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27913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香港宝能气功代表团朝礼龙山国恩寺参加坐禅活动时的讲话修文著龙山国恩寺一九九三年秋序言修文法师漫谈禅与气功的关系一文,原是对香港“宝能”气功代表团的一次讲演,最初发表在一九九二年第二、三期的广东佛教上。当时一些气功杂志也争先转载,可见其对气功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刻的指导意义。现应各方人士纷纷要求,印成单行本,以广结善缘。近年来,“气功热”在国内兴起,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也难免出现了一些弊病,十分需要一些对人体科学有修证经验的大德给与正确疏导,指点迷津,兴利除弊,提高气功水平。此文就是在全国“气功热”兴起后,机缘成熟,应运而生。这期间,修文法师驻锡禅宗六祖诞生地龙山国恩寺。在

2、繁忙的佛事工作中,老法师冲破了佛门的偏见,先后接见了一批批气功朝拜团以及气功爱好者,随开方便法门,化导世俗,摄化有缘,对五花八门、纷繁芜杂的气功现象,进行了穷理探源和总结经验,提示了禅与气功的内在规律,为气功界正本清源。老法师以其渊博的知识和佛门的大智慧,圆融了儒、释、道各家学说的精华,简明扼要地为练功者提供了正确的心路和方法。此外,老法师还通过气功,去普及了佛门的知识,把提倡导“人间佛教”的口号化为具体行动去普度众生。此举确是高瞻远瞩,慈悲喜舍,功德无量。前年,我因重病缠身,最初也试着练气功,而对练功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却无法理解。后来,经修文法师启迪,走修佛教禅定这“最为稳当”之路,一举净化

3、身心,不但摆脱了多年来的疾病的折磨,而且深悟佛法玄妙之理,受益非浅。承蒙修文老法师慈护、嘱托,深感佛法不虚,佛光无量,特此为序。陈文照一九九三年秋于春州开场白龙山国恩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居与圆寂之所,也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之一,历史悠久,圣迹很多。今天以谭宝能气功师为首的香港宝能气功代表团与内地气功界的朋友们到国恩寺来礼朝六祖,参加坐禅,籍此机缘,了解一下禅与气功的关系,我们感到十分高兴!用佛教的话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因缘,用世间法的话来说,是香港与内地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交流。我们希望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以后能源源不断,把禅与气功结成长青的生命之树,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下面我

4、分八个方面来谈禅与气功的关系。一、禅的来源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汉意为“静滤”或“思维修”(就是静静地认真思考问题),是东方古代精神文明的结晶。早在佛教创立之前印度就有了,以后释迦牟尼把它的内涵升华到最高度,使人们获得彻底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解脱,超脱三界生死的束缚,将人类生命价值的本能发展到至高无上的境地,这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空前绝后的伟大贡献。从此以后,人们一提到禅就必然联想到佛教,将禅看作是佛教独有的修行法门,这是可以理解的。二、 禅宗的创立印度佛教从东汉帝永平十年传来中国后,到东汉末期就有了汉文禅的佛经,对当时的思想界是一个新的启发。到了南北朝梁武帝时,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

5、正式将印度的禅法传到中国来,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因此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此后,以心印心,衣钵相承,单传到第六代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把禅进一步发扬光大,全面开花,形成佛教史上别具风格的禅宗,从此盛行于后世。在六祖之前,严格地讲,中国只有禅学或禅法,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禅宗。一千多年来,很多禅宗的大德,他们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证实了生命的真谛,获得了彻底的精神解脱,以后无数的禅者,从这些大德的心得体会中得到了无穷的利益。随着禅的普遍发展,禅又从中国传到朝鲜,由朝鲜传到日本,近世纪再由日本传播到欧美。现今禅在西方颇为盛行,不论是宗教界、学术界、思想界、甚至医学界都对禅

