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五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286791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五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五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五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五篇.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五篇有关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五篇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1 课前检测: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2、在消费理论中,人们经常利用 、 等无性生殖的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3、 昆虫的特点:身体可以分为 、 、 三局部;头部有一对 ,一对 和一个 ;胸部有三对 ,一般有2对 。体外还有防止水分散失的 。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理论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消费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重点难点:完全

2、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教学设计:一、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1、 生殖:有性生殖2、 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P9页图唐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蚕的默默吐丝行为赞扬了一大批甘于奉献的人。不过,应对此诗句稍作改动,因为蚕虽然丝吐尽了,但并未死亡,只是化为蛹了,所以古人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特点:变态发育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二、 其它昆虫的发育1、 昆虫的发育都是变态发育2、 变态发育的种类: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

3、粉蝶、蚊、蝇等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也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四个时期, 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卵、假设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运的昆虫还有蟋蟀、螳螂、蝈蝈等蝗虫的发育和家蚕是不同的。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仅有很小的翅膀。它的一生中也出现蜕皮现象,共蜕皮5次。3、 蜕皮:昆虫的发育过程之所以有蜕皮现象,原因是旧的外骨骼限制身体的生长。完全变态的昆虫蜕皮发生在幼虫期。家蚕的幼虫要蜕5次皮才能化蛹。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蜕皮发生在假设虫期。蝗虫的假设虫跳蝻要经过5次蜕皮

4、。4、比拟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比拟一样点不同点家蚕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变态发育蝗虫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卵、假设虫、成虫三个时期, 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变态发育板书设计: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有性生殖二、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例: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卵、假设虫、成虫 例:蟋蟀、螳螂等课后稳固:1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A 卵假设虫蛹成虫 B 卵蛹假设虫成虫 C 卵假设虫成虫 D 卵蛹成虫2跳蝻是蝗虫的幼虫,它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 A 形态构造不同 B 生活习性不同 C 身体较大 D 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3对蝴蝶的

5、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受精卵、毛毛虫、蝴蝶、蛹 B受精卵、毛毛虫、蛹、蝴蝶C蝴蝶、毛毛虫、受精卵、蛹 D蛹、毛毛虫、受精卵、蝴蝶4. 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在发育过程中要屡次蜕皮,如蝗虫要经过5次蜕皮才能发育成成虫。那么他们蜕皮的原因是 A. 进展气体交换 B. 外骨骼不能随生体的生长而生长C. 减轻体重,利于运动 D. 蜕掉原来的外骨骼,使运动灵敏5蚕茧代表家蚕的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6、明辨是非所有昆虫的幼虫都要经过五次蜕皮。 蝉的假设虫所蜕下的皮称为蝉蜕。 昆虫的发育过程之所以有蜕皮现象,原因是旧的外骨骼限制身体的生长。 蝗虫的成虫不再有蜕皮现象。 蚕的幼虫吐丝作茧

6、是为了人的需要。 7、比拟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比拟一样点不同点家蚕生殖方式都是发育都是 发育完全变态蝗虫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学会设计对照实验;能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说出影响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进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养成与别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难点】怎样设置对照实验。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种子

7、的一生”视频,设疑:种子一生的开场有什么奥秘呢?从而引出新课。二新课讲授1、提出问题1师提出问题:一周之前我发给大家每人5粒菜豆种子,让你们体验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如今谁来描绘一下你培养的过程?学生简要描绘。老师继续设疑:2在你们培养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考虑过: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根据你们的生活经历和已学过的知识,谁来大胆作出几个假设?2、作出假设预设学生做出的假设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肥料都有可能是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1针对学生作出的假设,老师向学生质疑:“哪些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分析p 排除几个非必需的条件。排除“土壤、阳光、肥料

8、”这几个条件2继续设疑:“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温度?”这个假设表述准确吗?应该如何表述?引出“适宜温度”3、制定实验方案老师首先以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为例,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实验设计思路。讨论提纲如下: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拟好?胚完好且是活着的种子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罐头瓶、吸水纸、标签,除此之外,你们还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呢?冰箱、水等3怎样探究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要分成2组。一组是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0,该组为对照组;一个为较低温度0,该组为实验组4这两组实验中,除了温度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保证完全一样呢?强调控制变量5每一组应当有

9、多少粒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减少实验误差待如上问题解决之后,引导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想要探究的条件,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然后,分组汇报探究方案,老师进展评价。4、课下施行、观察记录师: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只能在课下进展实验并观察记录了。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注意每天观察,同时观察三小结作业学生总结本节收获。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起施行实验方案,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下节课一起分享。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3 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

10、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性状的调查和图片、图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尝试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对生命的考虑和对生命的热爱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区分性状与相对性状;2。 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什么是遗传?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请举例。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什么?DNA 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存在与染色体上。提出问题:生物的性状与遗传物质间有什么关系?细

11、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到下一代的?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父母能否直接将详细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阅读资料,寻找答案。3、认识基因与染色体1染色体: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构造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各种不同物种生

12、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构造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一样,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播送、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2基因:“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生疏。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

13、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假设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一样,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4、分析p 基因的传递过程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怎样才能使孩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父母一样呢?分析p 图213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示意图。我们在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每个受精卵又是由卵细胞和精子交融而成的。即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络父

14、母与子女的构造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只有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一样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比?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亲密的关系。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由于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 A染色体又叫基因 B染色体位于基因之中C一条染色体上由许多基因 D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2每个人都是由_发育来的,而_又是由_和_交融而成的,由此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_遗传给他们的子女的。3基因的作用是 A改变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B控制某些生物的性状C遗传给后代 D发生变异,产生新物种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人的受精卵里有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也有46条染色体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