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27522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式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范式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范式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范式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范式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式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式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式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课改篇立足校本自主构建苦心经营志在突围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坐落于美丽的长江之滨古铜都铜陵,2000年创办,占地200余亩,现有师生1500余人,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部。作为一所在课堂教学上有不懈探索的民营学校,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被媒体称为“课堂教学改革小岗村”、“皖中南地区窗口校”,是全省课改的首善地区,领跑全省课改,它的每一点变化几乎都是一个风向标。然而,回顾来时路,从当年的中考“滑铁卢”到随后的中考“六连冠”,从曾经的艰难办学到今天的远近闻名,从过去的四处招生到如今的慕名而来办学十年,追求十年,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课改之路。 痛定思痛,

2、打倒旧课堂众所周知,铜陵的均衡教育有声有色,基础教育质量全国领先,因此,在这里办民办基础教育是不容易的,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从2000年办学开始的最初三年,铜都双语学校也和其他民办学校一样,面临着三大“瓶颈”问题:生源质量无保障、教队伍不稳定、学生家长要求高。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无奈之中,学校也选择了很多民办中小学初始阶段用过的办法,即以优厚待遇引名师,以优越条件引优生,期待以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创造中考佳绩。未曾想,2003年的中考就给了铜都双语学校当头一棒,名师战略、优生策略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应,一时间,社会怀疑,家长埋怨,校长和老师们陷入挣扎和深思当中。经过2003年暑假的大力宣传

3、和辛苦招生,到了那年的9月份,在校学生数竟然比6月份的500多又少了100多人。形势逼人,校长盛国友痛定思痛:不打倒旧课堂,就是死路一条。旧课堂的诸多弊端早已为人熟知,而民办学校的自身特点又使这些弊端被放大。一方面,学校用优厚的待遇请来的传统课堂的优秀教师自成一体,水土不服,流动性大,往往造成青黄不接,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很大;一方面,有教无类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家长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就是看中了学校能够让他的孩子得到发展,因此,家长的满意度、美誉度关乎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突破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只有打倒旧课堂!但是多年形成的课堂定式非一朝一夕所能轻易改变的,特别是那些优秀教师往

4、往抱着过去的“经验”不放,在压力面前,盛国友以难得的清醒和勇气进行着理性的思考和实践,他认为:没有名师,我们就打造自己的名师;没有优生,我们就让每一名学生都在双语学校取得成功!在激烈的讨论和细致的谈话中,多数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接受了“旧课堂是没有出路的”的认识。一些教师的离开非但没有造成什么负面影响,相反,学校的课改之路走得更顺了。讲台的撤去,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老师不再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学生也不再觉得上课只是抬头去看老师、低头去记笔记了,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从此,双语课堂一扫旧课堂的沉闷乏味,渐渐变得生机勃勃。教学理念的转变、课堂模式的变革,让铜都双语学校完成了一次华丽

5、转身,在2004年的中考中,铜都双语学校的成绩跃居铜陵市第一,一下子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成绩面前,盛国友和铜都双语学校全体教师不满足,不止步,在课改路上,坚定地向前走着。后来的事实证明,双语学校的课改之路走得正确而坚实,中考成绩连续六年稳居铜陵市第一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苦心孤诣,经营新课堂2004年中考的成功,不但没有让锐意进取的铜都双语人满足,反而成了他们坚持课改之路的动力。从2003年到2008年,铜都双语学校在“打倒旧课堂”的基础上开始“经营新课堂”。经营新课堂,理念为先导。以董事长盛国友、常务校长汪兴益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主要做了三件事:坚持课改理念、立足民办学校实情、扎根于课堂实

6、践。在大会小会上,在其他各种场合,学校领导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课改理念,并努力使这一理念得到全校教师的认同,内化成教师们的职业操守。经营新课堂,办法是关键。针对传统课堂教师“高高在上”、“一言堂”的弊端,学校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从改革课堂空间开始经营新课堂。这里的课堂空间是独一无二的,这里的课堂空间是绿色的、生态的、平等的、民主的。教室里除了拆去讲台,还有很多创举,改“一个面向”(面向讲台)的方向序列为根据学生展示需要而可以随时调整的“多个面向”,由一块教学专用的黑板而增至两块大黑板,同时还在新型课桌上增设了可供每位学生课堂展示的展示板。这种“不设讲台”的无教学空间,从形式上剥夺了

7、教师专门说教的权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主宰者,而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发现者和合作者。而“相向而坐”、“纵向分组排列座位”、“随时调整坐姿”等便于人际距离接近的排序方式,有利于学生生成对话、合作、互动的愿望,有利于形成学习伙伴间相互激励的机制。在这种新型课堂空间中,黑板不再是教师板书专用的“高高在上”的宣讲台,而是学生尽可能多展示自己的阵地。铜都双语学校的新课堂空间,不是外在的附加和应时的点缀,它切实地改变了课堂环境,让师生共同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这里,教师可以平等地穿行于课间方阵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由此不见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更多地呈现出“互动式”、“发动式”教学

8、场景,从而使教师的引导点拨、追问诱思、调控服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并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独立自学、小组合作、集中展示创设了情境氛围。在这里,学生可随机调整自己的课堂姿态,如独立自学时,坐姿端正,紧张投入;小组讨论时,可站可坐可走动,可参与到别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课堂场景。但无论怎样的姿态,课堂上均要求学生动作规范:听,聚精会神,静心倾心;说,落落大方,条理清楚;读,字正腔圆,入情入境;写,美观工整,快捷清晰。学生在自由和谐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改革课堂空间,学校在经营新课堂的过程中还形成了这些成果:自主学习型课堂运行模式的确立、五种课型的提出、导学稿的编制、五环节质量预控体系的建

