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25972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琢磨答题技巧 1.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考场散文的阅读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整体感知,把握大意。我们知道,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我们看到一篇散文,千万不要被它的材料众多、内容博杂所吓倒。尽管散文看似很“散”,但都有一个“神”统领全文。这个“神”就是作者在文中借景抒情的“情”,就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志”,就是作者记事说理的“理”,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我们一定要平心静气、集精会神的通读全文,读完之后要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或“抒发了什么情”、或“言了什么志”或“说了什么理”,

2、即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再来研究局部才不会偏离中心,局部问题的准确分析、深入理解,离不开对材料整体的准确把握。第二步,找准线索,理清结构。 既然散文的取材广泛,内容博杂,那就要有把广泛材料、博杂内容串联起来的“东西”,这“东西”就是线索,散文如果没有贯穿全文的恰当的线索,文章将是“一盘散沙”。线索可是“景物”,可是“游综”,可是“情感”,或别的什么寄托物。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准了散文的线索,就可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结构安排。 把握主旨和理清线索时一定要注意三点:一是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

3、什么,控诉什么;二是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开头结尾往往是作者“点睛”的地方,融情于景(抒情散文)、融情于事(记叙散文)、融情于理(说理散文)的过程是“画龙”的过程;三是各段的开头一句话,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四是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就是作者表明心志的地方,对把握文章主旨很有帮助;五是文章中多次、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第三步,审清问题,确定答题区域。 在把握住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文后各题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各个问题涉及哪些知识,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寻求答案,即确定答题区域。有三点提示:一是看题干要一气看完,切忌“看一题,做一

4、题”;二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前后勾连;三是依据题干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第四步,根据答题区域,精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 第五步,紧扣题干要求,组织语言材料回答问题。 在组织语言材料进行表述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通畅精确,四要有分值意识。注意:尽可能用文中的句子或关键词语作答,实在不能时,也要紧扣原文意思作答。、下面以云南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二)阅读千姿百态花烂漫作具体说明 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

5、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花有美丽的形态。世界上的花可谓千姿百态:有的朴实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端庄秀丽,有的婀娜苗条,有的威武豪爽,有的风采翩翩。白色的绣球花并不著名,可它那晶莹洁白的丰姿叫人看了真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的美感。芍药是芳姿绰约的名花,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到“周回未足,比喻语难为”。每当春风送暖,杜鹃鸟啼,杜鹃花满山开放时节,其红装嫣态,分外妖娆。怪不得诗人说“花中此物似西施”。花有鲜明的色彩。“花是颜色的宝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红的似血,白的如雪,万

6、紫千红,鲜艳夺目。万千种花有万千种景色,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素称“花中之王”的牡丹就有红、黄、姿、绿、白、暗紫和墨色。北宋时洛阳姚家的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故称“姚黄魏紫”。在我国,牡丹自古被尊称为“国色”,古人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兰花幽香醉人,花姿秀美,绿叶修长柔韧、四季常青,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兰养兰,画兰颂兰,尊它为“花中君子”,把它作为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中国古人向来爱用兰花比喻正人君子,常以“兰交”“兰契”来形容深厚、真挚的友谊。古人说“芝兰生于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

7、这遍山隅”,热情歌颂了它的傲岸不屈的气质。冰肌玉骨的水仙花终生清素淡雅,不尚豪华。“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诗人借水仙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冰清玉洁的荷花,常常让人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为人品性,因而倍受人们的称颂。宋代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古今志士多以梅菊自许,这是因为梅花和菊花傲雪斗霜、不屈于严寒。苏轼红梅诗有:“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刘禹锡菊花诗云:“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菊威武不屈的精神。在人们心中,花除了把自己的全部

8、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慷慨捐躯,或入药祛病,或供食饮,具有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如荷花,除了以鲜艳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把莲子、荷花、藕奉献给人们,作为食用佳品和疗病良药。 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花与美的关系是什么。(2分) 答: 20.阅读第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3分)答: 21.第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2分)(1)形态总体特点是: ;(2)色彩总体特点是: 。 22.第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3分) (1)兰花: (2)水仙花: (3)荷花: 23.第自然