6、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研究禅、参习禅、探讨禅,希望能登堂入室,一窥禅的奥秘,遨游于禅的世界里,难怪有人称“禅宗”将成为二十世纪西方的“显学”。追根溯流,饮水思源,我们称龙山国恩寺为中国禅宗的发源地,是有其历史依据的。这一口号的提出,得到国内外佛教界不少大德的认同。今天香港和内地气功界的朋友们共聚禅宗发源地探讨禅与气功的关系,这是开禅与气功结合的先河,所以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三、 浅说气功气功是我国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古代称为“养生术”,气功这一名词是近几十年才有的。远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谈到用吐纳导引的方法,可以防病强身的道理,这就是最早的气功。以

7、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又在佛经、道藏以及儒家的一些经典(包括老庄哲学)中,发掘出很多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妙方,吸收融合形成今日中国气功之大成,对人类的健康长寿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特异功能这株奇葩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惊奇与重视,在生命领域里揭开了新的篇章。气功的流派很多,有近于佛的,有近于道的,也有将佛道二家揉合一起的,还有的独创一套,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所用的方法也各有长短,但是总不外乎调匀呼吸,意念集中,心注一境,激发人体的潜在功能,促发生理的变异,引生一种高级的生理能源,成为特殊的气质,发挥常人所不能的作用。比如练气功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十天八天不吃不睡,精神如常。

8、举例来说,肇庆市气功协会会长何梦娴老师几年前曾经辟谷15天,精神比平时旺盛,照常上班工作,照常处理日常生活事务,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有力地显示出气功内涵的实用价值。类似这种事例佛教也有:历史上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中年时候,按照华严经的提示,发心建造一座佛教建筑。由于工程浩大,须全力投入,筹划经营。为完成这项工程,庄严佛刹,憨山大师竟49天日夜不眠,目不交睫。这期间又举行一场水陆道场,七天时间,他只饮少量的水,不吃食物。更难的是他不是静坐房中闭目养神,百事不理,而是不休息地全力主持这项建筑工程。如果不是高深的禅定功夫(也可说是高深的气功)调动体内的潜在能量,发挥作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9、再如我寺僧值随学法师七天不吃任何食物,不喝一点水,精神很好,最后三天,比平时更好,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例举。现代科学虽已进入了核能与电脑时代,人能登上月球,遨游太空,但对这个问题,仍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只有在气功学里,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气功家所谓“气满则不思食”的道理。其它气功的潜能还不仅止此,它还有很多特异神奇的超物理现象,也是目前自然科学所不能理解的。如何进一步打开人体奥秘的宝库,调动人体潜在的能力,发挥人体的本能,有益于国家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这就有待于海内外气功大师们的同心协力发掘出来,谱写一曲人类史上新的生命之歌!我对气功是门外汉,所知的常识也很浅薄,在诸位面前侈言气功,无疑是班门弄

10、斧了。下面还是谈谈我的本门“禅”吧。四、 禅的意义禅是一种生命论,不是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宗教,更不是知识论,而是靠自我力量去实践。禅的体验是把自己的生命直接投入到生活中去(因为生活中处处有禅),消除主客观的二元对立,超越一切对立的界限,把主客双方融为一体,既不是超越存在,也不受存在的限制。佛教徒参禅的目的是“明心见性”。明心就是明白自己原来的清净真心;见性就是彻底地见到自家的真如本性。如何达到这个目的的呢?必须去掉自心的污染(妄想执著),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个面目就是如来的智慧德相,这个德相,人人都有,诸佛与众生平等无二。只要我们能彻底断除这些妄想执著,就能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证得了

11、就是佛,未能证得就是众生。我们从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些妄想执著所迷惑,蒙蔽了自性,不能识得自己的真实面目,所以要用参禅的法门来去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扫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佛与祖师说得很多,归纳起来二句叫做:“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如何做到这两句话呢?首先要认识到客观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缘起性空的事相,是无常的、变化的,正象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万物的无常是自然能量,不是什么造化的主宰。不要迷恋贪著它,刻意追求它,要随顺正常的因缘,心安理得地处理生活。这样即使物质条件差些,而心境永远是愉快的,心灵也总是清净的,正如心经所云:“心无罣碍”,“无有恐怖”,烦恼妄想自然消除。其次是

