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271016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选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2.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3.认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对本民族与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二、学习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三、学习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 原因: 改革措施的推动;北魏发展经济的政策;民族大融合的影响。2 表现:(1)农业: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长; 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兴修水利;畜牧业的发展。(2)手工业:民间、官府手工业发展; 发

2、展显著, 制造业直接影响了唐宋时期北方制瓷业的繁盛。(3)商业:洛阳出现许多大的 ,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交易恢复; 也有长足的发展。3影响:经济的变化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 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经济的变化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的 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经济的变化促进了民族 ,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 ,兴办学校。2恢复 制度。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1)模仿汉族官制,将北魏官制定为九品,改变官职的名称。(2)修订律令,废除一些带有 成分的落后残酷刑律,适应中原地区的法律要求。三、民族交流与融合1表现(1)、鲜卑族的汉

3、化:鲜卑人成为 ,由游牧走向定居,完成了 过程;鲜卑贵族转化为封 ,有的兼营工商业; 成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2)鲜卑族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汉族学习到鲜卑族的 经验和技能;汉族服饰等也受到鲜卑族影响。2意义: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北方民族的 ,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合作探究】1.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是什么?2.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的信息是 ( )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A北魏农业发展 B北魏手工业发展 C北魏商业发展 D北魏资本主义萌芽2.北魏时期,“天下难得货咸悉在

4、焉”,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城市的商业繁荣 ( )A.杭州 B.苏州 C.无锡 D.洛阳3.魏碑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儒学教育兴起 B.孝文帝改革C.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广建寺院,刻石立碑 D.恢复汉族礼乐制度4.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主要体现在 (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改变了其落后的游牧生活,成为定居农民 鲜卑贵族逐渐演化为中原的封建地主和商人 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大批鲜卑贵族深谙汉族文化并逐渐成为汉族政权中的官员A. B. C. D. 5.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 ( )A北方民族融合 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汉族地

5、主势力的消长6.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丝织业比较发达A B C D7.读下图,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 ( )手工铸造业发达商品交易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统治者重视和支持商业发展 北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A B C D8.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 ( )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 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9、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6、(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A B. .10、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二 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澄曰:“伊路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

7、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魏书(1)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迁都的路线。 (2)材料二中,除孝文帝为迁都提出的理由外,你认为当时迁都还有哪些客观原因?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自主学习一、孝文帝 生产工具 丝织业 青瓷 市场 货币 对外贸易 农耕经济 封建化 大融合二、尊儒崇经 汉族礼乐 奴隶制 三、农民 封建化 封建地主 汉族的风俗习惯 畜牧生产合作探究1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

8、一奠定了基础。2(1)成功的原因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是根本原因。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内容全面,措施得力。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具有超人的胆略和卓越的见识,冲破阻力,不畏困难。毅然改革。(1) 认识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等。(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巩固提高 15 CDCAA 610 AAACB11(1)(1)从平城到洛阳。(2)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强大也威胁着北魏;平城保守势力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