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286960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支撑。“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提出了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全省“十四五”期间促进就业工作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规划。一、发展环境“十三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

2、艰巨繁重的就业任务,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五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6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均值保持较低水平,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40亿元,扶持个人创业和带动就业278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3.5万人,帮扶23万余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8万余名就业困难人员、131.5万余名农村贫困劳动力、5万余名退捕渔民就业创业,高技能人才总量从121万增至149万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3、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根本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点没有变,为我省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将更加凸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不断催生

4、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兴就业创业机会日益增多,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孕育巨大发展潜力,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仍然较大并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劳动力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为促进就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要看到,“十四五”时期就业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趋势。发展不足仍然是我省的基本省情,经济总量不大、人均不高、结构不优、创新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城镇青年、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增大,常态化帮扶制度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规模性失业风险不容忽视

5、,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亟待加强,就业替代效应持续显现等问题依然存在。总之,就业形势仍较严峻。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期就业领域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全面分析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聚焦精准发力,不断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

6、神,以共同富裕为方向,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主要目标,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注重权益保障,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切实防范和有效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成果成效推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利益问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7、,促进平等就业。坚持就业优先。稳住经济发展态势,继续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和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取向,聚力支持就业。坚持扩容提质。持续营造优良就业创业环境,多措并举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有效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促使劳动力市场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破除就业领域固有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整合政策、服务、培训等各类资源,强化政府责任,推动市场和政府更好结合,统筹兼顾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

8、系,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坚持底线思维。紧盯关键环节、围绕突出问题,瞄准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因地因企因人加强分类帮扶援助,严密防范失业风险,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就业形势持续平稳。城镇新增就业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城乡、区域就业机会差距逐步缩小,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实现基本同步提高,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劳动权益保障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更趋和谐,更多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结构性就业矛盾得到缓解。人力

9、资源质量大幅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加匹配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省从事技能工作的劳动者总量达到100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动能持续释放。创业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带动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创业成本不断降低,创业服务实现跃升,劳动者投身创业创新活动积极性不断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就业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应对机制不断健全,援企稳岗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失业人员保障范围有效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得到及时就业帮扶,规模性失业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三、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稳步扩大就业容量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

10、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就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促进和扩大就业的导向,健全与就业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促进消费、增加有效投资拉动就业,通过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制定实施宏观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对就业的影响。构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县级以上政府促进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完善就业目标责任考核和督查机制,凝聚就业工作合力。稳定提升制造业就业。深入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

11、竞争力,促进制造业提质增能,加快数字化发展,畅通国内外产业循环;大力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推动江西省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更多制造业就业增长点,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增强制造业就业吸引力,缓解制造业“招工难”问题。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技能培训深度融合,开发更多制造业领域技能型就业岗位,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就业。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体系。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持续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升级,

12、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鼓励商贸流通和消费服务业态与模式创新,引导夜间经济、便民生活圈等健康发展,稳定开发社区超市、便利店、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充分释放服务业就业容量大的优势。拓展农业就业空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吸纳带动更多就业。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快富硒农业发展,培育赣西富硒区、赣南富硒区、环鄱阳湖富硒区三大产业板块,提高农村地区就业承载能力。鼓励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创办家庭工场、手

13、工作坊、帮扶车间等,支持自主就业,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新建精深加工项目,持续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五)培育新动能带动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我省打造成为数字经济产业重要基地,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健全数字规则,强化数据有序共享和信息安全保护,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抢占数字产业化发展高地。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转型赋能,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机会。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14、带动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创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建立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制定扶持灵活就业政策,鼓励个体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引导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规范平台企业用工,明确平台企业权益保障责任。(六)增强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支持民营企业稳定发展增加就业。完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和政策体系,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政

15、策,持续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增强就业岗位创造能力。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完善融资增信支持体系,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提高融资便利度。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救助纾困机制。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七)落实乡村产业振兴战略拓宽就业渠道。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实施强县工程,建设一批卫星城镇,激发就业内生动力。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城流动聚集,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把乡镇建设成拉动农民就业的区域中心。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脱贫人口等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促进就

16、业作用。分类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集聚提升类村庄,重点推进生产生活条件改造提升,发展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特色产业稳定就业。城郊融合类村庄,重点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承接城市功能外溢。特色保护类村庄,重点保护村庄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传统建筑,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促进当地就业。四、强化创业带动就业能力,释放就业倍增效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更加良好的成长空间,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各类人群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创业动能充分释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八)营造优良创业环境。深化创业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最大限度解除对创业的束缚。推动简政放权、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