12、认识主观的色身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所有这色身的苦乐、荣辱、祸福、吉凶、毁誉、得失,也是生灭无常的,应一概置之度外,不要认真执著,受其奴役支配。因为这四大五蕴之身非是真我,我执破除了,常存无我之念,则身外的一切正象孔子所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了。如果切实能把主观的我,客观的物统统抛掉,就是万缘放下。一旦万缘放下了,妄念自然消除,无执著心,不起分别念头。这时一念不生,心地明彻,自性光明,自然显露,彻底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不受生死的束缚。这些话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学佛的人必须要有无畏精神,知难而进,佛道无上,有愿必成。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切切实实,精进不懈,行持下去,终究必然会

13、彻悟自己的真面目,这是佛与祖师的真语,实语,无半点虚假,不会参禅的人,能放下一切,对身外的事物不起执著分别,一念不起,做个无心道人,也能达到这个目的。五、 佛教与气功的关系佛教同气功有无关系?这个问题,就我个人的看法,不但有,而且很多,渊源也很深。例如道家云笈七签中记载的“吹、呼、唏、呵、嘘、泗”六种吐气方法,对人的心、肝、脾、肺、肾、三焦,有祛病增健的益处,这与佛教天台宗“小止观”的六妙法门,如也一辙,无二无别。这个法门究竟始出于佛,还是出于道,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没有说明,但为道家练气功所用。从佛教的禅宗法门来说,其中包括气功方面的东西就太多了,例如坐禅的第一步是调身、调息、调心,与气功

14、的入门要求完全相同。入静以后,进到定中,会出现种种境界,与气功也相似。可能不同的是参禅的人对这些境界的出现,不以为实,不去执著,以不理不睬的态度对待它,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它会自然消失。有时静坐时间久了,会出现一种清净空灵的现象,有人以为这是悟证空的境界,而把这个境界抓得紧紧的,这就错了。殊不知这是静定中意识进入宁静状态所生起的现象,这个空依然是意识所变化的。若是对此境界不执著,不留恋,不自我欣赏,不久它会消失,再进一步入定下去,就有真正的收获,这是指幻境而言。如果达到真正的空境时,也切勿有空的观念存在,因为你一执著,就不是真正的空了。所以禅宗的祖师经常提到,有情的最大病根就是著相、执相、住相

15、,这种著、执、住,是心理上的最大障碍,提高来说,就是众生的生死根本,除这空境外,还有许多光怪陆离,无奇不有的境界出现,有现实中的,也有非现实中的,其中有诱惑、有干扰、有迷乱、有恐惧,如果误以为真实,执著留恋,沾沾自喜,孤芳自赏,就中了它的圈套,你的功夫便就停止在这个水平上,不能进步,发展下去还有走火入魔的可能!所以禅宗大德谆谆告诫禅者,要“佛来斩佛,魔来斩魔”。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个观点,也许同气功界有些人的看法不同,那也不妨,可以存异求同。谈谈佛教教义和修持方面与气功相同的地方,佛教的修持方法,基本上都是气功家必由之途径。例如大乘菩萨修行的“六波罗蜜”中的“禅定波罗蜜”,也可以说就是气功,是

16、一种最高级的气功,它含藏着好多气功的机理,目的虽不同,但内径相通,可谓殊途同归。就我所接触认识的一些高层次的气功大师,他们自己的目标已不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是进入了一种突破自然规律臻上无我的境界,至于教学的那些,则是方便度生接引初机的手段。因此也可这样认为,气功是佛教的初级法门。再说佛教的基本道德规范是行持“五戒十善”,净化自己的身心,由定生慧,利益众生。而气功的内气是如何而有的,在座的诸位都有体会,必须端正品行,正心修身,排除一切妄念,精神内守,意念集中,心住一境,不沉不掉,入于静定中,这样才能产生内气。这种内气不是口鼻出入的呼吸之气,而是人体的真元之气,也是孟子所说的一种“浩然之气”。可见内气是以道德行为作为物质基础,道德行为是培养内气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人身是个小天地,宇宙是个大天地,小天地与大天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这个小天地内部各个系统,五脏六腑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的原动力就是生气。如何使大天地同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