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设计的优缺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28428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化设计的优缺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模块化设计的优缺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模块化设计的优缺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模块化设计的优缺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模块化设计的优缺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化设计的优缺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化设计的优缺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化设计的优缺点_模块化组织理论研究综述摘要:20 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模块化”成为 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命题受到理论界的重视,模块化组织作为网络经济条 件下的组织管理新范式成为产业组织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对国内外 关于模块化组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相关研究可以归纳为三条主线: 一是研究模块化组织的成因与特性;二是研究模块化组织内在的运行机制 及其治理模式;三是研究模块化组织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优势,以及这种 优势在企业绩效与竞争力方面的具体体现。关键词:模块化组织;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模块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命题 受到理论界

2、的重视,模块化组织作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 形式成为产业组织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与传统竞争时代相比,新的竞争 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型的科层制组织形式被松散的 网络组织形式所取代;生产不再仅仅由一个纵向一体化企业来独立完成, 而是由网络组织中的成员企业跨越各自边界来共同完成一项生产职能,这 种松散的企业组织形式被称为模块化组织。一、模块化组织的形成和特性(一) 模块化组织的形成动因关于模块化问题的研究最早应追溯到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古典经 济学家亚当 斯密(1776)在国富论一书中特别强调了专业化和分工的 核心作用,认为他们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III在这篇巨著

3、中提到的制 针工厂的例子被看作是最早的模块化分工的案例。继斯密之后,杨格 (1928)将分工理论的研究推向深入,提出了杨格定理,强调“获取递增报 酬依赖于分工的不断演进”,认为分工的演进表现为迂回生产方式的加强。 杨格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模块化组织的概念,但是它提出的迂回生产方式 为模块化组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铺垫。虽然关于模块化的讨论很早就出现了,但由于知识经济来临之前产业 组织是以追求大规模生产的福特制为基本形态,所以模块化在很长一段时 间里只是作为一种工业设计的方法,并没有被运用到组织设计中。模块化 组织真正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引发学术界的关注始于上世纪90 年代。 鲍德温和克拉克199

4、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经典论文一一模块化时 代的管理的发表与2000 年他们合作的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第 一卷的出版,使模块化理论真正得到了它应有的重视。青木昌彦等(2003) 在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一书中综合了日本和美国关于模块化 理论的前沿研究成果,提出了模块化的概念及运行等重要理论。关于模块化组织的形成动因,学者们从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一是外生 性动因,即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的模块化变革要求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 模块化,表现为组织结构对内外部环境的反应;二是内生性动因,即分工 经济及模块化的效率机制表明组织模式的发展方向为模块化结构,体现为 内生自然演化的结果。从外生性动因的层面看,在

5、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的 到来使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模块化”不仅成为在产品设计层面 的主导潮流,并进而影响到组织设计层面。模块化的演进遵循“技术模块 化一产品模块化一产业模块化一组织模块化”的发展道路,组织也在这一 演化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模块化组织的雏形。Sanchez和Mahoney(1996)指 出,“模块化的产品设计需要企业组织设计的模块化”,模块化的产品设 计思想和方法直接促进了模块化组织的产生。Schilling和Steenma(2001) 用美国 330个制造产业的数据来研究产业输入和需求的异质性对模块化组 织形式的影响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标准的有效程度、技术的

6、变化速度 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推动了组织的模块化的进程。(二) 模块化组织模式模块化组织是产业分工系统中出现的一种中间组织形态。对于模块化 组织模式的分类,学者们分别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设计、制造的角度进行 了研究。Langloi和Roberton(1992)从产品制造的角度,最早把模块化的企业 生产网络基本分为两种类型:核心生产网络和分散生产网络,在核心企业 协调型网络组织中,核心企业居于领导地位,通过协调各个成员企业之间 的运作,发挥职能集成和产品集成的作用;各成员企业依附于核心企业, 分别就自己所从事的职能活动服从统一安排、提供信息、并及时将活动产 出移交给核心企业以进行最终产品的整合和集成。

