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性质影响建筑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27936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建筑性质影响建筑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智能建筑性质影响建筑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智能建筑性质影响建筑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智能建筑性质影响建筑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建筑性质影响建筑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建筑性质影响建筑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据智能建筑的性质,建筑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1)首先,设计师要准确界定所建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这一方面需要设计师根据建筑物功能需要、国内智能化水平的程度及建筑物的规模进行定位。从规模上看,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达到2万m2以上用于智能建筑会更经济、实用。 (2)智能建筑的目标要尽量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光线、独立而又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计算机网络、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及建筑物外的景致和适当的隔离等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时尽量避免大进深的平面布局,进深控制在10m左右,保证办公

2、区充足的阳光和室外景观。外墙可以布置成凹凸状,利用这样的平面做成所谓的corneroffice.在办公区要适当安排一些带有自然风味的工作人员休息的角落。设计时应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 (3)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以提供灵活多变的环境,一般9m的柱网对停车、空间分割及结构设计都比较适宜。由于智能建筑内部要求舒适的环境,所以所有管线均不能暴露,考虑到中央空调的管道、综合布线的要求、空调排水的坡度及架空地面等方面,建筑物的层高应大于3.6m,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办公区域的净空不小于2.6m,走廊里的净空不小于2.3m。 (4)智能建筑内还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线,而建筑物内的设

3、备会产生热量、噪音,设备的维修及各个办公区和生活空间的不同性质还要求合理的区域划分,智能设施还要能根据气候、季节、光照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内的各项控制指标,以达到居住的最佳处境。 (5)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的变化、发展及新增项目的可能性。 2、智能建筑的地面、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2.1地面 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容量大,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但会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不会产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

4、,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采用扁平线,施工同样方便,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静电处理。 2.2墙面 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2.3天花板 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3、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1)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是整幢智能建筑的心脏部分,负责设备运转监控及安全保卫监控等。 (2)咨询中心。咨询中心中需要配备电脑、多功能工作站、电子档案、影像设备的输入和输出装置、微缩阅读及闭路电视等。 (3)电视会议室中需要考虑音响、光源、照度及配电等的设计。 (4)决策室需要考虑音像、声音、会议、电脑及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另外,接待柜台、电脑机房等机能室都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4、屋顶的设计 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