9、段分别写了兰花、水仙化、荷花的高尚品性和梅花、菊花的可贵精神。除文中几种花外,请你举出一种花,赋予它某种高尚的品性或可贵的精神。(3分) 答: 24.本文的行文思路是:首先 ,其次 ,最后归纳小结,表达作者的心愿。(2分) 2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对文章主旨的理解。(2分)答: 26.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请说出其主要的特点并作简要评析。(3分)答: 看到这篇散文,我们第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赞美花的美来赞美高尚的品性和精神,希望人具有像花一样美好的品性和精神。第二步就是抓线索,理清结构。一看标题“千姿百态花烂漫”,就可大体知道这篇散文的写作对象是“

10、花”,读完全文,你肯定会确认就是写“花”;再把每一段的开头一句话连起来一读:“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花有美丽的形态。花有鲜明的色彩。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再读开头段、结尾段,一想就会发现:本文的线索就是“花”,赞美的是“花”的美:外美,段;内美,段。段讲花与美形影不离,花与美的关系,段是议论抒情,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愿花美人更美。” 第三步,明

11、确问题,确定答题区域。把握了大意、抓住了线索后,再读文后的各题题干,就会明确命题人要求我们做的是:花与美的关系是什么,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花的形态和色彩特征是什么,作者赋予兰花、水仙花、荷花的品性是什么,你知道的其它哪种花的高尚品性或可贵精神又是什么,文章的思路、主旨是什么,对文章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作评析。并且通过26题的题干“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就确定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就要按散文的要求来读来理解。逐题确定答题区域:19题,一看理的结构就知道答案在第一二自然段中找。20题、21题、22题和23题题干已标明答题区域:“阅读第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第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

12、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 第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第自然段分别写了兰花、水仙化、荷花的高尚品性和梅花、菊花的可贵精神。除文中几种花外,请你举出一种花,赋予它某种高尚的品性或可贵的精神。”24题,行文思路就要看全文了,也就是文章的结构安排。第25题,文章主旨,就要结合全文内容,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来领会了。 第四步,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答题区域,再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了。 答19题时,仅仅抓住“关系”二字,且分值是2分,读了第一自然段,因为才有一句话,我们一下就会发现花与美的关系是“形影不离”,但如何“形影

13、不离”没讲,在读了第二自然段后,发现此段有三句话,第一二句话都没讲关系,只有第三句话讲的是“关系”:“美寓于花,花含着美”,此时,答案“美寓于花,话含着美,二者形影不离。”就出来了。 答20题时,题干已明确“阅读第自然段”,我们发现第自然段有三句话,分值又是3分,好象就是一句话1分,但第三句话是说花与美的关系的,这样,我们就要想到前两句话有一句话里有两层意思,再细读,就会发现第一句话中有“除了在还能”,两层意思已明,答案自然就有了“从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精神上给人以美好的联想”。答21题时,读第自然段,就发现本段共有5句话,第三四五句话是并列关系,分别讲了绣球花、芍药和杜鹃花的形态;第一二句话是本段的总说句,特别是冒号“:”的提醒,就可确定答案在第一二句话中“美丽”“千姿百态”。 读第自然段,就发现本段共有7句话,其关系是由概括到具体,层层推进地进行说明论证:第一句说花的色彩“鲜明“,第二句话是引证第一句话的,第三句话再具体说鲜明的色彩是“万紫千红,鲜艳夺目”,第五句话进一步说明“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第六七八句话都是证明这一句话的。这样,答案自然就在第一二三四句话中。“鲜明、万紫千红 、鲜艳夺目、五颜六色” 答22题时,阅读区域是第自然段。我们首先分出层次,哪些句子是写兰花的,哪些句子是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