7、而在分散型网络组织中 并没有一个居于领导地位的承担整合和集成作用的企业,各个成员企业根 据其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有目的地向承担价值链中下一职能的企业提供 信息和产出转交活动,依靠这种类似流水线的连续过程生产产品并提供给 消费者。此外,周鹏(2004)根据企业之间实力地位和影响力的大小,将组织模 式分为核心型企业网络组织模式和分散型企业网络组织模式。雷如桥等 (2004)将适应模块化产品设计、制造的组织模式归纳为一体化的企业组织 模式、核心企业协调下的网络组织模式和模块集群化的网络组织模式。苟 昂和廖飞(2005)认为围绕产品或功能的模块化来进行部门或分公司的价值 链的分解,就是企业内部模块化的

8、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一体化的模块化组 织形式;而企业所进行的外包、代工及企业联盟等就是企业外部模块化的 过程,其结果是形成核心企业协调下的模块化组织形式。温承革等(2006) 根据模块之间信息传播渠道的不同,将模块化生产网络划分为链式、轮式 及星式组织模式。(三) 模块化组织的特性青木昌彦认为,模块化组织是对传统产业组织形式的颠覆性改变。很 多学者发现模块化组织具有与传统产业组织形式不同的特性,概括起来包 括组织结构、组织边界、组织文化等方面。1 组织结构模块化2 组织边界模糊化模块化组织边界具有模糊化的特性。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由此带来 的交易成本的显著降低推动着模块化组织边界日趋模糊化。组织

9、边界模糊 化并不是指物理界限的模糊,而在于交易边界的柔性化和可变性。模块化 使得组织越来越关注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协同效应,组织开始将许多内部 活动外包出去,或者将原本的外部活动纳入组织的管理运作体系。组织内 部的交易行为也开始显现出外部特性,组织不再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预 下级生产部门或子公司的运作,而是通过内部的市场机制达成交易,这意 味着模块化组织中不存在企业与市场的明确边界。3 组织文化开放化模块化组织文化具有较强的兼容开放性。由于模块化组织内部鼓励试 错,强调创新,知识的传播与共享需要开放的组织文化与之适应。组织内 部嵌入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以信任为基础的,崇尚合作,鼓励创新的文化 氛围

10、。二、模块化组织运行机制学者们从组织设计、价值创新机制以及治理模式等方面对模块化组织 的运行机制进行剖析。模块化的组织设计决定了区别于传统组织形式的价 值创新机制和治理模式,这也构成了模块化组织运行机制的重要方面。(一) 模块化的组织设计关于模块化组织的设计思想,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确定模块化组织的价值主张与价值取向,这决定着组织的战略性资源与价 值网络之间的界限,即决定“自制还是外包”;二是进行可分裂技术识别 决定动态的模块化技术对各个模块化组织选取和放弃;三是共同演进的组 织设计思想,强调各子模块之间目标一致、共同创造价值。Baldwin(2000)用设计结构矩阵说明产品的

11、模块化设计过程,通过分 立与替代、增加与去除、归纳与改变的模块化操作,创造系统价值。随着 模块化程度的加深,组织结构、流程以及组织边界等必须重新设计,以适 应技术的不断演进,组织模块化因此而成为组织设计的必然选择。根据现 有的组织设计理论范式,组织模块化设计不仅指组织结构设计,同时还包 括模块化组织内部制度设计。郝斌和任浩(2007)构建了组织模块化设计的 价值创新原理,用“结构构建(t rue ture)制度设计(Sy tem)f价值创新 (Value)”的SSV范式概括模块化组织构建的逻辑路径。张治栋和荣兆梓 (2006)提出了结构-背景-变化的 SBC 分析范式,认为通过有效的模块化组