9、立,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后来“五环大课堂”的确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时候的课堂是以“定向、导学和反馈”为运行模式的。同时,将预习、上课、训练、培辅、反思等常规项目整合成工厂流水线式的学科导学流程,命名为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和反思课,并进入日常化、生活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之中,让师生的教与学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的放矢。在五种课型的基础上,渐渐形成了师生共用的导学稿,虽然远远不如双语学校今天的导学稿,但在当时是课堂教学的一次巨大进步。有了导学稿,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学生预习盲目、低效的问题有了解决的途径;有了导学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了导学稿,教师对学情有了更及时、更准确的

10、把握,培辅有了直接的依据。 凝心聚力,打造高效课堂2009年,学校被中国名校共同体吸纳为成员校,并被确立为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之一。具有铜都双语学校自主特色的“五环大课堂”得以确立并日臻完善。“五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概括起来说就是“三模五环六度”。“五环大课堂”的依托日导学稿是独一无二的,是以“自主导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运行模式的程序化表现,是“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课堂教学模块的主要结点,是自主导学式五种课型实施依托的载体。日导学稿是供师生共同使用的学案设计,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的方案。日导学稿的编制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编制的过程是

11、突出个人能力和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它必须在同级同科集体备课、集中研讨的预习设计、正课设计、训练设计等成果的基础上,由学科任教师根据班情、学情执笔编制出来的,其内容大致包括统一题头、自研课设计、展示课设计、日训练课设计、日培辅安排、日学习反思、教师寄语等组成,于授课的前一天晚自习时发给学生。导学稿的形成过程体现教师对教材的透析、对学情的把握、对五种课型的认知、对导学行动的设计、对高效训练的预设、对日培辅与反思的关注。学校常务校长汪兴益说,导学稿的全面实施,实现了“三个合一”:一是改革了备课模式,实现了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备研合一;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导学稿为蓝图的优化课堂的导学合一;三是改

12、革课后培辅模式,实现以导学稿为依据的查漏补缺的教辅合一。师生运用日导学稿方案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从而确保学习的深度和效果。学科日导学稿的全面实施,实现师生当日教与学的活动安排流程化、精细化。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知道自己每一课时该学什么如何学,而且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建构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与其说日导学稿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不如说是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的“启明星”。在实践“五环大课堂”的过程中,学校也建立起了一套五环节、重标准的校本管理体系,全方位保障高效课堂的真正实行。这“五环”校

13、本管理体系具体包括:落实“三定”备课制度,夯实高效课堂的基础;建立课堂督评系统,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构建培优帮困机制,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完善反馈检效策略,加强管理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明晰绩效考核评定方式和途径,彰显优劳优酬的激励功能。“五环大课堂”还有一套多环节、重标准的学科质量监测体系,主要由五个环节策略组成:一是在课前准备阶段,以周前预习和日前预习为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探求的过程中完成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二是在课堂导学阶段,以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为方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合理安排“学”、“教”、“练”,积极引导,提高课时效益。三是在课后训练阶

14、段,以晨读、课外阅读、日日清检测和大自习自练等为方式,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适当拓展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知识巩固,实现“知能转换”和“知能并举”。四是在课后培辅阶段,以自主反思、个别培辅、集中培辅等为方式,以“面向全体,尊重个体”为原则,做好培优辅差。五是在课后检效阶段,以单元自测、周清过关检测、培辅绩效月验收、月度考核验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定和结果性评定。这样一来,“五环大课堂”就真正体现了高效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应”,整个课堂面貌是开放、有序、灵动的,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勃发。学生付瑞说:“高效课堂改变了我对课堂的看法,把之前默默无闻的我转

15、变成了课堂上神采奕奕的我,校长和其他领导对高效课堂的严厉要求与老师们对高效课堂的执著追求,使课堂效益有了很大提高,我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课堂气氛轻松了,展示的空间大了,精彩也更多了。”付瑞的母亲说:“因为我和孩子她爸工作忙碌,孩子在学习上也不是很突出,在我们听说铜都双语学校之后,便把孩子送到这里。从那以后,从她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她的成绩越来越好,我很高兴。我知道我把孩子送到双语的决定是对的,这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很大帮助。她的独立性强了,自觉性好了,我也越来越欣慰,越来越放心了。”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而高效课堂的终极意义就是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名学生

16、都能在自研中获得自学的自我充实感,在互动中获得与人交流的课堂愉悦感,在展示和评价中获得自我成就感,这些幸福的感觉能够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这些幸福的感觉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信,一个爱学习、够自信的孩子一定有美好的未来。社会进步无尽头,课改之路无尽头,铜都双语学校人对高效课堂的追求也是无尽头的,相信随着高效课堂的深入发展,学生将成为课堂上最幸福的人。范式篇安徽课改的“小岗村”遥想当年,安徽18位农民偷偷摁下红手印的那张白纸,日后竟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名不见经传的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如今安徽又有了一处小岗村。他们同样悄无声息地策源课改,这个小岗村叫“铜都双语学校”,搞改革的人叫盛国友。他的“小岗村”的名号,来自于他一门心思地搞课改。如果说当年小岗村人偷搞承包选择的是坐牢和“冒死”,那今天盛校长选择的则是出格和“偏激”,他喊响的口号是:推翻旧课堂经营新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盛国友的“小岗村”创办于2000年,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