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草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书设计草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板书设计: 板书简单明了,从板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草原的景美、人情美,景美与人情美融合为一体。 草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课文草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课文的理解,我想做以下称述:一、 说教材(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内容,记叙的是他第一次出访内蒙古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表达了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友谊,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本课语言简练
2、而通畅易懂,对环境的描写细腻而富有激情,并把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是一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 二、 根据教材的特点,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学会读写课后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快速的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积累,理解“回味”的含义及表达效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展开想象,具体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3、碧草话斜阳!”的情境和深刻内涵。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使学生体会草原秀丽的景色和各名族间的深厚友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体悟各族人民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教法和学法(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书不读熟不开讲,书不读透不研究”,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感情,并且能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以默读、浏览、带感情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穿插配合。本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环境的描写尤其突出,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课件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有视听的直观感
4、受,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之中,既帮助学生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要求,我将此篇课文安排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主要解决课后的生字,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点播的方法。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文章主要描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两大主要内容。下面我想向大家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创造美的氛围 在上课前,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配合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出现广阔无垠、蓝天碧野的大草原景象。随后我不失时机的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广阔的大草原,领略草原美
5、丽迷人的风光。”然后板书课题草原。这样的导入,以直观的视听直接呈现课文中草原的景观,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感受语言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再来读课文,在读书之前,我会给出问题:“同学们,请带着感情来朗读课文,并说说你读了课文,感受到了什么?或者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
6、最深刻的印象?你也可以拿着笔做一些记号。”学生自由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在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中,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最后通过汇报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下面的教学顺序。 (三)、初入草原,感受景色之美 1、假设同学们先提出草原的美景给他的印象最深刻,那么就接着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马上提出要求:“你觉得草原的美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你能美美的来读一读这美景吗?” 然后请多位同学来反复练读学生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 2、播发背景音乐,并要求:“现在,请同学
7、们推选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第一段,他读的时候,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边听边感受并想象,然后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3、在快速的浏览课文,这一自然段除了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写到其他的了吗?幻灯片出示: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让学生细细品味两句话,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感受其中不同的感情色彩。(因为开头写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作者非常兴奋,所以想高歌一曲。后面他看到了非常美的景色,觉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丽的
8、小诗,好像在回味一样。) 相机出示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后,直接让其把感情送入课文中来读,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深读感悟,感受人情之美 在读完课文后,相机过渡:“刚才是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风光的美,那么,你还感受到什么了呢?”自然的引入到下一部分的学习。 1、自己读一读第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 2、在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问题: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容学生动笔画一画。(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让学生整体的感知课文,初步的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3、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回
9、热情的蒙古人民和受到款待的客人,先同桌互练,在请一到两组上台表演,教师和同学参与评价,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演练中进一步感受蒙古人民的好客特点,深入理解课文。 4、课件出示图片并配合音乐: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 相机出示导语:“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出示问题:(1)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2)此时,你就是汉族兄
10、弟,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离别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此情此景,你能用那句话来表达呢?(“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5、最后齐读课文,把丰富的感情带到课文中,融会贯通,整体感知。 斯宾塞指出:在阅读教学时,应当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让其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尽量多些。所以在整节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自己通过读、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五)尝试运用,注重迁移 让学生课后搜集关于草原美景的资料或者蒙古族的有关资料,以图片、歌曲、绘画、影片等形式,开展一次班级“草原情怀”展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面,让学生自己动
11、手做,学会自主学习。 草原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草原。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
12、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
13、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
14、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
15、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