12、织设计,创造设计期权,有利于吸纳来自底层的创造力量,促进了设计规 则市场的形成,并不断激励设计演进。从结构方面看,包括主导模块、职能模块、经营模块的设计及各模块 之间的架构关系设计;由于模块化组织是一种松散的耦合,因此,模块化 的设计必须能够保持各自模块独立运转,并维持组织结构的系统性和整体 协作。除宏玲(2006)建议模块化组织架构需要从两个维度着手:业务开发 管理部和能力要素管理部。她进一步将能力要素分拆为物质能力要素、交 易能力要素和知识能力要素,通过能力要素的集成实现模块化组织的优化。组织流程的模块化设计需要以可分性和价值行为标准、以独立运作为 依据对一体化流程进行分解并重新结合一些相

13、关流程,形成组织流程的模 块化。赵卫东(2005)认为,模块化组织流程设计应该以客户为中心,通过 能力模块的组合实现流程的快速重组。由于组织运行从产品转向流程和能 力,再造、敏捷和柔性成为模块化组织关注的焦点。并且,由于外界环境 时刻处于变化中,组织模块之间的“系统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模块化的组织设计同样存在着“模块化改造”的成本。一方面 来自于把相互依赖的系统进行模块化的成本;另一方面来自于组织内部并 行的功能模块的实验成本和机会成本。此外,子模块得到更多授权的同时, 也丧失了部分规则的制定权,以及部分的控制权。组织模块化设计的目标在于掌握产业进展;通过模块及其组合有效利 用外部资源;

14、适应产品模块化并对市场作出灵活反应等等。但是,在组织 模块化设计的具体实践中,一些问题仍需要引起注意:根据行业特点决定 组织模块化的设计重点;掌握模块化的最优规模,避免过度模块化;并非 所有的行业都适合模块化,盲目的模块化会陷入“模块化的陷阱 ”(Baldwin&Clark, 1997)。(二) 模块化组织的价值创新机制在新经济超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建立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必须要 以顾客为中心整合组织内部资源和能力,实现价值创新。在共同界面规则 下,模块化组织中的子模块通过松散的耦合实现“背靠背”的竞争,从而 使系统实现价值增值,这正是模块化组织运行机制的本质(徐宏玲,2006)1 以需求创新

15、为目的的信息沟通机制围绕需求创新所构建的信息沟通机制正在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而组 织内部根据不同模块的经济地位和稀缺程度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沟通机制。 模块化组织中的信息沟通机制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自上而下的;一 类是双向交互式的。在青木昌彦(2003)提出的金字塔型模块化组织中,由 模块化集成供应商负责制定和传输信息,其他模块没有决策参与权。这种 模式下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由上至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沟通面狭窄, 但决策效率较高,内部协调成本较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认可图纸方 式”就是这种信息沟通机制的典型案例。而在信息同化和信息异化型组织 中,舵手与子模块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与双向反馈,这种交

16、互式的双向信息 交流,决策正确性高,沟通较充分。并且双向反馈的信息沟通机制使模块 化组织内的制度不再具有传统的刚性约束,而是弹性、动态和自律的有机 结合。通过对子模块的动态战略选择与放弃,模块化组织实际上已经产生 了一种竞争的、动态的、不断调整的制度规则。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间 的信息反馈大多体现出双向交互的沟通机制。2 基于动态知识链的知识创新机制信息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新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主导要素,知识分 工和共享的外部性导致模块化的产业分工和模块化组织的形成与分化;因 此,围绕知识存储、转移、创造、共享的知识创新和组织学习机制是模块 化组织运行机制的核心问题。模块化组织为知识流动提供了网络平台,同时它的组织特性又有利于 促进知识流动和整合。模块化组织通过设定明确的设计规则(“显性知 识”)规定了系统创新的方向,同时各子模块私人信息的“包裹性”(“隐 性知识”),降低了知识之间的相互依赖,同时控制局部不确定性,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