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会.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28282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会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兴趣较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逐渐加深,知难而退的现象将会出现,再加上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部分学生的兴趣将慢慢消失。要想让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长久之趣,需要我们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使得我们的教学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的体验。一、培养兴趣,以趣促学。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从兴趣入手。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

2、维和推理能力都较弱,如果我们强迫小学生学习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这样往往会扼杀小学生的天性,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畏惧、反感和厌学的情绪。于是我就从兴趣入手,利用小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可塑性强等特点,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接触信息技术,逐渐使他们产生好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信息技术确实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帮手、好老师,自己喜欢与信息技术交朋友。例如我在教学有关硬件的知识时,开始学生会觉得非常乏味,后来我引入了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故事。在短短三十分钟故事的讲述中,同学们也就了解到这50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躯壳”硬件,也在不断改进发

3、展,我们需要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因此,我个人认为,兴趣是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兴趣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好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始终抓住一个趣字,在趣字上多做文章,随时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兴趣,让它自始至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创设情景,以景促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情景,借助一些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美好的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能较快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又为学生指

4、明了学习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就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例如,我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先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过程: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自己制作的一些较好的作品,如精美的贺卡。学生看后,便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好美呀!真漂亮!”有的学生就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我们能否做出来呢?”显然他们的眼中流露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只要你们想学并努力去做,一定会比他们做得更好。”这时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他们的自由想象。于是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就能创设一

5、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三、任务驱动,调动学习。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定的压力,就没有动力。我在教学时就把教学内容作为一个任务,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目的来进行教学,这样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学习有动力也易于接受。教学目标和学习主题之间有一定的协调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我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

6、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在这次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又例如,在学习Windows画图时,我首先教会学生基本操作,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一幅作品。这一作品为学生自选,学生在他人的引导下自由创作,最后完成的作品很有特色。同时我们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一些新内容或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

7、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四、自主归纳,主动学习。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力与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我在教学时常采取“个别超前,以点带面”的方针,邀请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教学的小助手,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发布相关的信息为课堂教学提供鲜活、真实的教学素材。这些作品被用于课堂教学,使学习材料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令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学习是一种操作技能与知识积累同时进行的学习。这就要求学习者操作技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在部分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控制学

8、习进度,动眼、动手、动耳、动口、动脑,感知新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较难掌握的内容多学几遍,已掌握的内容则一带而过,每个学习个体都能高效地利用课堂学习时间,重点突破薄弱点,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归纳与总结。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一方面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同时亦要做适当的纠正和辅导。五、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全新学科,其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同其它文化基础课有很大区别,目前这门课程还未出现具有选拔性的评测,它正处在探索、研究之中。我们教师自己要能正确认识它,不能说成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

9、机的操作课,我们要知道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区别。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教师也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信息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学生信息技能的差异,将不利于学生信息技能的个性化发展,甚至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造成学生信息技能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家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不同。针对学生之间信息技能的差异,我采取任务驱动式组织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基本技能学习阶段和电子作品设计阶段。对应用软件基本操作的学习,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给出的去做,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每个章节的初始教学。待全体学生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学到的技能去完成指定的任务。例如讲“发电子邮件”时,我布置的任务是成功的发送邮件,而邮件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来定,汉字输入速度快的学生内容要长一些,而慢的学生内容可以短些。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使全体学生信息技能都能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