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蜡烛》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陇县城关镇中学“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材料 八 年级 班 语文 蜡烛问题导读评价单学生姓名: 组名: 设计者: 马斌 审核人: 马 斌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故事背景。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内容:1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2)故事背景:本故事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战胜德军达成协议。这是一篇战地通讯。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3)通讯也是新闻的一种,又叫通讯报道。它和消息有相同之处,即都要用事实说话,讲究时效。篇幅比消息长。2注音:烧灼( ) 拂
2、晓( ) 腋窝( ) 匍匐( )瓦砾( ) 地窖( ) 颤巍巍( ) 肃穆( )3解释:拂晓:名副其实:精疲力竭:肃穆:永垂不朽:匍匐: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交待清楚记叙六要素。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陇县城关镇中学“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材料 八 年级 班 语文 蜡烛问题生成评价单学生姓名: 组名: 设计者: 马斌 审核人: 马 斌 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中所凝结的友谊。学习内容:1文中对德军炮火做了11次描写,对蜡烛做了6次描写,请在文中划出来读一读,
3、分别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文中是否有些片段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3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4课后第二题(做到书上)。5说说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并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义。6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受。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陇县城关镇中学“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材料 八 年级 班 语文 蜡烛问题训练评价单学生姓名: 组名: 设计者: 马斌 审核人: 马 斌 学习目标:巩固,拓展,提升学习内容:1注音,写字。 烧z
4、hu( ) 地jio( ) j gng( ) chn巍巍( ) jing 硬( ) 肃m( )p f ( ) 瓦l ( ) 瓦l( ) 拂晓( )2造句: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永垂不朽: 肃穆:3拓展与创新:曾经听过一个与蜡烛有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反侵略的秘密情报工作。为了躲避德军的搜查,他们把情报藏在蜡烛中,以掩人耳目。一天,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因为屋里黑,就把那蜡烛点上了。母亲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装有情报的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
5、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没过多久,德国军官又重新把蜡烛点燃了。理由是:“晚上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就拿起了蜡烛,却被德国军官一把夺回烛台,不让用。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突然,小女儿娇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德国军官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小女儿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子三个为保护秘密情报的具体行动。母亲: 大儿子: 小女儿:(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3)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4)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