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玻璃体病.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286812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玻璃体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八章 玻璃体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八章 玻璃体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八章 玻璃体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八章 玻璃体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玻璃体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玻璃体病.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玻璃体病 玻璃体是一种特殊的黏液性胶样组织,正常情况下呈透明的凝胶状态,主要由胶原纤维和交织在其中的透明质酸组成。玻璃体本身无血管,原发病较少,其疾病主要继发于周围组织的病变。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玻璃体由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液化)及透明度发生改变(混浊)。一、生理性飞蚊症 生理性飞蚊症(physiologic myodesopsia)是指不少中、老年人眼前有飘动的小点或细丝状物,有时闭眼也可见到,但检查不出任何病变。 病因 该症为玻璃体内残留的胚胎细胞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所致。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自觉眼前有点、丝状物,特别是面对白色背景或晴朗的天空时明显,暗处则不明显,不影响视力,长期

2、观察极少变化。 2用检眼镜、裂隙灯及三面镜检查均未能发现玻璃体内有混浊物,眼底检查也正常。(二)鉴别诊断 1病理性飞蚊症 是因玻璃体炎症、出血、变性等所致,眼前呈絮状、点丝状黑影飘动。黑影可进展,形态可变,视力受影响,用裂隙灯、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可发现玻璃体、眼底有病理性改变。 2固定性飞蚊症 是晶状体、角膜混浊所致。眼前黑点、黑斑不移动,与眼球运动方向一致,为固定状黑影,视力轻度受累。治疗向病人解释,无需治疗。 二、玻璃体炎玻璃体炎(vitreocapsulitis)是指因炎症产物进入玻璃体,使玻璃体由透明变为混浊。 病因 1外源性感染 常发生于眼球穿孔伤、内眼手术后、角膜溃疡穿孔等,致病菌

3、直接从伤口侵入眼内。 2内源性感染 由身体他处的化脓病灶经血行进入眼内。 病理 为急性化脓性眼内炎,多形核白细胞大量积存于晶状体后空隙、玻璃体基底部、视盘前及克劳奎特管内。晚期则形成睫状膜及视网膜前膜,导致睫状体及视网膜脱离。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有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病史。 2早期症状轻微,眼前可有黑影飘动或闪光感流泪。发展快者可迅速出现畏光、流泪、眼球剧烈疼痛,头痛及视力减退。 3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混浊、水肿等。 4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混浊,玻璃体内可见灰白色颗粒状或棉絮状混浊物,重者可见前房或玻璃体积脓。眼底红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呈现黄白色反光。 (二)实验室检

4、查 包括:结膜囊或伤口处刮片及细菌培养;前房穿刺,抽取房水或玻璃体液进行检查及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 (三)鉴别诊断 无菌性眼内炎:见于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后过重的虹膜、睫状体刺激应用性反应,也见于晶状体皮质释放引起的过敏反应。症状较轻,视力轻度减退,病情相对稳定,大剂量激素治疗,症状可迅速缓解。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对内源性感染者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2玻璃体内注药 根据玻璃体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谨慎应用抗生素,准确掌握注射剂量。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200ug(1ug=1U)加地塞米松360ug,或庆大霉素200ug加林可霉素200ug加地塞米松360ug直接注入玻璃体腔内。对真菌感染者,首

5、选两性霉素B 5ug注入玻璃体腔内。 3全身应用抗生素 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钠等静脉滴注。4球旁或结膜下注射 常用庆大霉素(20mg)加地塞米松25mg,1次日,共3-5次。5局部点药 可用05庆大霉素眼药水、025氯霉素眼药水、03诺氟沙星眼药水等。6局部热敷、散瞳及支持疗法。(二)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内炎的有效手段,可消除病灶,有利于药物在眼内扩散,增强药效,抢救视力。切除时在每毫升灌注液内加庆大霉素8-12ug,或庆大霉素4000ug加林可霉素4000ug加入500ml灌注液内。术毕再在玻璃体腔内注入庆大霉素200ug。对病情持续恶化,炎症向

6、全眼球炎发展,视力又完全丧失者,则考虑行眼内容摘除术。 三、玻璃体变性玻璃体液化玻璃体液化(synchysis)是指玻璃体由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玻璃体腔内出现含水的腔隙。 发病机制 -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原来呈凝胶状态的玻璃体逐渐脱水、收缩,发生凝缩变性而成为溶胶状态。玻璃体液化除常见于老年人、高度近视眼外,也可发生于长期眼内炎、玻璃体积血、眼球外伤及眼球内异物等。 诊断 临床表现: 1患者一般无感觉,敏感者可有飞蚊症或闪光感。 2裂隙灯下可见液化区呈黑色空间,无反光面,只有少量纤细的透明纤维随眼球运动而飘动;非液化纤维可发生收缩或移位,重叠而成小片状或膜状混浊物,薄而松弛如绸带,活动度大

7、。 治疗 无需任何治疗。 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是指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的分离,通常在老年玻璃体液化的基础上发生。 病因 常发于老年人、近视眼或眼外伤,因玻璃体退缩而形成。 发病机制 最初是玻璃体中央部液化,形成一些小的含水腔隙,以后,液化范围慢慢扩大,使小腔逐渐融合成一个较大的空隙。因囊腔外周的玻璃体皮质逐渐向中心塌陷,或因囊腔外周变薄的皮质穿破,液化的玻璃体进入玻璃体下腔,而使玻璃体与视网膜发生分离。 诊断(一)临床表现1病人有闪光感,尤其在眼球运动时出现,或眼前有黑影飘动。 2裂隙灯下,脱离的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内界膜之间为液体

