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26559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一、 目标确定(一) 课标要求与解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学生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程度总体要求是:“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行为动词“知道”“识读”属于学生认知领域中的最低层的“识记层次”,即要求能够知晓史事的基本情况,把握史事的内容,形成印象并加以记忆,这也是课程标准对所有学生要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底线要求。初中历史的课本离不开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习识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二) 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本课是七年级

2、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第三个课时。第二单元前两课涉及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西周分封制以及灿烂的青铜文明的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内容在第二单元中是一个转折点。春秋时期,西周原有的制度被打破,又为战国更深层次的变革奠定基础。只有将这一课时中的春秋之“变”讲清楚、讲透彻,才能更好地理解第7课中战国时期的“变”和第8课思想层面的“百家争鸣”。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动荡”主要表现在: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下共主”的局面不复存在,分封制瓦解;而强大的诸侯为了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展开了激烈的争战。从更深层次看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

3、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争霸过程中原“诸华”“诸夏”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交往与冲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2、 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在政治局面上影响的两个突出表现: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三) 学情分析1、 知识方面。被抽样学生通过学过的教材,80%以上学生能基本说出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建立与灭亡;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大体知道春秋霸主,但对春秋具体情况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4、2、 能力与方法方面。初一上学期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学习,只学了5节课的历史,只是初步了解了识别历史地图和历史列表等方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生认为古文史料阅读太难学,不能很好地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希望国家统一稳定,人民生活更好。【设计意图】学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情是指学生的所有情况,如身体、心理、智力、情感、态度等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狭义上的学情是指与学生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相关的学生情况。一般来说,广义上的学情分析更适合学情分析和班主任工作,而狭义上的学情分析更适合课时学情分析或单元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的目的是“以学定教

5、”,学情分析的内容是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因素分析,学情分析侧重于方法论和实践的层面,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行动的基础和策略指南。本节课的学情分析采取了狭义上的学情分析,包括课前学情分析、课中学情分析和课后学情分析三个环节,学情分析渗透于教学全过程,所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属于课前学情分析,需要诊断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情感态度等。由于学情分析会因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分析结果,因此学情分析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学生在教材中已学习的经验知识:1、 西周的建立和灭亡?2、 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6、目的、内容、影响?涉及到学生在教材之外接触到的有关本节的经验知识:1、 你知道春秋时期的特点吗?2、 你知道哪些春秋霸主?能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历史故事吗?(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知道西周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

7、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称霸原因的分析,认识推行改革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必经之路,初步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树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意识 。 (五)重点和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2、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二、评价设计评价目标:1、 知识与能力:被抽样学生通过学过的教材,80%以上学生能基本说出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建立与灭亡;指导学生观看地图,初步掌握“图中学史”的基本方法,通过观看春秋争霸形势图要求学生掌握城濮大战。2、 过程与方法: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正确观看历史地图和历史列表的基本方法;60%以上

8、的学生能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语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史料、观看图片、教师讲授等,认识推行改革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必经之路,初步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树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意识 。 三、教学方法:教法:讲述法、问题启示法、图片展示法、文本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史料研读法、图表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四、教学过程设计:【图片导入】1、师:出示西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生:说教师在地图上进行演示,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

9、战国时期。)2、教师:出示时间轴,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时期,那同学们知道春秋得名于什么吗?学生回答:“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由于春秋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3、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讲讲对春秋的印象?4、总结学生回答,点明春秋时期是动荡的时代,在动荡的背后,春秋时期的经济、政治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具体都有哪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走进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出示课题)进行学习了解。【学习目标】师: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一生读,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节课学习任务

10、。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知道西周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整体认知】师出示知识结构,讲解:这节课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了解春秋时期的变化情况。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二、春秋之变政治动荡 1、王室衰微 2、诸侯争霸【新课学习】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1、 教师指导学生依照学案阅读课本第29页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一目中的内容,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2、 生交流。3、 老师总结出示: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11、1)农业:(2)手工业:(3)商业:4、教师精讲点拨:(1)农业:出示问题:你还记得远古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吗?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出示相关图片,总结春秋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出示牛耕图,问题:在牛耕以前人们用什么耕地?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从人力变为畜力,耕作技术改进。点出: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所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教材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变化。运用图片和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2) 手工业:展示莲鹤方壶、虎座鸟架鼓等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材料抓关键字、词)得出结论:春秋时期手工业规

12、模扩大。【设计意图】以图片和材料来探究春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提高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3) 商业:展示刀币、布币等金属货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货币说明春秋时期人们多用金属货币。教师小结:出示知识梳理1: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4)巩固记忆。练习。教师过渡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同时这一时期的政治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这种政治上的动荡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呢?我们一起从王室衰微一目中寻找答案吧!二、 春秋之“变”政治动荡(一)王室衰微:1、自主探究:阅读课本30

13、页“王室衰微”子目3个自然段大字内容,思考: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总结: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统治力大减。诸侯崛起,竞相称霸。2、精讲:分封制逐步瓦解。(1)出示材料:左传记载: 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2)问题: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对地方的管理制度相比西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做法导致了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3)得出:诸侯不再(按照血缘关系)分封土地,而是(根据军功可以授予官职)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不再世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4)结论:制度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3、周王室统治力大减。(1)出示

14、表格:观察表格结合史料,思考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周平王的势力较西周时期有哪些变化?说明什么?(2)学生得出结论: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天子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 诸侯不纳贡,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依赖诸侯经济支持。 天子已无力控制诸侯,地位一落千丈。4、 诸侯崛起,竞相称霸(1)出示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2)思考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权,使得整个国家处于怎样的状态?说明什么?(3)处于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说明诸侯崛起,竞相称霸。5、知识梳理2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统

15、治力大减。诸侯崛起,竞相称霸。6、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巩固记忆。练习。7、教师小结由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而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对比和史料,分析周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过渡:周王室在政治、经济上统治力的下降,促使各诸侯群雄并起,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那么在这场争霸战争中涌现出多少位霸主?他们的争霸有什么影响?我们一起从诸侯争霸一目中寻找答案吧!(二) 诸侯争霸:1、自主探究:阅读课本30页至31“诸侯争霸”大字内容,标出要点,归纳问题。原因:概况:口号:“_”。主要霸主:影响:2、(1)原因:生找出交流。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 (争夺土地、人口、财产和政治上对别的诸侯国的支配权)。教师点出:其实质就是奴隶主的掠夺战争。(2)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