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25666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2012.10)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基本积累与运用(4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20分)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有一个多月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chng yng在浩淼的知识海洋里,撷取了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 A (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更让我们mng刻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去读书。因为多读书,读好书,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b益的事情。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8分)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成语填入A处(2分)A处应填 3.为了激发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语

2、文课外活动小组决定于10月20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举办七年级全体学生参加的读书动员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为营造氛围,礼堂里需要张贴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4分) (2)请你在会议前一天以语文课外活动小组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6分) 4.用课文原句填空。(22分) ,自将磨洗认前朝。 , ,此事古难全。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乡书何处达,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风正一帆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

3、的风雨来了,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 。理解性默写: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 。赤壁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的句子是 ,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十五夜望月中诗人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5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6分)雪 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 梅一段香。 【注释】 卢

4、梅坡,宋诗人。降(xing),服输。 骚人,文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5最后两句采用对偶,请在后一句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2分)6. 读完全诗,尤其是后两句,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想借雪梅的争春,让我们明白某些道理。请写出你从中明白的道理。(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20分)【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7.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1)何不试之以足? (2)而剑不行。8.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先自度其足 ( ) 反归取之 ( ) 楚人有涉江者( ) 遽契其舟 (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章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宁信度,无自信也。 10假如你当时也在郑人那个集市上或是在楚人的那条船上,面对他们的这种做法,你会如何劝说他们呢?(任选一个作为你劝说的对象)(4分)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115题。(14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

6、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

7、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选自往事依依)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回忆的往事。(2分) 12.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3.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具体指什么?(3分) 14.“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这句放在段尾有何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15.“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

8、“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请用简要的话语刻画你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讲课情态。(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18分)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尤今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

9、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

10、可分割的一部分。 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