实平易,淡雅自然。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通过这种体验式阅读,体会作者语言平实的特点。三、拓展延伸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两个问题:1、社戏中结尾处写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过那夜

5、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你能理解作者的感觉吗?如何理解?2、王维的杂诗(其二)中写到“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按理说,难得见到来自故乡的友人,想问的要问的该问的事情很多,可为什么作者一概不问,却问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这两项内容是以前学习过的,现在把他们融会贯通,使学生更真切地理解以物来承载感情的方法和效果。 四、小结 请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把他今天学到的内容概括一下,其他同学补充;借此再次复习巩固文章的内容、主旨、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五、布置作业1、抄写要积累的词语,对生字词注音、解释。2、描写自己家乡的特产(300字左右)。3、拓展阅读。参考篇目:故乡的野菜(周作人)、咸菜茨菰汤

6、(汪曾祺)、想北平(老舍)、乡里旧闻(孙犁)、乡愁(余光中)等。作业中1、3两题可以巩固新课所学内容,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第2题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可以考察是否能学以致用。反思:美文需要教师先仔细研读文本,体悟出作者的深意,这样才能恰当地引导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这篇课文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心并不难。可是才初一的孩子,要他们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感受平实朴素语言中浓浓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整堂课的效果看,教师自己必须先沉浸文本,才有可能带领学生一起进入到文本当中。最后补充一点,以前的教学我会比较注重文本本身,但郭沫若的这篇藕与莼菜属于名家美文,让学生学习本文,除了学习写作手法、品味语言风格等目的,开拓视野走近名家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所以我在本文的开拓性地联系了学过的鲁迅的故乡、王维的杂诗,作业布置中介绍学生阅读其他的名家名作,也正是切合此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