8、充填,上部后脱离时,玻璃体因重力逐渐下沉,可见玻璃体上方有黑色空隙,称玻璃体塌陷。 (1)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多为上部局限性的后脱离。 (2)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与视盘的生理粘连拉开,玻璃体膜与视网膜分离而留有间隙。检眼镜可见视盘前方有圆形或椭圆形、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形混浊(Weiss环),这就是视盘上扯下的胶原纤维残迹,日久则形成团状混浊,敏感的患者主诉眼前有环形黑影。 (二)鉴别诊断 1早期视网膜脱离 检眼镜检查可发现视网膜有裂孔及视网膜局限性脱离。 2生理性飞蚊症 病人除眼前黑影飘动外,无病理性体征。 治疗 不需治疗。但因玻璃体后极部脱离的牵引可引起黄斑水肿,局限性的后脱离可引起视网

9、膜破孔导致视网膜脱离,故应对有症状的患者做散瞳检查和随访观察。尽量避免弯腰低头劳动。四、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是指由眼外伤及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血液直接流人玻璃体,积于玻璃体中。 病因 1眼外伤及内眼手术后。 2全身病引起,如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3眼病引起,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裂孔、老年性黄斑变性、渗出性视网膜病、眼内肿瘤、早产儿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少量玻璃体积血时,病人常诉眼前有黑影飘动,或觉视物模糊。检眼镜下玻璃体内有尘状、块状、片状、絮状黄色或红色的血凝块。2大量玻璃体积

10、血时视力急剧下降,或仅有光感。检眼镜透照下眼底无红光反射,不能看到眼底。(二)特殊检查 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均匀的点状回声或斑块状回声。陈旧性出血或伴有玻璃体增生时回声不均匀。 (三)鉴别诊断 1退行性玻璃体混浊 多见于高度近视或视网膜色素变性。常双眼发病,病程逐渐加重,视力逐渐下降。检眼镜下玻璃体呈絮状、条状混浊。 2炎性玻璃体混浊 常由葡萄膜炎、眼内炎及穿孔伤后的感染引起。检眼镜下玻璃体呈灰白色点状、线状或胶状混浊。如炎症同时有渗出物时,则呈球状或絮状体飘游于玻璃体内。当玻璃体充满脓液后,瞳孔区呈黄白色反光。治疗1病因治疗。 2安静卧床,给予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止血敏)lOOmg肌内注射或

11、卡巴克洛(安络血)lOmg肌内注射,每日一次。氨甲苯酸(止血芳酸)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250mg。 3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可用抗凝血药或血管扩张药治疗,如肝素、血塞通(血栓通)、曲克芦丁(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4出血停止稳定后,用酶制剂或促进吸收的药物,如透明质酸1500U肌内注射,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尿激酶2000U溶于05mi生理盐水中,结膜下注射,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也可用普罗碘胺(安妥碘)2ml肌内注射,每日一次,2-4周为一疗程。 5糖尿病性眼底病变、静脉周围炎、中央静脉阻塞的患者,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后,对新生血管区、缺血区进行激光治疗

12、,以防再出血。 6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陈旧性玻璃体积血最有效的方法。应根据出血的原因、积血量,玻璃体混浊的程度、范围,有无视网膜脱离,视功能情况等选择手术时机。一般应在积血后36个月内考虑手术。穿孔伤引起的重度玻璃体积血应在积血后24周考虑手术。玻璃体积血合并有视网膜脱离应及早手术。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指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复位手术后以及眼外伤等情况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在视网膜表面和玻璃体内游走、附着、增生,形成细胞性膜,合成胶原并收缩,造成牵拉性

13、视网膜脱离的病变。 病因 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见于巨大裂孔、多发性裂孔、马蹄形裂孔或新月形裂孔等。 2视网膜手术中过度冷凝及反复巩膜压陷。 3多次手术、注气、放液等操作造成的创伤性炎症。 4眼球穿孔伤,钝挫伤,玻璃体积血。 5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 6某些眼病及全身疾病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 病理 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在脱离的视网膜的内、外表面和玻璃体后表面形成具有收缩能力的细胞性膜(参与的细胞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牵拉视网膜,致使视网膜全脱离,以至眼球萎缩。 诊断 (一)病史 1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有导致PVR的

14、诱发因素,如视网膜裂孔、多次手术、术中过度冷凝、玻璃体积血、眼球外伤等。 (二)症状 视力减退,视物变形。 (三)眼底表现及临床分级 1983年,国际视网膜学会根据视网膜表面膜及视网膜脱离的程度和范围将PVR分为A、B、C1-3、D1-3四级。 A级:玻璃体轻度混浊,玻璃体有色素游离及色素团块堆积。 B级:视网膜表面有皱褶,裂孔卷边,血管扭曲抬高,表明有增生膜存在。 C级: C1:一个象限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褶。 C2:两个象限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褶。C3:三个象限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褶。D级:指固定皱褶累及四个象限,视网膜全脱离呈漏斗状。D1:视网膜全脱离,呈宽漏斗。D2:视网膜全脱离,呈窄漏斗,漏斗前口在45o范围内。D3:视网膜全脱离,呈看不到视盘的窄漏斗,称闭合性漏斗。(四)B超检查可见玻璃体暗区内有不规则点状、片状或条状回声,视网膜与球壁环分离成V形征。 治疗 1。对A、B级病例,可根据情况选用巩膜外垫压、环扎、放液、巩膜外冷凝等。 2,对C级和D级病例,一般需行玻璃体内手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